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料】

  

思想:从四谛、十二因缘、三法印等根本教义到大小乘分裂,再到后期一心三观、转识成智之深远发挥,以及佛学与我国儒、道精彩的相斥相融。
人物:从安世高、支娄迦谶等第一批来华僧人,到法显、玄奘西去取经,以及梁武帝、武则天等与佛教结缘甚深之帝王,更有王维等众多学佛名士。
历史:从佛教在印度之起源和几次结集,到汉代传入我国,魏晋佛学合流,隋唐八宗竞盛,宋明禅宗盛行,至清代喇嘛教传入。
经典:从最早传入之《四十二章经》,到大小乘诸多译经完成和流布,再到高僧倾心所作之注疏,以及数版大藏经的刻印。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
  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佛教和中印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了解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与堂弟提婆达多的斗争以及玄奘和唐太宗、菩提达摩和梁武帝的故事。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论说逻辑分明、丝丝入扣,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揭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善于综合和联系的特点。希望本书能满足那些对学术大师的研究成果心存向往的普通读者的需要。

 

 

  詹石窗编写的《道教文化十五讲》本书对道教的产生和历史流变,道教林林总总的派别,道教的经典文献,道教哲学,道教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科仪、道教文学艺术、道教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道教发源、兴起的标志,采用道教界自身肇始于黄帝的说法,并引入了更全面准确的新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