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起源的多元一统事实】
夏的祖先是禹。夏兴起于颖水上游及伊洛平原,最后又达晋南一带。学术界一般也都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便是典型的夏文化。
商来源于东方,即山东西部、河南东北一带,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落集团中的一支。
周代不但社会经济高度发达,而且在“文治教化”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改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实行以嫡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这样便将政治与血缘关系永远纠缠在一起,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纽带。在经济上所实行的井田制,实即后世之劳役地租。
“中国”一词出现甚早,《尚书·梓材》追述周成王的话曾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大雅·桑柔》:“哀恫中国,具赘卒荒。”不过当时的中国主要是指夏人曾居住过的伊洛平原即“中土”,或是京师之地。到春秋、战国时,“中国”所指的区域扩大了,基本与华夏同义。
其时的中国人也并不拒绝四夷,他们在划分夷、夏时,所用的便纯粹是文化的标准,即所谓“用夏变夷者夷之,夷而进于中国者则中国之”。
到了秦汉统一中国之后,以华夏族为基础,并融合了四夷的一部分,遂形成了汉民族。而中国与华夏,也常被后人合称为“中华”了。此后又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夏及元明清三个阶段,又有更多的少数民族被融进了汉民族,而汉族也不断从少数民族那里吸取有益的文化成分,于是逐渐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