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1600-BC1589商一任帝子履(汤)子天乙(即子履)自立为商汤帝,建都于亳,用伊尹执政。
BC1588-BC1587商二任帝子胜(外丙)夏帝姒太康暴虐,有穷部落酋长后羿逐之,太康奔斟郇,其弟姒仲康嗣位。
BC1586-BC1583商三任帝子庸(仲壬)
伊尹(摄政)伊尹逐子天乙之嫡孙子太甲,自立为帝。(一说子太甲无道,被伊尹放逐)。
BC1582-BC1571商四任帝子至(太甲)商朝繁盛
子太甲从桐邑起兵,袭杀伊尹后复位(一说子太甲三年悔过,伊尹迎其复位)。
BC1570-BC1542商五任帝子绚(沃丁)
BC1541-BC1517商六任帝子辩(太庚)
BC1516-BC1500商七任帝子高(小甲)
BC1499-BC1487商八任帝子密(雍己)
BC1486-BC1422商九任帝子伷(太戊)商朝中兴
BC1421-BC1401商十任帝子庄(仲丁)子仲丁在位时,迁都于隞(一作嚣)。九世之乱开始
BC1400-BC1386商十一任帝子发(外壬)
BC1385-BC1377商十二任帝子整(河亶甲)子河亶甲在位时,再迁都于相,商衰弱。
BC1376-BC1358商十三任帝子滕(祖乙)子祖乙在位时,三迁都于耿。四迁都于邢,商国势再振。
BC1357-BC1342商十四任帝子旦(祖辛)
BC1341-BC1337商十五任帝子逾(沃甲)
BC1336-BC1328商十六任帝子新(祖丁)
BC1327-BC1322商十七任帝子更(南庚)
BC1321-BC1315商十八任帝子和(阳甲)
BC1314-BC1287商十九任帝子旬(盘庚)子盘庚在位时,国势不振,盘庚遂五迁都于殷,国势又振。此后商又称殷。九世之乱结束
BC1286-BC1252商二十任帝子颂(小辛)
BC1251商二一任帝子敛(小乙)
BC1250-BC1192商二二任帝子昭(武丁)子武丁在位,以其妻妇好统兵,四处征讨,殷国势大盛。
BC1191-BC1148商二三任帝子跃(祖庚)
BC1148商二四任帝子载(祖甲)商二五任帝子先(廪辛)商二六任帝子嚣(庚丁)
BC1147-BC1113商二七任帝子瞿(武乙)
BC1112-BC1102商二八任帝子托(太丁)子太丁杀周部落酋长姬季历,由其子姬昌嗣位。
BC1101-BC1076商二九任帝子羡(帝乙)
BC1075-BC1046商三十任帝子受(帝辛)子辛在位,大肆征讨东面的蛮族夷方,虽获全胜,但殷国力亦衰。传说子辛宠爱美女妲己,并杀谏臣子干(比干),使得众叛亲离。
BC1059-BC1050文王(姬昌)称王时期
BC1050-BC1043武王(姬发)在位
日益強大的周部落酋长姬发(姬昌之子),协同各国攻打子辛,双方在牧野会战,子辛战败,自焚而死。殷商亡,享国五百五十余年,共31主。
BC1046姬发战胜后遂称王,国号周,建都镐京,并分封亲旧功臣为各地诸侯,如封召公姬奭于燕、弟姬鲜于管、弟姬度于蔡、舜帝姚重华后裔胡公于陈等。
BC1043-BC1021成王(姬诵)
姬诵年幼,由叔父周公姬旦辅政,管叔姬鲜、蔡叔姬度与子辛之子武庚不服,举兵叛,姬旦征讨之,两年平定(一说三年),杀姬鲜和子武庚,流放姬度。
当时仍继续分封诸侯,如封姬旦子伯禽于魯、吕尚于齐、姬发弟姬封于卫、子辛兄子启(微子)于宋、姬诵弟姬虞于晋。后来姬旦于东方营建成周雒邑(今洛阳),但姬旦位高权重,遭到谗言攻击,姬诵亦起疑心,姬旦遂奔魯,后又被姬诵召还。
BC1020-BC996康王(姬钊)据传吕尚死于康王六年。康王内合诸侯外击鬼方,周朝鼎盛
BC995-BC977昭王(姬瑕)
姬瑕出兵攻打南方的楚国,渡汉水时溺死。
BC976-BC922穆王(姬满)
姬满攻打犬戎蛮族,获胜,此时东方蛮族徐夷亦強大,曾出兵攻周。穆王攻蛮伐徐,武功全盛;传说姬满曾到昆仑,与西王母会于瑶池;另姬满时曾命吕侯作刑法,称「吕刑」。
BC922-BC900共王(姬繄扈)
BC899-BC891懿王(姬囏)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周朝渐衰
BC891-BC886孝王(姬辟方)振兴军力,开辟牧场,未能振兴周朝而身死
BC885-BC878夷王(姬燮)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夷王七年,命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BC877-BC841厉王(姬胡)
姬胡实行「专利」制度,引起国人贵族不满,姬胡又命卫巫调查不满者,国人遂暴动,放逐姬胡于彘。
BC841(信史时代开始)(共和(一说为皇君姬和摄行天子政))周人逐姬胡后,由周公、召公二人当政,史称「共和」(另有一说为共伯受诸侯拥戴,代理政事,此共伯有一说是卫武公卫和)。本年开始,中国开始有信史。
晋靖侯姬宜臼卒,子僖侯姬司徒嗣位。
BC838蔡武侯卒,子夷侯嗣位。楚部落酋长熊永卒,弟熊严嗣位。
BC835曹夷伯曹喜卒,弟曹疆嗣位。
BC832陈幽公妫宁卒,子僖公妫孝嗣位。
BC831宋僖公子举卒,子惠公嗣位。
BC828-BC782宣王(姬静)周朝中兴
BC828大旱。楚部落酋长熊严亡,熊霜嗣位。
BC827召公平淮夷。燕惠侯卒﹐子僖侯姬庄嗣位,命秦仲为秦国君主﹐攻西戎。
BC826曹幽伯曹疆弟曹苏﹐杀兄嗣位﹐是为戴伯。
BC825齐武公姜寿卒﹐子厉公姜无忌嗣位。
BC823晋僖侯姬司徒卒﹐子献侯姬藉嗣位。
BC822西戎攻杀秦国国君秦仲﹐子嬴也嗣位﹐是为庄公。自前八二六年起﹐四年不雨﹐今年始雨。楚部落酋长熊霜卒,弟嗣位。
BC818魯慎公卒﹐弟武公姬敖嗣位
BC816魯武公姬敖卒﹐子懿公姬戏嗣位。齐厉公姜无忌暴虐﹐为国人所杀。其子文公姜赤嗣位。
BC813卫僖侯卒﹐子卫余嗣位﹐卫余弟卫和杀兄嗣位﹐是为武公。
BC812晋献侯姬藉卒﹐子穆侯姬弗生嗣位﹐自曲沃(山西闻喜)迁都绛城(山西翼城东南)。
BC810蔡夷侯卒﹐子僖侯蔡所事嗣位。
BC807魯公子姬伯御与国人攻杀国君懿公姬戏,嗣位。
BC806周宣王姬靖封弟姬友于郑邑﹐伯爵都咸林(陕西华林)。
BC805晋穆侯姬弗生攻條部落﹐败归﹐夫人生长子姬仇。
BC804齐文公姜赤卒﹐子成公姜说嗣位。
BC802晋穆侯姬弗生攻千畝(山西介休)﹐生次子姬成师。
BC801宋宪公卒﹐子哀公嗣位。
BC781-BC771幽王(姬宫涅)
周朝王都镐京(西安)被蛮族攻陷﹐焚略一空﹐只好迁都到洛阳﹐权威不能复振。地方政权(封国君主-诸侯)纷纷成为半独立状态。到了三零年代(春秋时代﹐直到前五世紀末)即中国式的城邦时代开始。封国与封国之間﹐不断发生纠纷和小规模战争。
BC771-BC720平王(姬宜臼)
宜臼原是幽王太子。后来褒姒入宫得宠,生子伯服。幽王便废掉申后与宜臼,改立褒姒和伯服。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的父亲申侯趁烽火戏诸侯时机,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击幽王。前771年,周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众诸侯拥立宜臼于申即位。为避犬戎,在前770年迁都雒邑,东周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