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
对秦汉特别是后者的历史而言,有着更大影响的是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经略。与匈奴贵族长期战争,直接影响着汉帝国的内政;而对付匈奴,又直接引发了西北边疆的开发及通向中亚乃至西方的“丝绸之路”的打通。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而佛教的东传,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初期百余年里,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到最终确立。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形成。
中国古代逐渐变成是一个“大政治,小社会”的家国。从朝廷指向地方、指向社会基层的政治权力,越来越深入普遍,民间可以自为的方面、范围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这也正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
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西汉社会的交换、商品的流通及以手工业乃至以铁为主冶炼业随之而升温。随着经济的高涨,重农主义的打击“浮末”的声音也开始作响。
汉武帝之前,王朝奉行黄老之学。
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两汉儒学独尊的重要结果是士族阶层的养成。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在这个阶层身上,有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有中国的政治,作为社会的清流显要,又对时代风尚施以重要影响。许多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个阶层有关。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魏晋南北朝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