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
“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义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的重要美德。
诚信知报
中国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主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诚”与“信”的品德。“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的美德。
精忠爱国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这种爱国主义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是爱亲爱家爱乡之情的直接扩充。
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由于家族的整体利益关乎每一个家族成员,因此要求把维护家族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一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
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中国传统伦理深信,人性中具备了道德的一切要素与可能,因而“为仁由己”,只要安伦尽份,反躬内求,便是道德的完成。由此形成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这种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
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传统义利观的内容十分复杂,重义轻利的倾向也曾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应当说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才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
勤俭廉正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劳节俭、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秀品质。
笃实宽厚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长期的农耕生产,形成了中华民族质朴的品格和务实的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儒家虽然重视“礼”的节文,但也要求以质朴为基础。道家更是主张“见素抱朴”,以“返朴归真”为最高境界。
勇毅力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中国自古就有“勇”的德国。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其中仁是核心,知所以知仁,勇所以行仁,三者形成知、情、意一体的德性。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