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当代重构】
一、传统文化的自我突破
文化的突破,是指一种成型的文化削弱、打破或超越固有结构,寻求到新的价值指向和理论出口,对原有文化结构、文化观念和文化逻辑进行解构、重建。文化的突破,是文化自新的基本模式,是文化的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作为历史的概念,一种文化惟有能够实现自我的不断突破,从一种“稳定结构”中蜕变为另一种“稳定结构”,才能够实现文化的延续。作为社会的概念,一种文化的公认程度,取决于其能否与时俱进,在不变更其义而调整其形式中寻求到与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契合方式,这种文化先成为公众认知的主流,进而一个时代文明的主导。这就需要强化文化自我更新能力,使之成为文化自新的内在动力,调动其自身资源,去实现自我突破。
二、文化传统的内在调适
文化的自我调适,是指作为一个系统类型的文化结构、文化传统或者文化观念在历史进程中,对其内部的理论观点、逻辑方法、认知手段、价值指向等进行自我调节,既实现理论框架的自足和实践行为的自主,又能契合外部变化了的时代要求。一种文化能否成型,取决于文化形成的早晚、规模、特色等,要从历时性去描述;而一种文化能否发展,则取决于文化是否具有自我调适能力,即能否在共时的多样文化形态中保持本文化的自足和适应,惟其如此,其才能在文化冲突中保持自我,在文化多元中坚守自我,在文化竞争中突出自我。
三、中国文化的现实超越
文化的超越,是要求文化摆脱对外部的依附、对现实的妥协,能够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支撑政治理念、主导经济伦理、引领社会思潮、弥补族群隔阂。不再作为秩序建构的附庸,而是作为秩序产生的滋养、秩序运行的润滑,发挥其在民族精神塑造、社会舆论引导、价值观念取向上的基础性作用,惟其如此,才是实现文化的自立与自信。没有文化上的自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撑;没有文化上的自信,未来中国缺少影响世界的软实力。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