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料】
彭林所著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本书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情,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
《中国古代礼俗》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社会交际等各种活动中所遵守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范需要成为人们一定的礼节和形式来表现,这种种礼节规范累月经年,日益扩散,渐渐沿袭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并依照实行的社会风俗——社俗。
《中国古代乐舞史(套装上下册)》以诗乐舞一体的形态,叙述了中国古代上下五千年的乐舞发展历史,包括古代宫廷乐舞、戏曲歌舞和民间歌舞三大体系,容纳了乐舞、诗歌、戏曲等历史内容与专业知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厚的历史资料,以及对于人类历史的深切感悟,把古代乐舞的发展融入大历史之中,气势恢宏,思考深刻,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对于远古乐舞的起源问题,对于夏商周乐舞的建构,对于汉唐乐舞的钩沉等,皆有不凡见地。该书专业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全书分十一章,从远古时代直至明清时期。每一章里既有历史背景,又有乐舞作品、人物、事件,以及相关的诗歌辞赋和图像。从黄帝制管律、尧舜造琴瑟、周公制礼作乐、秦汉乐舞百戏、唐宋歌舞大曲、明清戏曲歌舞作者引领我们走入古代乐舞发展的漫长历程。
经学,即传播与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儒家思想对对历代文人的学术思想、文化品格,对执政者的政治思想、统治方略,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品质、文化风俗等影响巨大。历代儒生对儒家经典的传播、诠释和发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经学。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经学的发展变化,就难以准确把握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和统治方略,就难以深刻认识历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品格,就难以切实了解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文化风俗。
《十三经讲座》是夏传才先生的课堂讲录,全面吸纳众家之研究成果,综合评述十三部经典的来龙去脉、旨趣意涵,又不断吸收新资料,边讲边改,历经十七年成书,深受欢迎,将古奥艰深、卷帙浩繁的十三部经典讲解得清楚明白、意趣迭出,是了解“十三经”的基本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