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师体会】

  这章内容相对其它章节来说比较枯燥。但是,枯燥的内容是不是我们可以不讲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是我们这门课程必讲的内容。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这章内容是其它章节内容的核心和灵魂。
  中国文化植根于典型的农业文明,在“天人合一”信念基础上形成自然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相结合的文化生存模式。这种文化既是十分朴实的,理性的,又是非常理想化的。这种理想化特点,则称之为道德理想主义。而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和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一以贯之的精神,一种崇高而现实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这种理想与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和”字,称之为和谐或和谐统一。
  可以说,中国文化在如此广袤的空间和如此悠久的历史时代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因为她具有顽强、坚韧的文化内聚性,产生了极大的民族凝聚力。她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人们爱土、敬土、安土,把土地当作自己的生命与依靠,因此,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唯一的祈求就是天下太平,丰衣足食,一旦遇到战乱便梦想有一个“世外桃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