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健有为】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孔子已经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刚毅指坚定性。他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认为是刚毅的表现,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便是其生动写照。在孔子心目中,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里阐明了效法天行之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刚健有为的精神,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我们民族危难之际,如外族入侵、政权易手之时,也总是成为激励人们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无数志士仁人,为此鞠躬尽瘁,不息奋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关系,或者说作为刚健自强思想之重要表现,是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这种坚持独立人格和气节,不为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烛照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安然处世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