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习题】

  一、单选
  1、文化中的“文”,在古代汉语里本义是()
  A 品德,修养
  B 花纹
  C 文治教化
  D 人文,即社会现象和规律
  2、“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
  A 《周易》
  B 《荀子》
  C 《礼记·中庸》
  D 《论语》
  3、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的含义是()。
  A 人的品德,修养
  B 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
  C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
  D 人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4、狭义的文化,又被称为()。
  A 市民文化
  B 大众文化
  C 人文文化
  D 民族文化
  5、“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
  A 《说苑》
  B 《论语》
  C 《周易》
  D 《荀子》
  6、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叫()。
  A 文化事象
  B 文化现象
  C 文化思潮
  D 文化内涵
  7、在中国境内,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势最高的高原是()?
  A 云贵高原
  B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帕米尔高原
  8、吐蕃在()变的强大,经常与汉族发生冲突?
  A 汉
  B 南北朝
  C 唐
  D 宋
  9、阴山以南的(),历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A 山西高原
  B 秦岭山脉
  C 汾河谷地
  D 河套地区
  10、中国文化重心的迁移,最早出现在()。
  A 南北朝时期
  B 魏晋时期
  C 秦
  D 汉

  

  二、多选
  1、中国文化又被称为()。
  A 中华文化
  B 华夏文化
  C 炎黄文化
  D 黄河文化
  E 东方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是()。
  A 和中国古代文化等同的
  B 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C 具有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
  D 以汉族为主体创造的
  E 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在古代蒙古高原居住的少数民族,秦汉以后有()
  A 匈奴
  B 契丹
  C 吐蕃
  D 突厥
  E 党项
  4、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新现象,是东南沿海一带因海洋贸易发展起来的一些影响一方商业的城市,其中有()。
  A 天津
  B 广州
  C 福州
  D 泉州
  E 明州

  三、名词解释
  1、文化
  2、传统文化
  3、大一统

  四、判断改错
  1、在中国,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他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对于这一或那一少数民族说来,都是同样重要的。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2、文化传统既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也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
  3、中国文化是具有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
  4、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是战争征服。()
  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的中心已经移动到南方,接着才是文化中心的南移。()
  6、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五、简答题
  1、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大一统”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3、简述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移动。

  六、论述题
  1、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统一性的表现在哪里?
  2、论述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新现象。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实践活动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