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科举制】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一、宋朝的科举制度
  宋朝科举考试有常科和制科之分。常科是指常设科目,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诸科。文科之外还有武科。成人科目之外还有童子科。
  概要的说,宋朝科举考试制度对唐制的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大科举名额
  确定“三年一贡举”
  殿试成为定制
  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
  

  二、元朝的科举制度
  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建立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元朝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和御试三级。将地方解送考试称之为乡试,始于元朝。相对于其他的朝代,元朝科举制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民族歧视明显
  规定从《四书》中出题,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
  科举制度日趋严密

  三、宋元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处于立国之初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宋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科举制度,而且每榜录取人数之多,大大超过前代,录取者待遇之优,也为前代所未有。这样做,虽然适应了宋初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统治,但对学校教育确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其一,学校教育收到了冷落。其二,助长了士人名利之心,侥幸奔竞之风,不尚实才,不务实学,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
  元朝的科举制度,对提高官僚阶层文化素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加快政权封建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负面影响同样不可低估。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明清科举制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