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学说】
中国的天象观测起源很早。
陶寺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象台,很可能设在“尧都平阳”时期。 这表明最晚在帝尧时,就有了专业的观测人员和天学机构。
在传统星宿中,最常见的是北斗和二十八宿。天极星就是北极星,又称北辰。古人非常重视北极星,因在天空中看起来是恒定不动的,又因为它被众星拱卫,所以被视为中宫之首,被当作众星的帝王。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因形似舀水的斗,故称。其中,摇光、开阳、玉衡三星为斗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斗勺。而天枢、天璇两星又指向北极星。
二十八宿基本代表了占据了整个天球,为了形象化地说明,古人又将二十八宿与四象联系起来,分成了东南西北四宫:
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四十六个星座。
南宫朱鸟,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共四十二个星座。
西宫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共五十四个星座。
北宫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共六十五个星座。
随着星象观测的不断发展,古人又对中宫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即所谓的“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是环绕北极靠近头顶的天空的星象。
在恒星观测的基础上,古人又发展出一套星占学说。星占的基础,首先是对天上的星官进行划分,然后再与地面上的事物相联系。将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域相比拟,就形成了星次分野理论。
星宿 |
角、亢、氐 |
房、心 |
尾、 |
斗、牛、女 |
虚、危 |
室、壁 |
奎、娄、胃 |
昴、毕 |
觜、参 |
井、鬼 |
柳、星、张 |
翼、轸 |
星次 |
寿星 |
大火 |
析木 |
星纪 |
玄枵 |
娵訾 |
降娄 |
大梁 |
实沈 |
鹑首 |
鹑火 |
鹑尾 |
地支 |
辰 |
卯 |
寅 |
丑 |
子 |
亥 |
戌 |
酉 |
申 |
未 |
午 |
巳 |
国 |
郑 |
宋 |
燕 |
吴越 |
齐 |
卫 |
鲁 |
赵 |
魏 |
秦 |
周 |
楚 |
州 |
兖州 |
豫州 |
幽州 |
扬州 |
青州 |
并州 |
徐州 |
冀州 |
益州 |
雍州 |
三河 |
荆州 |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历法学说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