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入】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是十分发达的。这不但表现在我国的古代天文学起源甚早,成就甚大,而且其普及的程度也是十分广泛的。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其《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中曾这样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
问题:这些成语语出哪里?意思是什么? ![](images/next.jpg)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豳风·七月》。其所谓“火”,即大火星,亦即心宿。此星在夏历的五月黄昏时分出现在天空正南,六、七月份就开始偏西了。这是以大火星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季节的转换。
“三星在户”,语出《诗经·唐风·绸缪》。“三星”即参宿三星,三星直对门户,则位置正南,时当夜半。这是以参宿三星的位置来判断夜晚的时分。
“月离于毕”,语出《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毕”指毕宿,“月离于毕分即月亮靠近了毕宿,俗谓大雨之象。这是以天象来预侧气象。
“龙尾伏辰”语出《左传·修公五年》,是晋人卜偃所引的一段童谣中的话, “丙之晨”即丙子日的早晨。“龙尾”即尾宿,为苍龙七宿之第六宿;“伏”,隐也;“辰”谓日月之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丙子日的早晨,龙尾星被日光所照耀,这便是晋国进攻虢国的好时机了,届时,虢公将会败而出奔。这虽为儿童之语,但却是符合天文学的特征的。因为十月初一这一天的早晨,恰好是日在尾星之上,月在天策星之上,鹑火星在南方的天际,现出“龙尾伏辰”的景象。可见,即使是古代的童谣,也饱含了丰富的天文学的知识。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宇宙学说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