名人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赞科夫
  列?符?赞科夫(Занков Леонид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1901-1977)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教育科学博士、教授、功勋科研人员。1918年他以乡村小学教师职务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从1929年起,开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担任过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缺陷儿童研究所所长。从1957年到1977年这20年间,他和“教育与发展”室的同事们一道,以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实验知研究,其成果主要反映在《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等150多篇教育著作之中。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之一,与美国布鲁纳和德国根舍因相齐名。他所创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也称新教学论体系),反映着世界教学论发展的一大趋势,本世纪70年代以来,对苏联乃至世界的教学改革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它的产生,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这要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已呈现出科技迅猛发展、知识陈旧加速的趋势。这在客观上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即教学既要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又要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当时已赫赫有名、教育研究成果丰硕的赞科夫深知,要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自然要对凯洛夫任主编、自己曾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的《教育学》提出挑战。是死抱书本,固执己见;还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研究客观现实中提出的新课题,赞科夫一时竟感到茫然。于是他深入地观察了教育现状,发现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与社会生产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之间,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这时,崇高的使命感,使他抛开了一切杂念,坚定地投身到了新课题的研究之中。
  他进一步深入到学校教学中去考察,发现当时的教学不是教学“带动”学生发展,而是教学“跟着”发展走。从这时起,赞科夫已对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于是,从1957年起,他在莫斯科第172学校设计了一个实验室,作为他“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的实验研究场地。赞科夫选择了该校刚入学的一个一年级班作为实验班,又为该班选了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女教师,作为任课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师生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开始实验时,赞科夫只有一个总的设想,就是能不能既让学生学到系统而巩固的知识技能,又使他们在智力、情感、意志品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理想的发展?要实现这个设想,他认为必须从改革教学入手。他和实验人员、任课教师一起,增强了教学中的理论色彩。在赞科夫看来,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性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赞科夫对教育实验活动中得到的课内外音响、图片资料以及实验人员的观察记录等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心理学上的一些实验方法同步进行。经过连续四年的“跟踪”研究,(当时苏联小学为四年制),收到了鼓舞人心的效果。他对实验进行了理论总结,形成了小学教学的新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产生了体现这一核心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即: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②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③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④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莫斯科第172学校四年级单班实验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并没有使赞科夫终止进一步的教学实验。这时他已开始转向在不同情况下的实验,先后在加里宁市和图拉市分别增开了9个和12个实验班。在教育实验中,赞科夫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使指导实验与研究总结同步进行。1963年,他出版了《论小学教学》一书;1964年,他又发表了《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验》一文,这标志着他的“新教学体系”已向全社会公布。1964年9月,赞科夫向苏联教育科学院(当时的院长是凯洛夫)提出建议,希望立即在俄罗斯联邦范围内推广他建成的三年制小学教学新体系,遭到了拒绝。由此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讨论,讨论是在《初等学校》杂志上开设专栏进行的。讨论中,自然形成了两大派别,传统派人物坚决反对这种“野心勃勃”的所谓改革,对新体系提出许多非难,而支持赞科夫观点的人愈来愈多,因此讨论持续了将近一年半时间。讨论的结果,权威人士对新体系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赞科夫在这种逆境下,不但坚持继续进行实验,而且逐年扩大实验规模。到1966——1967学年,实验班已达到1281个,分布在俄罗斯联邦的51个地区以及另外8个加盟共和国的学校。自愿担任实验班的教师达1500余人,这就是被人们称道的“千人实验”。
  大规模实验的结果,使赞科夫从中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实验条件下,教学结构与学生一般发展进程及掌握知识、技巧之间的共同规律,影响学生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条件。他对新教学体系充满了信心,先后发表了50篇论文和22本著作。大规模的实验,还促使广大教师了解了新体系,去思考教学问题,看到了不同于传统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果。这显然是一种无形的宣传与教改问题的探讨。正由于这样,赞科夫的研究成果,虽为少数权威所否定,却逐渐被大多数人所理解、重视和运用。随着苏联社会对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教学向发展性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日渐明朗,赞科夫在研究教学与发展问题上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他的理论对于苏联1969年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对于小学由4年制缩短为3年制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自70年代以来,原苏联教育部颁发的《教育学》教科书以及各种教学论专著,几乎没有一本不提到赞科夫的实验研究对苏联教改产生的巨大作用。
  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可见,赞科夫所要研究的一般发展是指儿童心理的一般发展,即指其整个个性的发展。
  对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赞科夫明确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他说:“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发展过程的特点,除外部的决定性的影响外,还有内部的制约性。”因此,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这个外因与学生自我运动的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关键与重点。
  为了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提出了五大教学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他说:“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他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强调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智力上的潜在发展水平,适当超前进行。提出实行高难度的教学,目的在于以一定难度的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精神力量,促其更快发展。(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必然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相互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旧教材。(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这项原则并不贬低学生掌握技巧的作用。他说:“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础。”“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地深刻理解有关概念、关系和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这项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理解知识和技能在拿捏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操作。此外,还要求学生密切注意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学习中错误的产生及其防止机制如何等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赞料夫认为后进生有以下心理特点:一是自我中心主义;二是求知欲较;三是观察力薄弱。为此,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是:一要减轻其思想负担;二要树立其信心;三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四是不要性急;五要吸引他们参加课外小组活动。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时间缩短,学生学习质量提高。他从实验中概括出的新教学理论,也具有鲜明的变革性和实践性。对二十世纪60年代末的苏联教育影响颇大。但是,实验在大范围推开之后,也确实出现了学生负担加重的现象。 

                                                                    
本文章共1页       第 1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