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简介】

  文化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定的民族文化系统因其本民族固有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以及共同的忧患经验、荣辱记忆、人文创建,从而形成不同于其他文化系统的民族性特质,并以其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民族成员的心理深处。中国文化是自成系统的,在历史长河中虽有内忧外患、战乱分裂、新陈代谢,但其文化主体却能世代赓续,传承不辍,从而累积为东方文化的轴心与人类文明的重镇,给世界文化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但是,中国文化从来不是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正是以其“海纳百川”、“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开放胸襟吞吐吸纳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从而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中,不断激活生命潜质,生生不息,刚健有为。
  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是这样两次:一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一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汇的影响之大,足以构成划分中国文化史分期的重要界碑。近现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国文化走过了坎坷的历程。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中国文化经历了“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合创新”等种种文化主张、文化选择的激烈论争与痛苦思辩。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想主潮,高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从而使中国文化融入文化的世界化与现代化,走上现代复兴之道,生生不息之道,后来居上之道。

  
  学员学习完本章的内容,应该掌握:

  1、19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文化观点和主张有:“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和“综合创新论”。
  2、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三大主要思潮:“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综合创新论”。
  3、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文化建设基本战略的重大问题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正确主张。

  
  

  
  学习本章要注意联系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熟悉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发展的大致脉络,以便于进行宏观的对比分析,加强联系,进而有利于本章的理解。

  
  重点:理解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难点:中国文化是自成系统,但又不是封闭的排他的文化,它在于世界文化的交汇处,不断激活内在的潜质,生生不息,成为“东方文化的轴心与人类文明的重镇”。

  
  主讲教师:曹胜高
  辅导教师:张甲子

  
  共计3学时。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领取任务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