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①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是以人文中心的文化,以人的主题的文化,以文伟核心的文化。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崇尚群体利益,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③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平和的文化,注重和谐的文化。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强不息、开放兼容的文化。

  2、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

  20世纪末期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极大提高,有可能成为对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国家,因而引起世人对中国的震惊和刮目相看。“中国热”、“东方热”、“汉学热”等,正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应有的地位与价值。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识形态观念。文化思潮、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化问题就更为敏感。文化主张、文化选择往往就是政治、经济变革的舆论先声与思想先导。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三位一体,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主张与现代趋势生动地体现出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演变态势与发展走向,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与政治。现代中国文化的演进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如何对待外来西方文化这两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一时的“中体西学论”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对“中”、“西”文化的评判取舍置于国人前面。五四新文化时期首先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激烈冲突,继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生冲突。直至80、90年代新一轮文化论争中出现的“儒学复兴论”、“全盘西化论”、“彻底摧毁与重建论”、“哲学启蒙补课论”、“西体中用论”、“综合创新论”等,论争的焦点几乎无一例外地依然定格在对古今中西文化的诠释、比较、评价和选择,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一、关于中西文化特点及其优劣比较;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影响和发展规律的批判性反思;三、围绕中国文化现代化这个核心问题,探讨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想主潮。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相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先进文化的结晶,一经传入中国,就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起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顺应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首先,它有鲜明的时代性。第二,它有浓郁的民族性。第三,它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第四,它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第五,它有深广的群众性。第六,它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张岱年在论述新世纪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和综合创新时,提出了中国文化必将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大创新”的观点:一是创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二是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三是开创一体两翼式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体制,即新型市场经济——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科学文化;四是开创“体制改革——经济起飞——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四大潮流有机统一的跨世纪中国主潮;五是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和新模式;六是创造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七是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价值观体系;八是努力创造富有时代精神与东方神韵的“大成智慧学”这一新型方法论体系;九是创造大器晚成、现代复兴的中华文明新动态;十是创造现代新型主体性,以熔铸21世纪新型世界文明。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自测习题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