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

 

AD581隋文帝杨坚隋开皇元年北周静帝宇文阐让位于隋王杨坚。北周亡,立国25年。杨坚即位,是为文帝,国号隋。封宇文阐为介公,寻杀之,尽屠宇文氏皇族。 隋铸五铢钱,颁新律。
AD582陈宣帝陈顼卒,子陈叔宝嗣位。隋筑新都于龙首山,命名大兴城(陝西西安)。突厥已壮大,雄据漠北。沙钵略可汗入长城,隋行军总管达奚长儒拒之,突厥败走。突厥寻又攻秦州(甘肃天水),大掠,河西一带,六畜皆尽。
AD583隋迁新都于大兴(陝西西安)。下诏购遗书。隋遣卫王杨爽等八道出塞攻突厥,战于白道(内蒙呼和浩特北),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匿草中遁走,隋更定律令,除死罪八十一条。
AD584南梁孝明帝萧岿入隋朝觐。隋行甲子元历。陈帝陈叔宝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各高数十丈,时游其上。贵妃张丽华,与仆射江总、都官尚书孔范,内外相结,朝政日乱。
AD585南梁孝明帝萧岿卒,子孝靖帝萧琮嗣位。
AD586隋发民夫十五万,于朔方(陝西靖边北白城子)筑数十城。
AD587隋发民夫十万修长城。隋征南梁孝靖帝萧琮入朝,南梁安平王萧岩惧,降陈。隋遂废梁国。南梁亡。
AD588陈帝陈叔宝废太子陈胤,立张贵妃子陈深为太子。隋于寿春(安徽寿县)置江南行台,任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发兵52万,大举攻陈,军抵长江北岸。陈帝陈叔宝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555、556、560年),周军二至(560、567年),无不摧毁,隋又何为者。」
AD589隋吴州总管贺若弼乘雾渡长江,攻建康(江苏南京),庐州总管韩擒虎破朱雀门入,陈帝陈叔宝与张贵妃躲入景阳殿井中,隋兵以绳引出,擒之,陈亡,立国33年。大分裂时代终(凡286年),隋政府统一中国。晋王杨广遣使命留张贵妃,左仆射高熲不许,斩之。杨广变色曰:「我必有以报高公。」 隋封陈叔宝为长城公。
AD590江南民不习隋政府法令,陈故境一时悉叛,越公杨素先后击平之。
AD591吐谷浑向隋政府称臣。
AD592日本推古女天皇嗣位。
AD593隋文帝杨坚于岐州普润(陝西麟游)筑仁寿宫,铲山填谷,死者万数。
AD594下令制新乐。乐师万宝常饿死。关中大旱。
AD595仁寿宫成,民夫死者相次于道,越公杨素悉行焚除。杨坚下令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斩。
AD596杨坚下令工商人士不得为官。玄奘生。
AD597杨坚下令盗一钱以上者弃命,三人共盗一瓜,三人皆斩,行旅晚起早宿,天下懔懔。 行张冑历。
AD598高丽攻辽西(辽宁义县),杨坚遣汉王杨谅率兵三十万攻高丽,出临渝关(河北抚宁东北),军乏食,疾疫,死者十之八九,败还。
AD599突厥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联合击突利可汗。突利可汗大败,投降中国,隋政府封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内蒙和林格尔)以处其众,突厥遂分东西。杨坚诬凉州总管王世勣谋反,杀之。
AD600杨坚诬太平公史万岁谋反,杀之。皇太子杨勇性宽厚而稍奢,杨坚不喜,又多宠姬,独孤皇后亦不喜。其弟晋王杨广奸险,矫饰忠孝,佯恶声色,与越公杨素密谋夺嫡,诬杨勇谋反。杨坚怒,囚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AD601突厥涉迦可汗侵边。
AD602越公杨素大破突厥步迦可汗,沙漠以南无敌踪。独孤皇后卒,着作郎王劭上书,称独孤皇后为妙善菩萨化身,事证符验。
AD603突厥因内乱,所属铁勒等部落纷叛,步迦可汗降于启民可汗,东突厥始盛。
AD604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卧病仁寿宫(陝西麟游),太子杨广与左仆射杨素侍疾。陈夫人出更衣,杨广逼奸,陈夫人拒之,得免,杨坚见其神色有异,陈夫人泣曰:「太子无礼。」杨坚大怒,命召故太子杨勇,欲废杨广。杨广与杨素密屏左右,遣舍人张衡入,执杨坚挝杀之,血溅御屏,冤痛之声,闻于内外。杨坚既死,是夜,杨广即命陈夫人侍寝。翌日,杨广即位,是为炀帝。先遣人驰赴长安斩杨勇。汉王杨谅于晋阳(山西太原)起兵讨杨广,杨素迎击,杨谅投降,囚死。杨广赴洛阳,定洛阳为东都。
AD605杨广于洛阳筑西苑,广三百里,建十六院,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每于月夜从宫女数千以游。复营建洛阳城,每日民夫二百万人,征天下奇材异石,珍禽怪兽以实之。又开邗沟及通济渠,自长安至江都,连成运河,沿运河置离宫四十余所。于江南建龙舟,龙舟成,遂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里,骑兵夹两岸而行,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
AD606杨广由江都返洛阳。隋政府于巩县(河南巩义)东南置洛口仓,穿三千窖,容八千石。又于洛阳北置回洛仓,穿三百窖。
AD607杨广北游,出塞耀兵威,至涿郡(北京),东突厥启民可汗至涿郡朝觐,杨广大悦,赐锦帛二千万匹。太常卿高熲、光禄大夫贺若弼谏赏赐太侈,杨广诬以诽谤朝政,斩二人,妻子没官为奴,以复589年高熲杀张贵妃之仇。杨广复进至金山(内蒙和林格尔),至启民可汗帐。再于太原建晋阳宫,始还洛阳。日本遣小野妹子出使中国。
AD608杨广命发民夫军工百万人,穿永济渠,北自涿郡,中引沁水,南入黄河。男丁不给,妇女供役。杨广北游五原,于汾水(山西阳曲东北)之北,筑汾阳宫(山西宁武西南管涔山上)。 杨广无日不筑宫室,虽处处宫室苑林,久而生厌,左顾右盼,无可意者。
AD609杨广游河西,出(甘肃)张掖,至燕支山(甘肃山丹南),西域二十七国遣使谒于道旁,即收其地置西海(青海天峻东南)、河源(青海兴海)、(新疆)且末、鄯善(新疆若羌)等郡,赦天下罪人,使服兵役以守之,大开屯田。是时中国面积,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里,隋王朝之盛,达于顶峰。杨广忌司隶校尉薛道衡才华,诬以谋反,杀之,曰:「还能作『空樑落燕泥』否。」 东突厥启民可汗卒,子始毕可汗嗣位。
AD610杨广再赴江都。开江南运河,自京口(江苏镇江)至余杭(浙江杭州),长八百里,广十余丈,欲南游会稽(浙江绍兴)。杨广征高丽国王明年于涿郡(北京)朝觐。
AD611杨广自江都赴涿郡(北京),高丽王不至,杨广羞怒,大举攻高丽。于东莱(山东莱州)海口造海船三百艘,工匠昼夜立水中,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累累。征全国兵会涿郡,道途常数十万人,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开始骚动。又发民夫运粮,车牛去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田畴荒芜。山东、河南又大水,漂没三十余郡,大饥。官又贪残,因缘侵虐,民变纷起。王薄起兵长白山(山东邹平境),窦建德起兵高鸡泊(山东故城西),张金称起兵河曲(河北清河境),高士达起兵清河(河北清河)。
AD612全国兵会涿郡,开始攻高丽,分二十四军,海陆并进,兵员一百一十三万。杨广渡辽河,围高丽辽东城(辽宁辽阳),久不能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海道攻(朝鲜)平壤,中伏,大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统九军三十五万人至萨水(朝鲜平壤北三十里),亦大败,全军覆没,生还仅二千七百人。杨广狼狈班师。
AD613杨广再攻高丽,征全国兵会涿郡,募勇士称「骁果」,围辽东城。礼部尚书上柱国杨玄感于黎阳(河南浚县)起兵叛,攻洛阳,不克,西攻潼关。杨广大惧,潜引军还,使来护儿、宇文述追击,杨玄感兵败被杀。杨广曰:「杨玄感一呼,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不尽加诛,无以惩后。」峻法治余党,杀三万余人,流徙者六千余人。然民变汹起不可制。 郭方预起兵北海(山东青州),郝孝德起兵平原(山东陵县),刘元进起兵余杭(浙江杭州)。
AD614杨广赴涿郡,第三次征天下兵攻高丽,百道俱进,时全国已乱,所征兵多不能至,而高丽亦困,乞和,执降人斛斯政送回,杨广大悦,乃还长安。既而征高丽王入朝,高丽王仍不至,杨广惭怒,命将帅严装,待命再攻高丽。 李弘芝起兵扶风(陕西凤翔),刘迦论起兵(陕西)延安,刘苗王起兵(山西)离石,卢明月起兵祝阿(山东禹城),全国处处民变。
AD615杨广赴汾阳宫(山西宁武西南)避暑,再北游至雁门(山西代县),东突厥始毕可汗发兵围之,雁门郡所属41城,突厥陷39,箭及御前,杨广大惧,抱幼子赵王杨杲而泣,令停高丽之役,遣使求救于始毕可汗妻义成公主,义成公主告始毕可汗云:「北方有急」,始毕可汗始解围去。杨广返洛阳,赏既不行,复议攻高丽,更命江南重造龙舟,将士愤怨。 李子通起兵东海(江苏连云港),朱粲起兵城父(安徽亳州),民变兵变日闻。
AD616江南龙舟成,杨广再游江都,建节尉任宗谏,杖杀之。奉信郎崔民象谏,先割其颊斩之。作诗留别宫人云:「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奉信郎王爱仁再谏,斩之而行。民变益炽,林士弘称楚帝。操师乞称元兴王。李密起兵瓦岗(河南滑县东南),罗艺起兵涿郡(北京市)。 杨广恶闻盗贼,众官朝觐,专问贡物丰薄,丰则超迁,薄则贬免,郡县务为刻剥。而民饥馑无食,始採树皮叶,煮土而食,诸物皆尽,乃自相食。
AD617民变更烈,纷称帝称王。骁果在江都(江苏扬州)者多逃亡,杨广悉征境内寡妇处女,集于宫中,恣将士择取。太原留守李渊叛,起兵西攻,陷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是为恭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
AD618唐高祖李渊隋炀帝杨广自至江都,荒淫日甚,见天下危乱,亦忧不安,汲汲顾景,唯恐不足。骁果谋叛,宫女言之,立斩宫女,自是无敢再言者。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遂勒兵入宫,杨广逃入西阁,擒之出,绞死,立秦王杨休为帝,尽屠杨氏皇族。 隋洛阳留守诸官奉越王杨侗称帝。 李渊废隋恭帝杨侑,自称帝,是为高祖,国号唐。 宇文化及率江都六宫及骁果北返,至魏县(河北大名西),杀杨休,自称帝,国号许。
AD619隋左仆射王世充废隋帝杨侗。隋亡,立国39年。王世充称帝,国号郑。东突厥始毕可汗卒,弟处罗可汗嗣位。
AD620唐秦王李世民击刘武周,其将宋金刚奔东突厥,被杀。刘武周亦奔东突厥,亦被杀。 东突厥处罗可汗卒,弟颉利可汗嗣位。另立始毕可汗子什钵苾为突利可汗。
AD621李世民攻王世充,围洛阳,窦建德来救,李世民出虎牢(河南荥阳西北)迎击,战于汜水,擒窦建德。王世充惧,出降。赵郡王李孝恭击萧铣,楚王杜伏威击李子通,萧铣与李子通皆降。
AD622林士弘卒,其众星散。回教教主穆罕默德在麦加宣传回教,麦加人逐之,穆罕默德率徒众奔麦地那,回教即以今年为回历元年。
AD623唐太子李建成大破刘黑闼,刘黑闼奔饶州(河北饶阳),其将执之降唐,斩于洺州(河北永年)。
AD624赵郡王李孝恭击辅公祏,陷丹阳(江苏南京),斩之。高开道将张金称斩高开道。群雄存者,唯梁师都,据朔方(陕西靖边北白城子),恃突厥之势。
AD625东突厥颉利可汗先后攻凉州(甘肃武威)、相州(河南安阳)、并州(山西太原)。大掠(山西)朔州,唐并州总管张瑾迎战,全军覆没。
AD626唐太宗李世民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有隙,李世民诬二人淫乱后宫,伏兵玄武门,俟二人入朝,击斩之。唐帝高祖李渊遂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太宗,自称太上皇。东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合兵十万攻中国,军至渭河便桥,长安大震,唐帝太宗李世民轻骑出面请和,与二可汗分别盟誓,突厥始退。
AD627燕王罗艺据泾州(甘肃泾川)叛,兵败,左右斩之。玄奘犯禁出国境,西行求佛法,至高昌(新疆吐鲁番),高昌王麴文泰礼待。
AD628夏州都督刘旻击梁师都于朔方(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东突厥来救,大败,梁师都为其侄所杀,唐政府于其地置夏州。群雄悉平。 关中饥,民卖子以易衣食。 西突厥内乱,二可汗并立,莫贺咄可汗与乙毗叶护可汗互攻不息。 东突厥突利可汗所部多叛,征讨又败。颉利可汗大怒,囚突利可汗十日,突利可汗由是生怨。颉利可汗向其数征兵,皆不应,发兵攻之,突利可汗降中国。 突厥北边诸部纷叛突厥,共推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为真珠可汗。
AD629东突厥突利可汗入朝。
AD630大举攻东突厥,兵部尚书李靖出马邑(山西朔州),颉利可汗大败,欲奔吐谷浑,为其下所执送中国,东突厥亡。唐分其地为六州,置都督府以统其众。 四夷君长尊唐帝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全国丰收,百姓流散者悉归田里,米每斗仅三四钱,一岁中死刑方二十九人,州县村落,夜不闭户,行旅不再带粮,取给于道,史称「贞观之治」。回教教主穆罕默德统军攻陷麦加,建帝国,西洋称阿拉伯帝国,中国称「大食」「天方」。
AD631仁寿宫改称九成宫(陕西麟游境)。隋末,中国人多被突厥掠为奴婢,今年,李世民遣使以金帛赎之,赎回男女八万人。玄奘至印度摩揭陀王国(恒河南),入那烂陀寺,受教于戒贤大师苦学。
AD632穆罕默德卒,无子,岳父阿布伯克任第一任哈里发。
AD634吐谷浑伏允可汗攻中国,大掠鄯州(清海乐都),又攻凉州(甘肃武威)。唐政府遣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击之。
AD635中国军入吐谷浑境(青海省)二千里,伏允可汗远遁,缢死碛中。唐政府立其子慕容顺为王,寻为其下所杀,子诺曷钵嗣位。唐政府遣兵部尚书侯君集统军为之定乱。阿拉伯军团攻陷东罗马帝国大马士革。
AD637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武照,年十四,有姿色,李世民纳入后宫,封才人。
AD638吐蕃王弄赞发兵击吐谷浑,大败之,又攻中国松州(四川松潘),不能克,始退。阿拉伯军团陷东罗马帝国耶路撒冷。
AD639唐政府为东突厥立可汗,命怀化郡王李思摩为俟利苾可汗,使建牙帐于沙漠之北,统其旧众。 高昌(新疆吐鲁番)国王麴文泰屡遏绝西域贡使,唐政府遣吏部尚书侯君集击之。
AD640高昌王麴文泰闻中国军将至,忧卒,子麴智盛嗣位,兵败,出降,高昌亡。唐政府于其地置西州。唐政府将弘化公主妻吐谷浑王诺曷钵。阿拉伯军团陷东罗马帝国最后要隘该撒利亚。
AD641唐王朝与吐蕃和亲,将文成公主嫁吐蕃王弄赞,公主恶其国人赤土涂面,弄赞为之下令禁止,遣子弟赴中国入学。薛延陀真珠可汗遣其子大度设攻东突厥,俟利苾可汗不能御,率部退入长城,向中国告急、唐政府遣兵部尚书李世勣击薛延陀,战于诺真水(内蒙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薛延陀大败,五万人投降,值大雪,又冻死十之八九,大度设逃走。
AD642高丽东部大人渊盖苏文杀高丽王高建武,立故王侄高藏为王,自任莫离支(宰相)。摩揭陀国王阿萨姆尊中国高僧玄奘上宾。印度戒日王于首都曲女城(卡那乌)开讲经大会,与会者十八国王,大小乘僧侣三千余人,请玄奘为论主,论题另写一本悬示,破一字者,斩首相谢,凡十八日,无一人问难。
AD643唐帝太宗李世民图功臣像于凌烟阁。齐王李祐据齐州(山东济南)叛,为其下所执,送长安,杀之。太子李承乾凶顽,又与弟魏王李泰有隙,恐被废,遂与吏部尚书侯君集密谋杀父。事泄,李承乾废为平民,囚右领军府,侯君集处斩,立晋王李治为太子。玄奘离印度东归,戒日王于钵罗耶迦开「无遮大会」七十五日饯行。
AD644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攻新罗国,新罗向中国求救,李世民遣司农丞相里玄奖持诏书往止之,渊盖苏文不奉命。李世民遂亲击高丽,发洛阳。安西都护郭孝恪击焉耆,掳焉耆王龙突骑支。玄奘自印度返抵于阗。
AD645唐军攻高丽辽东城(辽宁辽阳),围之数百重,杀声鼓声震天地,遂陷,于其地置辽州。继陷白岩城(辽宁海城)、盖牟城(辽宁盖州),分置岩州、盖州。围安市城(辽宁凤城),数月不能克,天又入冬,草枯水冻,且粮食将尽,乃撤退。安市城主登城拜辞,李世民嘉其固守,赐帛百匹,以励事君。玄奘自印度返抵长安(历19年),于弘福寺翻译佛经。
AD646薛延陀屡侵边,江夏王李道宗击之,多弥可汗逃去,为回纥所杀。余众立真珠可汗侄咄摩支为可汗,中国军穷追至鬱督军山(蒙古杭爱山),咄摩支出降。薛延陀遂亡。阿拉伯军团攻陷亚历山大城,悉并埃及入版图。日本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始用中国式年号记年。一切悉行模彷中国,改组中央政府,史称「大化改革」。
AD647回纥诸部落酋长入朝,唐政府就其部落所在,分置六府七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然其大酋长吐迷度对内仍称可汗。
AD648民间谣云:「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乳名「五娘」,又为武安人,李世民深恶之,诬以谋反,杀之。又欲尽杀疑似者,太史令李淳风谏,始止。龟兹(新疆库车)国王布失毕侵略邻国,对中国不逊。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击擒之,立其弟叶护为王。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会中天竺王卒,其大臣阿罗那顺自立,擒中国使节,掠诸国贡物。王玄策逃免,至吐蕃境,征诸国之兵击之,陷其京师茶博和罗城,擒阿罗那顺以归。
AD649唐高宗李治唐帝太宗李世民卒,子高宗李治嗣位。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辅政。才人武照随众妃嫔入感业寺为尼。
AD651大食(阿拉伯帝国)遣使至长安朝贡,回教传入中国,自此始。阿拉伯军团灭波斯王国
AD654唐帝高宗李治赴感业寺进香,见武照。昔为太子时曾相悦,乃密嘱其留髮。王皇后无子,而萧淑妃有子且有宠,思以间之,遂引武照入宫。武照时年已三十一,巧慧多权数,屈意事王皇后,封为昭仪。
AD655武照诬王皇后及萧淑妃谋逆,囚之,先各杖一百,断去手足,投酒缸中,数日而死。 李治立武照为皇后。太尉褚遂良力谏,贬为潭州(湖南长沙)都督。
AD656中书侍郎李义甫附武照,擢为参知政事 显庆元年,李义甫容貌恭温,而内阴险,时谓笑中有刀。
AD657李义甫与礼部尚书许敬宗,迎合武照意,诬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桂州都督褚遂良谋反。贬韩瑗振州(海南三亚)刺史,来济台州(浙江临海)刺史,褚遂良爱州(越南清化)刺史。 左屯卫将军苏定方击西突厥,擒沙钵略可汗,于其地置濛池、崑陵二都护府。
AD658左屯卫大将军杨冑,攻龟兹王国,立素稽为龟兹王。
AD659武照诬太尉长孙无忌,其弟长孙铨、长孙恩、凉州刺史赵持满,及王皇后舅柳奭等谋反,悉杀之。褚遂良已死,杀其子。韩瑗亦死,剖棺。自是政归武照。
AD660唐帝高宗李治染风眩疾,头重,目不能六○年代视,百官奏事,均由武照裁决,权威日尊。 百济国恃高丽势,数侵新罗,新罗再求救于中国。唐政府遣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击百济,围其京都泗沘城(朝鲜扶余),百济王扶余义慈倾国出战,大败,出降,唐于其地置五都督府。
AD661百济故将福信等起兵,自日本迎故王之子扶余丰为王,围唐郎将刘仁愿于泗沘城,带方州刺史刘仁轨救至,百济解围去。唐政府命任雅相、契苾何力、苏定方为三行军总管,发三十五军,海陆击高句丽,围其京都平壤(朝鲜平壤)。阿拉伯帝国四任哈里发阿利被刺身死,大臣穆阿伟亚自立为第五任哈里发,废除选举制,改为父子世袭,自麦地那迁都大马士革(西洋称奥米亚王朝,中国称白衣大食)。
AD662唐政府改官名府名:门下省为东台,侍中为左相。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为右相。尚书省为中台,仆射为匡政。 大军围高句丽平壤,久不能克,解围班师。 铁勒九姓屡侵边,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击之,战于天山,铁勒九姓大败,中国军穷追,至仙萼河(色愣格河)。值大雪,引还,粮又尽,食马又尽,人自相食,一万四千骑,比入塞,仅余八百人。唐政府复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击之,铁勒九姓始降。
AD663百济王扶余丰引日本入援,屯周留城(朝鲜韩山),唐熊津道总管孙仁师援刘仁愿。刘仁轨统水军至白江口,欲会陆军。猝遇日军,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海水皆赤,日军遁走,扶余丰奔高句丽,百济亡。唐政府留刘仁轨镇守。百济亡,朝鲜半岛高句丽和新罗北南对峙。
AD664唐帝高宗李治每临朝视事,武照即垂帘于后,中外称为「二圣」。武照诬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反,杀之。玄奘卒。
AD666李治封禅泰山。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卒,诸子互攻,长子泉男生为次子泉男建所驱,向中国求救。唐政府遣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海陆两道击高句丽。
AD667唐军入高句丽,通事舍人元万顷作檄高句丽文,曰:「不知守鸭绿江之险。」高句丽曰:「谨闻命矣。」遂守鸭绿江,中国军不得渡。唐政府窜元万顷于岭南(广东)。
AD668唐军陷高句丽扶余城(吉林四平),强渡鸭绿江,围平壤,高句丽王高藏出降。高句丽亡。唐政府于其地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于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高句丽亡。
AD670吐蕃大举攻中国,连陷西域十八州(─六九二),唐政府遣右卫大将军薛仁贵、左卫将军郭待封,统军攻之,大败而还。
AD672吐谷浑畏吐蕃之强,东迁于中国安乐州(宁夏中卫)。其故地(青海省)悉为吐蕃所有。吐谷浑汗国亡。日本天智天皇卒,皇弟大海人起兵攻皇太子大友,大友兵败自刎,大海人即位,是为天武天皇。史称「壬申之乱」。
AD674李治称天皇,武照称天后。
AD675太子李弘,武照所生长子,仁孝谦恭。萧良娣二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故,囚于内庭,年逾三十不能嫁,李弘见之惊恻,奏请成婚,武照怒,毒李弘死,立其弟李贤为太子。
AD677新罗不耐唐统治朝鲜北部,屡攻唐军,唐军迭败。今年,安东都护府自平壤迁新城(辽宁),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第一次统一)。
AD678吐蕃侵边不已。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率兵十八万,与吐蕃战于青海上,大败。右卫大将军刘审礼深入,李敬玄不敢救,刘审礼遂为吐蕃所掳。
AD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与吐蕃联合,逼中国安西。会波斯王卒,其子泥垣师在长安,唐政府立为波斯王,遣吏部侍郎裴行俭送之归,使乘机图西突厥。裴行俭过西州(新疆吐鲁番),佯为出猎,驰擒阿史那都支。留肃州刺史王翼于焉耆,筑碎叶城(中亚托克马克)。 东突厥二部落叛,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单于大都护府(内蒙和林格尔)长史萧嗣业击之,大败。
AD680定襄道大总管裴行俭击东突厥,大破之于黑山(内蒙和林格尔北杀虎山),阿史那泥熟匐可汗为其下所杀。 太子李贤,武照所生次子,武照信谗言,废之为平民,立三子李哲为太子。
AD681东突厥俟裴行俭军还,阿史那伏念又称可汗,裴行俭再击之,擒阿史那伏念,斩于长安。
AD682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部落,称可汗,围弓月城。安西都护(中亚托克马克)王方翼击之,战于热海(中亚伊赛克湖),流矢贯臂,抽刀截之,左右不知,遂大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溃散。 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每斗银四百两,死者相枕,人相食。
AD683唐中宗李哲唐帝高宗李治卒,子中宗李哲嗣位,尊武照为皇太后,内史裴炎辅政。
AD684唐睿宗李旦李哲初立,欲命韦皇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内史裴炎谏,李哲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有何不可。」武照遂集百官,废李哲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居于别殿,不使问政事,武照临朝。眉州刺史徐敬业、长安主簿骆宾王,于(江苏)扬州起兵讨武照,武照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击斩之。武照立武氏七庙,裴炎谏,不听。又以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辈尊位重,欲杀之,裴炎又固争。及徐敬业反,裴炎又劝武照还政,武照怒,诬裴炎谋反,杀之。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密奏救裴炎,武照复诬程务挺谋反,亦杀之。并杀热海之役名将王方翼。
AD685武照迁李哲于房州(湖北房县)。武照爱幸卖药人冯小宝,使削髮为僧,改名怀义,任白马寺主,以便出入宫帏。
AD686武照知人心不服,大肆诛戮以立威,命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皆给驿马,直抵御前,不实者不罪。于是告密纷起,人人自危。秋官侍郎周兴、御史中丞来俊臣、游击将军索元礼,均治诏狱,竞为讯囚酷法,作大枷「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及刑讯「凤凰展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囚无不望风诬伏。来俊臣更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罗无辜,织成反状。右卫大将军李孝逸自破徐敬业,威名甚着,武照忌之,诬以有罪,贬为施州(湖北恩施)刺史。
AD687武照诬凤阁侍郎刘禕之受贿,杀之。又诬施州刺史李孝逸谋反,减死,除名,贬死(海南)儋州。
AD688武照诬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韩王李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东莞公李融、霍王李元轨、江都王李绪等谋反,悉杀之。郝象贤临刑,肆口骂武照,自是每刑人,先以木丸塞口。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先后起兵讨武照,兵败被杀。
AD689武照命白马寺主冯小宝为新平军大总管,北击东突厥,至紫河(内蒙和林格尔南),不见敌而还。武照杀汝南王李炜、鄱阳公李諲等皇族十二人。继又杀纪王李慎、东王李续。继又杀嗣郑王李敬等皇族六人。继又杀地官尚书魏玄同、彭州长史刘易从、右武卫大将军黑齿常之、天官侍郎邓玄挺。皆诬以谋反,或斩或绞。
AD690武照称帝,国号周武照废其子唐帝睿宗李旦为皇嗣,唐王朝亡。武照称帝,国号周,史称南周。杀唐豫章王李亶、泽王李上金、南安王李颖等十三人。又杀唐恒州刺史裴贞、胜州都督王安仁。又鞭死其孙故太子李贤之子二人。唐李氏皇族及忠贞大臣,灭绝殆尽。 侍御史侯思止、游击将军王弘义,更竞为酷刑,置狱丽景门内,入是狱者,非死不得出,王弘义呼之为「例竟门」,人人震怖。
AD691武照杀尚衣奉御刘行感、右金吾大将军丘神勣、纳言史务滋、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勗、岐州刺史云弘嗣、地官尚书格辅元、文昌右相岑长倩、司礼卿欧阳通、鸾台侍郎乐思晦、右卫将军李安静。有人告酷吏文昌右丞相周兴谋反,武照命另一酷吏御史中丞来俊臣鞫之,来俊臣方与周兴共食,因谓曰:「囚多不招认,当用何法。」周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置四围烧之,令囚入其中,何事不承。」来俊臣乃索大瓮烧炭如所教,曰:「有诏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恐,伏罪,流岭南,中途为仇家所杀。 武照杀游击将军索元礼,以收人心。
AD692御史中丞魏元忠疾,其属监察御史郭霸尝其粪,喜曰:「公粪甘则可忧,今苦,无伤也。」魏元忠恶之,遇人则告。左台中丞来俊臣诬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及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谋反,下狱。侍御史侯思止鞫之,备极苦刑。狄仁杰裂布书冤状置棉被中,其子告变,武照召见,七人得倖免,唯仍悉贬远荒。崔宣礼之甥殿中侍御史霍献可奏曰:「陛下不杀崔宣礼,臣请死于阶前。」以头触地,血流如注,以示不私其亲,武照不许。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悉复西域四镇。
AD693武照加尊号,称金轮圣神皇帝。杀皇嗣李旦妻刘妃、窦妃,又杀冬官尚书苏干。有告岭南流人(因罪贬窜者)谋反,武照遣司刑评事万国俊往查,万国俊至广州,悉召流人,命俱自杀,流人哭号不服,万国俊驱之水曲,尽斩之,一朝死三百人,诈为反状奏报,武照大喜。万国俊还,言诸道流人亦必怨望谋反,不可不早诛,武照乃遣六道使,分赴诸道,尽屠流人,或杀七百人,或杀五百人,其远年杂犯流人,亦与之俱死。
AD694武照加尊号,称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酷吏右台中丞来俊臣坐赃,贬同州(陕西大荔)参军。酷吏游击将军王弘义因罪流琼州(海南定安),诈称奉诏召还,至汉北,侍御史胡元礼杖杀之。 东突厥默啜可汗攻灵州(宁夏灵武),南周政府遣白马寺主冯小宝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击之,军未发而突厥退。
AD695武照加尊号,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明堂大火,再建明堂。 白马寺主冯小宝恃内宠,骄恣,武照使建昌王武攸宁率壮士扑杀之。
AD696营州都督赵文翽刚愎,契丹部落饥,不加赈恤,又视其酋长如奴仆,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遂叛,称无上可汗。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应之,陷营州(辽宁朝阳),杀赵文翽,进围檀州(北京密云)。左威武大将军曹仁师击之,大败。李尽忠寻卒,孙万荣代领其众,继称可汗,陷(河北)冀州,屠官民数千,河北震动。
AD697尚乘奉御张易之,年少美丰姿,武照爱幸之,与其弟张昌宗俱入侍宫帏,权倾朝野。 箕州(山西左权)刺史刘思礼谋反,合宫(洛阳)县尉来俊臣告变,南周帝武照使河内王武懿宗鞫之,武懿宗令刘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于是引凤阁侍郎李元素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酷刑楚毒,铸成其狱,悉屠灭全族。仍斩刘思礼。 擢来俊臣为司仆少卿,诬司刑府史樊惎谋反,斩之。樊惎之子讼冤朝堂,自剖其腹,秋官侍郎刘如璿见之,窃叹而泣,来俊臣诬其私党叛逆,应绞,武照命流瀼州(广西上思)。来俊臣又欲罗织皇族诸王及太平公主,皇族及太平公主发其罪,于是斩来俊臣,籍没其家。 契丹孙万荣可汗攻瀛州(河北河间),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败死。南周政府再遣河内王武懿宗往击,见敌即退,契丹遂进屠赵州(河北赵县)。东突厥默啜可汗袭契丹,奚部落又叛,契丹大溃,孙万荣可汗为其下所杀。武懿宗安抚河北,民有为契丹胁掠而返者,皆生剖其腹。
AD698武照召其子庐陵王李哲返洛阳,命皇嗣李旦逊位,立李哲为太子,改名李显。东突厥默啜可汗陷静难军(河北赤城),攻妫州(河北怀来)、檀州(北京密云)。尽杀所俘赵州(河北赵县)(河北)定州男女万余人,分五道撤退,所过杀掠,死亡不可胜记。
AD699武照年高(今年76岁),虑死后诸武灭绝,命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定王武攸暨,于明堂告天地为盟誓,刻于铁券,藏于史馆。高句丽故将大祚荣,建震国王国。
AD700吐蕃攻凉州(甘肃武威),围昌松(甘肃古浪)。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迎战于洪源谷(甘肃永登西北),吐蕃败走。
AD701奉宸令张易之专权,出入宫帏不禁,武照孙邵王李重润,与妹永泰郡主,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张易之诉于南周帝武照,武照悉令自杀。
AD702司仆卿张昌宗诬左台大夫魏元忠谋反,密引凤阁舍人张说于南周帝武照前证之,张说既至,证其无有,武照怒,贬魏元忠高要(广东肇庆)县尉,流张说岭南。
AD705武照卒,南周亡,唐中宗李显立南周帝武照卧疾,居迎仙宫长生殿,同平章事张柬之、崔玄暐、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中台右丞敬晖,率羽林军赴东宫迎太子李显,自玄武门斩关而入,杀张易之、张昌宗于廊下,入长生殿,废武照,迁之于上阳宫。武照寻卒,南周亡,立国16年。李显称帝,改国号唐。唐复国。韦皇后亦复立,与李显同出朝听政,如武照当年。并与梁王武三思私通,诸武权威复振,乃封张柬之为汉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时称五王,悉罢政事,夺其权,朝政尽归武三思。
AD706武三思恶五王不已,皆贬远州刺史。复诬五王谋反,流张柬之于泷州(广东罗定),崔玄暐于古州(越南谅山),桓彦范于瀼州(广西上思),袁恕己于环州(广西环江)、敬晖于琼州(海南定安)。寻遣大理正周利用追杀之。张柬之、崔玄暐已死。遇桓彦范于贵州(广西贵港),令左右缚之,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死。得袁恕己,逼之饮毒野葛汁,尽数升不死,不胜毒苦,抓地,爪甲殆尽,乃捶杀之。得敬晖,剥其皮而死。 武三思既杀五王,权震天下,曰:「我不知何者谓善人,何者为恶人,但于我善者为善人,于我恶者为恶人。」 安乐公主为李显幼女,最为疼爱,恃宠骄恣,卖官鬻爵,势倾朝野,或自写诏令,掩其文,令父署名,李显笑而从之。自请为皇太女,李显不允,亦不责。
AD707安乐公主与婿左卫将军武崇训恒凌侮太子李重俊,呼之为奴,李重俊不能堪,起兵,斩武崇训及其父武三思。寻兵溃,被杀。
AD708安乐公主再嫁右卫将军武延秀。安乐公主与韦皇后妹郕国夫人、昭容上官婉儿等,依恃权势,得钱三十万,即别降墨敕,斜封付中书省授官,时谓「斜封官」。
AD709安乐、长宁诸公主多掠百姓子女为奴婢,侍御史袁从之捕繫狱,李显命释之。 关中饥,米每斗百钱。
AD710唐少帝李重茂,唐睿宗李旦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王弃蹜赞。安乐公主欲韦皇后临朝,己为皇太女,乃合谋置毒饼中,唐帝中宗李显食之,遂中毒死。子少帝李重茂嗣位,韦皇后临朝。南北卫军、台阁要司,皆以韦姓子弟主之,中外连结,称引图谶,谓唐王朝将亡,韦氏当兴。相王李旦子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攻皇宫,宫内诸卫兵应之,韦皇后惶惑走入飞骑营,飞骑营斩之,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亦斩之。尽杀诸韦于杜曲(西安南),婴孩不免。诸武亦诛死流窜殆尽。太平公主命李重茂让位于叔父李旦,李旦再称帝。谯王李重福于均州(湖北丹江口)起兵讨李旦,事败被杀。日本元明天皇即位,迁都奈良(平城),自是始有固定首都,彷效中国,文化灿烂,「奈良时期」始。
AD711阿拉伯灭西哥德王国。
AD712唐玄宗李隆基唐帝睿宗李旦传位于子玄宗李隆基,自称太上皇。诗人杜甫生。日本史学家太安万侣,着古事记,悉用中文,为日本第一部史籍。
AD713唐帝玄宗李隆基与其姑太平公主素有隙,太平公主恃太上皇李旦势,宰相七人,五出其门,阴谋废立,李隆基大捕太平公主党,尽斩之,太平公主自杀。中国封震国王大祚荣为勃海郡王。
AD715山东大蝗,民于田畔焚香膜拜,不敢杀,紫微令姚崇遣御史督州县捕埋之。
AD716东突厥默啜可汗击九姓部落拔曳固,大破之。轻骑引退,恃胜不设备,遇拔曳固逃兵,自林中跃出斩之。其兄毗伽可汗嗣位。
AD717阿拉伯帝国攻。
AD718东罗马帝国皇帝李奥三世反攻,君士坦丁堡围解。
AD721东突厥毗伽可汗遣使赴中国求和。
AD722唐政府罢诸卫府兵,改为召募,中国兵农自此分。
AD725李隆基封禅泰山。唐政府宣佈,酷吏来俊臣等三十二人之子孙永远禁锢。
AD726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与希腊正教。
AD727凉州都督王君奂击吐蕃,吐蕃反攻,陷瓜州(甘肃安西),掳王君奂之父,遂攻玉门,王君奂登城,西望而泣,不敢出兵。吐蕃遣使间道赴突厥,王君汤于肃州(甘肃酒泉)邀击。遇回纥部落酋长护输,为所擒,被杀。 李隆基以亲王得大位,忌亲王掌权,于苑城外建十王宅,以居皇子,由宦官主之。自是亲王不出任官职,王府官属,但岁时通名起居。后诸孙渐多,又建百孙院,太子亦不另居东宫。
AD732阿拉伯军团大败于法兰克王国。
AD736幽州(北京)节度使张守珪遣平卢(辽宁朝阳)讨击使安禄山击奚契丹,大败,于法当斩,临刑,张守珪惜其骁勇,更送长安,唐帝玄宗李隆基赦之。
AD737李隆基诬其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悉杀之。
AD742唐王朝直辖州三百二十一,边疆羁縻州八百,海内晏安富庶,行者万里,不恃兵器,为唐王朝极盛时期。
AD744平卢(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入朝,命兼范阳(北京)节度使。李隆基悦其子寿王李瑁妻杨玉环,令其先出家为女道士,号太真。再潜迎入宫,宫中称娘子。另为李瑁娶左卫将军韦昭训女。
AD745李隆基谓诸宰相曰:「朕于宫中设坛,为百姓祈福,自草表章置桉上,俄飞升天,闻空中语云:『圣寿延长。』又朕于嵩山炼药成,亦置坛上,及夜,左右欲收之,亦闻空中语云:『药不须收,吾自守护。』天曙始收之。」太子、诸王、诸宰相皆上表贺。殿中侍御史罗希奭、京兆府法曹吉温,竞为酷刑,中书令李林甫引用之,二人随李林甫所欲,锻炼成狱,无人能脱。 李隆基封杨玉环为贵妃,三姊皆于长安赐第,宠贵无比。
AD747范阳(北京)节度使安禄山入朝,出入禁中,李隆基使其认杨贵妃为母,并与杨贵妃三姊及族兄叙为兄弟。中书令李林甫诬淄川太守裴复敦、北海太守李邕、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左相李适、李适之子李霅、御史中丞杨慎矜、太府少卿张瑞等谋反,或斩、或绞、或自尽、或杖死。 李隆基命全国通一艺以上者,皆征赴长安。李林甫恐众人发其奸恶,建言由政府甄试,于是无一人及格,李林甫遂上表,贺野无遗贤。
AD749李隆基命陇右(青海乐都)节度使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青海海晏境),吐蕃守兵仅四百人,而死士卒数万始陷之。自742年之后,兵制益坏,宿卫官兵,多供差役,用之如奴隶,长安人羞之。戍边者多为将吏苦役,利其死而没其财,应为兵者皆逃匿,致折冲府无兵可交。中书令李林甫奏废征兵,折冲府徒有官吏,而无士卒。官吏又历年不迁,士大夫耻为之,子弟为武官者,父兄均不齿。精兵皆聚西北,北边、南境及国内,悉无武备。
AD750云南太守张虔陀淫虐,又诬奏南诏王阁罗凤谋反,阁罗凤忿怨,遂叛,发兵陷云南(云南姚安),斩张虔陀,占领31州。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统军七万西击石国(中亚塔什干),黑衣大食来援,战于怛罗斯城(奥立阿塔),高仙芝大败。黑衣大食建。
AD751剑南(四川成都)节度使鲜于通击南诏,南诏请降,不许,战于西瀰河(云南大理洱海),唐政府军大败,死六万余人,鲜于通仅以身免。御史中丞杨国忠掩其败状,反以大捷叙功。南诏王阁罗凤刻碑于国门,言不得已而叛中国,曰:「后世如复归中国,当指碑以示中国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法兰克王国墨罗温王朝亡,卡罗林王朝建。日本编纂怀风藻一书,为日本最早之诗集。
AD752右相李林甫卒,杨贵妃兄杨国忠继任右相,兼四十余使。公卿以下,颐指气使,莫不震慴,凡有才行声名,而不为己用者,悉贬出之。
AD753中国益强大,自长安西行一万二千里始至国境,门户相望,桑麻掩野,天下富庶,无逾河西(甘肃武威),陇右(青海乐都)节度使每遣使入奏,日驰五百里。范阳(北京)节度使安禄山初以李林甫狡猾逾己,畏服之,事之甚谨。及杨国忠为相,安禄山视之蔑如,由是有隙。日久,杨国忠益恨之,屡言安禄山谋反,李隆基不听。
AD754剑南留后李宓击南诏,至太和城(云南大理),全军覆没,李宓被擒。杨国忠隐其败,反以大捷奏闻。更发兵击之,前后死二十余万,而终不能胜,无敢言者。 杨国忠深恶安禄山,言其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彼必不来。」李隆基召之,安禄山闻命即至。然言安禄山反者众,太子李亨亦以为言,李隆基不听,而安禄山不自安。
AD755杨国忠欲安禄山速反,以取信于李隆基,于是日夜求其反状。命京兆尹围安禄山长安赐第,捕其宾客,尽杀之。安禄山大惧,遂于范阳(北京)发汉蕃军马十五万,起兵讨杨国忠。兵锋南下,势如破竹,迳渡黄河,陷洛阳。 唐政府命右金吾将军高仙芝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募兵十一万,使宦官边令诚监其军,于陕州(河南三门峡)拒守。边令诚数以事干高仙芝,高仙芝不许。边令诚遂诬高仙芝与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谋反,李隆基怒,斩高仙芝、封常清。任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退屯潼关。
AD756唐肃宗李亨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六月,唐帝玄宗李隆基命哥舒翰进兵,哥舒翰以征兵未集,请待之,杨国忠疑将图己,诬其逗留养寇,李隆基下令即发。哥舒翰抚膺大恸,引兵出潼关,战于(河南)灵宝,大溃,为其下所执降燕。潼关遂陷,关中守兵一时皆散。李隆基大怖,弃长安西奔,至马嵬驿(陕西兴平境),将士以祸由杨国忠出,杀之,尽屠杨氏,杨贵妃亦绞死。 李隆基奔蜀,众拥皇太子李亨,弃李隆基奔灵武(宁夏灵武)。 七月,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九月,李亨遣左武锋使仆固怀恩赴回纥请兵。十一月,回纥军至,唯数不多。法兰克国王丕平统军击退伦巴王国,并将罗马城及意大利中部地献于教皇。自是罗马城及意大利中部成为教皇国土。阿拉伯帝国分裂。
AD757正月,燕帝安禄山范阳(北京)起兵时,目已有疾,今年竟全盲,性益躁。常捶挞左右,又欲立幼子安庆恩为太子。长子晋王安庆绪常惧死,遂与宦官李猪儿杀之。安庆绪嗣位。 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相结,诬建宁王李倓欲害其兄广平王李俶(俱李亨子),李亨怒,杀李倓。 九月,李亨请回纥增兵,许克长安日,金帛子女尽供抢掠,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率军至。 天下兵马元帅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蕃汉军十五万攻长安,战于香积寺,燕军大败,死六万人,唐政府遂克长安。叶护欲大掠,李俶以如此则洛阳人皆将为燕固守,请俟克洛阳,叶护许之。十月,燕河南节度使尹子奇陷睢阳,杀守将张巡。唐大军出潼关,燕御史大夫严庄屯陕州西新店,及战,回纥军击其背,方发十余箭,燕军惊曰:「回纥至矣。」大溃,燕帝安庆绪奔邺城(河北临漳)。回纥入洛阳,大肆淫掠,民死伤狼藉,财物一空。十二月,燕范阳节度使史思明据范阳降唐政府。唐太上皇李隆基返长安。
AD758唐帝肃宗李亨任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使图史思明,事泄,史思明杀乌承恩,叛。中书令郭子仪、司空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合兵二十万攻邺城(河北临漳),李亨命宦官鱼朝恩为元帅。史思明发范阳(北京)兵十三万救邺城,陷魏州(河北大名),屠三万人。
AD759史思明军至邺城,唐政府军大败,九节度使各溃奔本镇,所过剽掠,旬日方定。燕帝安庆绪见史思明谢解围,史思明责其杀父之罪,斩之。史思明即位,分四道南侵,连陷汴州(河南开封)、洛阳。
AD760燕军连陷陈州(河南淮阳)、(山东)兖州、郓州(山东东平)、曹州(山东定陶)。 唐淮西节度使王仲昇诬奏宋州(河南商丘)刺史刘展谋反,刘展遂叛,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击之。
AD761田神功追刘展于瓜洲(江苏扬州瓜洲镇),斩之,纵兵大掠十余日,江淮始遭荼毒,民飢,人相食。 唐宦官观军容使(元帅)鱼朝恩屡言洛阳可取,唐帝肃宗李亨命河南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出兵,李光弼屡陈未可,李亨不许,遂进攻,战于邙山(洛阳北),燕帝史思明迎击,唐军大败,河阳(河南孟县)、怀州(河南沁阳)皆陷。史思明欲乘胜攻长安,命其子怀王史朝义为前锋,进至永宁(河南洛宁北),筑三角城,欲贮军粮,一日而毕,尚未涂泥,史思明诟欲杀之,史朝义大惧,其部将遂于夜入史思明帐,斩史思明,史朝义嗣位。
AD762唐代宗李豫唐太上皇李隆基卒。唐帝肃宗李亨寻亦卒。张皇后素与兵部尚书李辅国相表裡,后渐有隙。李亨既死,张皇后欲杀李辅国,事泄,李辅国勒兵入殿,杀张皇后。太子代宗李豫(李俶)嗣位。遣使向回纥请兵击燕。回纥登里可汗自率军至,李豫任长子雍王李适为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进至洛阳北,燕军大败,燕帝史朝义奔莫州(河北任丘)。回纥入洛阳,再大肆杀掳,死者万计,大火累旬不灭。朔方军亦掳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诗人李白卒。黑衣大食迁都于巴格达城。
AD763燕睢阳节度使田承嗣据莫州降唐,史朝义奔范阳(北京),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亦降唐,史朝义自缢死。 吐蕃攻中国,边将屡告急,宦官飞龙寝副使程元振皆不奏闻,吐蕃遂深入,攻(陕西)武功,长安大震,唐帝代宗李豫任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抵御,方治兵而吐蕃已至便桥,李豫出奔陕州(河南三门峡),吐蕃入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大掠而去,长安城为之一空。
AD764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辛云京、宦官骆奉仙、观军容使鱼朝恩,共诬大宁郡王仆固怀恩谋反,仆固怀恩不能堪,遂叛。李豫命中书令郭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戒备。
AD765仆固怀恩引吐蕃、党项、吐谷浑分道入侵,仆固怀恩卒于道,三国战不利,大掠而去。 吐蕃退至邠州(陕西彬县),遇回纥兵,乃联军再入,围泾阳。郭子仪单骑往见回纥元帅合胡禄,免冑释甲,投枪而进,回纥诸酋长皆下马拜,遂立盟誓。吐蕃闻之,夜引兵去。
AD767同华(陕西华县)节度使周智光凶暴抗命,唐帝代宗李豫命郭子仪击杀之。淮西(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忠臣入朝,以攻华州(陕西华县)为名,大掠,自潼关至赤水(陕西渭南东赤水镇)二百里间,财畜殆尽,官吏或数日不得食,平民更饿死累累。
AD768幽州(北京)兵马使朱希彩杀卢龙(北京)节度使李怀仙,唐政府即任朱希彩为卢龙节度使。
AD770诗人杜甫卒。日本称德女天皇卒,其嬖倖僧道镜流窜造下野国。
AD772卢龙(北京)节度孔目官李怀瑗杀节度使朱希彩,拥立经略副使朱泚,唐政府即任朱泚为节度使。
AD773循州(广东惠州)刺史哥舒晃杀岭南(广州)节度使吕崇贲。吐蕃十万骑攻泾州(甘肃泾川)、邠州(陕西彬县),中书令郭子仪命朔方兵马使浑瑊拒之,大败。
AD774卢龙(北京)节度使朱泚入朝,由其弟朱滔继任节度使。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进军意大利半岛,灭伦巴王国
AD775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田承嗣侵邻境不已,唐政府命诸镇击之,田承嗣屡败,大惧。唐帝代宗李豫嘉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之功,遣宦官马承倩持诏书前往慰劳,将还,赠绢百匹,马承倩不满,诟詈,掷之道中,李宝臣惭悔,遂与田承嗣通,倒戈击卢龙(北京)节度使朱滔。朱滔溃走,诸镇兵亦退。
AD776田承嗣上表谢罪,唐帝代宗李豫无奈,下诏赦其罪。 汴宋(河南开封)节度留后田神玉卒,都虞候李灵曜不受朝命,唐政府即命李灵曜为留后。李灵曜欲效河北四镇割据,悉任其党为刺史县令。淮西(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忠臣击之,斩李灵曜。
AD777藩镇日强,平卢(山东东平)节度使李正己据十五州、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据七州、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据七州、山南东道(湖北襄樊)节度使梁崇义据六州。官爵甲兵,赋税刑杀,皆自为主,犹独立王国。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专横贪纵,李豫令囚于万年县(西安境)狱,命自尽,元载请主者愿得速死,主者曰:「宰相须少受污辱,勿怪。」脱脏袜塞其口而杀之。
AD779唐德宗李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卒,唐政府命其侄田悦任节度使。 淮西节度都虞候李希烈逐节度使李忠臣,唐政府即任李希烈为节度使。 唐帝代宗李豫卒,子德宗李适嗣位。尊郭子仪为尚父,夺其兵权,任其裨将虞候李怀光为邠宁(陕西彬县)节度使、灵州长史常谦光为灵州(宁夏灵武)节度使、振武(内蒙和林格尔)军使浑瑊为单于大都护,分领其众。
AD780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炎,诬左仆射刘晏谋反,缢刘晏死。
AD781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卢杞,诬杨炎谋反,缢杨炎死。 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卒,子李惟岳欲继位。平卢(山东东平)节度使李正己寻亦卒,子李纳亦欲继位。唐帝德宗李适新即位,欲振政府权威,均不许,二镇与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田悦联兵叛。李适命诸道击之。 淮西(河南许昌)节度使李希烈击山南东道(湖北襄樊)节度使梁崇义,梁崇义兵败,自杀。
AD782成德(河北正定)兵马使王武俊杀李惟岳,自任节度使。卢龙(北京)节度使朱滔亦起兵。于是河北四镇全叛,唐政府军屡败。四镇遂称王:王武俊赵王,朱滔冀王,田悦魏王,李纳齐王。
AD783淮西(河南许昌)节度使李希烈叛,李适命诸道击之,泾原(甘肃泾川)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途经长安,军士冒雨,寒甚,多携子弟而来,冀得赏赐遗其家,既至,一无所赐。至滻水,仅有蔬食犒师,军遂叛。李适急命出金帛二十车赐之,而变兵已入长安,李适奔奉天(陕西乾县)。变兵立太尉朱泚为帝,国号秦,围奉天。李适遣使告急于河北击四镇兵,河中(山西永济)节度使李怀光统军星夜赴援,奉天将陷而前军至,朱泚解围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卢杞,虑李怀光图己,命李怀光不必入觐,迳攻长安。李怀光千里赴救,为人所排,意怏怏,顿兵不进。
AD784正月,秦帝朱泚改国号为汉。唐帝德宗李适下诏大赦,河北三镇皆去王号,唯朱滔引兵南下以应朱泚。李希烈自恃兵强,于许州(河南许昌)称帝,国号楚。二月,唐邠宁(陕西彬县)节度使李怀光叛,与朱泚联合,李适自奉天再奔梁州(陕西汉中)。李怀光烧营东走河中(山西永济),掠泾阳(陕西泾阳)十二县,鸡犬无遗。魏博(河北大名)兵马使田绪杀节度使田悦,自任节度使。五月,京畿(西安)节度使李晟反攻,克长安,汉帝朱泚出奔,欲投吐蕃,其将内叛,射杀之。七月,唐帝德宗李适返长安。颇忌诸将,用宦官窦文场为神策左厢兵马使、王希鉴为神策右厢兵马使。宦官掌禁军,自此始,之后不可复夺,直迄唐王朝亡。蝗灾,草木无遗,大饥,尸殍相望。日本「奈良时期」终。自奈良迁都长冈。
AD785河中(山西永济)节度使浑瑊击李怀光,围河中,李怀光自杀。朱滔病卒,士卒奉(河北)涿州刺史刘怦为卢龙(北京)节度使,寻亦卒,唐政府即命其子刘济为节度使。
AD786楚帝李希烈屡战不利,其将陈仙奇毒杀之,唐政府即任陈仙奇为淮西(河南汝南)节度使。兵马使吴少诚复杀陈仙奇,唐政府再任吴少诚为节度使。黑衣大食哈里发哈伦·阿拉西德即位。(天方夜谭中故事主角)。
AD787吐蕃请与中国盟于平凉川(甘肃平凉西北),盟毕即归还盐(陕西定边)夏(陕西靖边北)二州。唐政府遣河中节度使浑瑊赴会,将盟,吐蕃伏兵起,尽掳官员士卒,浑瑊单骑逃免。 吐蕃进掠陇州(陕西陇县),老弱者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驱丁壮万余,悉送安化峡(甘肃庆阳境)西,将卖于浑羌为奴,告之曰:「听汝等东向哭辞乡国。」众大哭,赴崖谷死者千余人。
AD788唐政府用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谋,与回纥和亲,以弱吐蕃。将咸安公主嫁回纥合骨咄(天亲)可汗。回纥改称回鹘。
AD790爱尔兰僧侣发现冰岛。
AD791吐蕃攻唐灵州(宁夏灵武),回鹘击败之,遣使赴中国献俘。
AD792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刘玄佐卒,军士立其子刘士宁,唐政府即命刘士宁继任节度使。平卢(山东郓城)节度使李纳卒,唐政府即命其子李师古继任节度使。
AD793南诏王异牟寻归附中国。宣武(河南开封)兵马使李万荣逐节度使刘士宁。
AD794南诏王异牟寻斩吐蕃使者,击吐蕃于神川(金沙江),大破之,降其众十余万,献捷于中国,吐蕃从此转弱。日本自长冈迁都平安(西京),「平安时期」始。
AD795横海(河北沧州)兵马使程怀信逐节度使程怀直,唐政府即命程怀信继任节度使。
AD796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田绪卒,子田季安继任。
AD797邠宁(陕西彬县)节度使杨朝晟筑方渠、合道、木波三城,以阻吐蕃入侵要路,扩地三百里。东罗马皇太后爱利尼挖去其子双目,而自任女皇,为拜占庭帝国第一个女皇。
AD798彰义(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诚攻掠邻境。
AD799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陆长源刻薄骄傲,兵变,杀而寸割食之。
AD800唐帝德宗李适命夏绥(陕西靖边北白城子)节度使韩全义为招讨使,击吴少诚。韩全义以巧佞贿赂宦官,得为大将,实无勇略,军至溵水南广利源,锋方交即大溃,韩全义奔陈州(河南淮阳)。 徐泗(江苏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卒,士卒拥立其子张愔,李适不许,遣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杜佑击之,杜佑大败。法兰克国王查理曼统军入罗马城,复教皇李奥三世位,李奥三世感恩,思有以媚之,乘查理曼于圣彼得教堂祈祷完毕起身时,出其不意,加以皇冠,呼为「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群众和之,欢声雷动。史称此罗马帝国为查理曼帝国,建都亚琛(莱茵河西岸)。
AD801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武俊卒,子王士真继任节度使。
AD803盐州(陕西定边)刺史崔文先苛刻,兵变,杀而割食之。
AD804唐宪宗李纯正月,唐帝德宗李适卒,子顺宗李诵嗣位。八月,李诵疾笃,传位其子宪宗李纯,自称太上皇。
AD806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刘闢叛,唐帝宪宗李纯命神策军使高崇文讨之,连战连胜,克成都,街市不惊,秋毫无犯,擒刘闢送长安,斩于独柳之下。 平卢(山东东平)节度使李师古卒,弟李师道继任节度使。
AD807镇海(江苏镇江)节度使刘錡叛,其兵马使张子良发兵擒之,送长安,腰斩。
AD808沙陀部落叛吐蕃,投唐,吐蕃追击,沙陀酋长朱邪尽忠战死,子朱邪执宜率部抵灵州(宁夏灵武)。
AD809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士真卒,子王承宗继任节度使,献德(山东陵县)、棣(山东惠民)二州于中央,寻悔,囚中央所派德州刺史薛昌朝。唐帝宪宗李纯命释之,王承宗不许。李纯怒,命宦官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讨之。 彰义(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诚卒,其将吴少阳杀吴少诚子,继任节度使。
AD810吐突承璀军屡败,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卢从史复与王承宗通,视吐突承璀如婴儿,吐突承璀伏兵擒卢从史,送长安。王承宗上表谢罪,中央军遂撤退。卢龙(北京)副大使刘总,毒死其父节度使刘济,继位。
AD812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田季安卒,兵马使田兴逐田季安子田怀谏,自任节度使,举镇归附中央。
AD813振武(内蒙和林格尔)节度使李进贤不恤士卒,兵变,屠其家,李进贤奔云州(山西大同)。
AD814彰义(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阳卒,子吴元济继位,发兵侵邻境,屠(河南)舞阳,焚(河南)叶县。查理曼帝国(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卒。
AD815李纯命诸道讨吴元济,军皆不利。平卢(山东东平)节度使李师道、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承宗,与吴元济通。李师道认为政府兴兵,皆同平章事武元衡所主,遣刺客杀武元衡。宦官言刺客为王承宗所遣,李纯又命诸道讨王承宗。
AD816太子詹事李愬任唐邓(河南泌阳)节度使。
AD817唐政府攻王承宗军十余万,迴环数千里,既无统帅,又相去辽远,历二年而无功,李纯命各军还本镇,专力讨吴元济。 讨吴元济军近九万,历三年亦无功,李纯遣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裴度为淮西处置使,往督诸将。李愬于雪夜直袭蔡州(河南汝南),陷之,擒吴元济,送长安,斩于独柳之下。
AD818李师道、王承宗闻吴元济败,大惧。李师道献沂(山东临沂)、密(山东诸城)、海(江苏连云港)三州,王承宗献德、棣二州。李师道寻悔。李纯下诏讨李师道。
AD819正月,宦官迎佛骨至长安,留宫中三日,始送佛寺,刑部侍郎韩愈上表谏,李纯大怒,贬韩愈为(广东)潮州刺史。二月,平卢(山东东平)兵马使刘悟斩李师道,出降。三月,沂海(山东临沂)观察使王遂,残暴无远识,以严刑为治,兵变,杀王遂。
AD820唐穆宗李恒宦官陈弘志杀唐帝宪宗李纯,其党密其事,但云药发暴卒。子穆宗李恒嗣位。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承宗卒,唐政府命田弘正为节度使。
AD821卢龙(北京)节度使刘总自杀父继任(八一○),良心不自安,晚年更甚,乃乞出家为僧。唐政府任张弘靖为节度使。张弘靖素贵,为人傲慢,又于街中杖小将,兵遂变,囚张弘靖,掠其家财妇女,迎立前兵马使朱克融为节度使。 成德(河北正定)兵马使王庭凑杀节度使田弘正,自任节度使。唐政府命田弘正子田布任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与诸道兵讨王庭凑。 太和公主下嫁回鹘崇德可汗。拜占庭帝国将领托马斯叛,称帝,攻君士坦丁堡。
AD822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田布,因将不用命,自杀,士卒拥立兵马使史宪诚继任节度使。武宁(江苏徐州)节度副使王智兴逐节度使崔群,自任节度使。唐帝穆宗李恒自即位,荒淫日甚,不以国事为意,讨王庭凑军既无功,遂撤回,各返本镇。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李愿,用其妻弟窦瑗典宿直兵,贪骄,兵遂变,杀窦瑗,屠李愿家,李愿踰城奔免。变兵拥立都押牙李??任节度使。其将寻内叛,杀李??出降。德州(山东陵县)刺史王稷家富,横海(河北沧州)节度使李全略密教军士杀王稷,屠其家,纳其女为妾。阿拉伯帝国建泰黑耳王朝。
AD824唐敬宗李湛唐帝穆宗李恒卒,子敬宗李湛嗣位。李湛较其父尤荒淫,游幸无度,日与群小击毬奏乐,久不临朝,不知国政。
AD825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刘悟卒,子刘从谏继任节度使。
AD826唐文宗李昂卢龙(北京)兵变,杀节度使朱克融,立其子朱延嗣任节度使。朱延嗣既得位,暴虐,兵马使李载义杀之,屠其家三百人,自任节度使。横海(河北沧州)节度使李全略卒,子李同捷继任节度使。唐帝敬宗李湛夜猎还宫,饮宴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烛忽灭,击毬军将苏佐明等杀之,宦官刘克明矫诏立绛王李悟为帝。宦官王守澄发左右神策军,捕苏佐明、刘克明等尽斩之,立江王李昂为帝,是为文宗。新罗王国宪德王死,弟兴德王金秀家嗣。
AD827唐帝文宗李昂调李同捷为兖海(山东兖州)节度使,李同捷据(河北)沧州不受命,李昂命诸道讨之。英格兰王国建。
AD829诸道军逼(河北)沧州,李同捷向新任横海节度使李祐降,李祐遣大将万洪入沧州。谏议大夫柏耆奉诏宣慰行营,率百骑驰入沧州,斩万洪,取李同捷及其家属送长安,中途复斩李同捷。诸将二年血战,方取沧州,而柏耆取为己功,又杀大将,大愤,李昂命柏耆自尽。魏博(河北大名)兵变,杀节度使史宪诚,立郡知兵马使何进滔为节度使。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杜元颖专务减削士卒衣粮,士卒饥馁,皆入南诏抄盗。南诏遂大举攻唐,兵至成都,掠子女数万人而去,及渡河,谓曰:「逾此即入吾境,听汝哭别故国。」众皆恸哭。从此南诏工巧,比于中国。路易为幼子查理重划国土,其他三子反对,内战爆发。
AD830山南西道(陕西汉中)兵变,杀节度使李绛。
AD831卢龙(北京)副兵马使杨志诚逐节度使李载义,自任节度使。唐帝文宗李昂恶宦官强盛,杀前二任帝之党,犹在左右。乃密与同平章事宋申锡谋之,事泄,宦官王守澄诬宋申锡谋反,图立漳王李凑为帝,李昂信之,贬宋申锡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死于贬所。
AD833唐帝文宗李昂命诸亲王出阁,十六王宅县主亦以时出嫁。自玄宗李隆基幽闭血亲,至此凡121年,然不果行。路易被其子所俘掳。
AD834卢龙(北京)兵再变,逐节度使杨志诚,立兵马使史元忠为节度使。唐政府流杨志诚于岭南,于道斩之。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庭凑卒,子王元逵继任。
AD835李昂与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密谋诛宦官:先鸩杀宦官王守澄,俟王守澄葬日,宦官毕集,郑注率亲兵自随,葬毕,闭门,令亲兵以斧悉行砍杀。约既定,而李训以为如此事成,则郑注专有其功,不如先发,并郑注亦去之。其谋甚密,李昂亦不知。李训使人奏左金吾厅后石榴树上,夜有甘露。李昂遣宦官仇士良率众宦官往视,风吹幕起,见执兵器者甚众,又闻有兵器声,大惊还奔,门欲闭,夺门而出,奉李昂还宫。宦官遂发神策军,杀李训、郑注、右仆射同平章事王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贾餗、刑部侍郎同平章事舒元舆、户部尚书王璠、御史中丞李孝本等,凡亲属不问亲疏皆斩,孩童无遗,妻女不死者,没为官奴,杀数千人,长安血流盈街,横尸狼藉。坊市恶少年乘机报仇剽杀。史称「甘露之变」。
AD837河阳(河南孟县)节度使李泳以贿结宦官得此高官,贪残不法,兵变,逐之,杀其二子。
AD840唐武宗李炎唐帝文宗李昂卒,宦官仇士良等杀太子李成美,立颍王李炎,是为武宗。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何进滔卒,子何弘敬继任。黠戛斯部落大破回鹘,回鹘溃散,一支由可汗弟嗢没斯率领,投奔中国,抵天德(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塞下。查理曼帝国诸子争位,攻战不止。
AD841卢龙(北京)兵马使陈行恭杀节度使史 会昌元年元忠,牙将张绛又杀陈行恭。雄武(天津蓟县)军使张仲武攻幽州(北京),杀张绛,唐政府任张仲武为节度使。 回鹘嗢没斯降中国,唐政府处其众于太原。回鹘另支立乌介可汗,挟太和公主,亦至天德塞下,抄掠不已。阿拉伯帝国封留巴格达的突突将领为「苏丹」。从此,哈里发衰,苏丹代起。
AD842吐蕃洛门川(甘肃陇西东南)讨击使论恐热叛。
AD843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卒,侄刘稹继任节度使,唐政府不许,命诸道讨之。回鹘乌介可汗侵振武(内蒙格林格尔),麟州(陕西神木)刺史石雄引兵夜击,大破之,斩首万余,乌介可汗被创逃去,石雄迎太和公主归国。查理曼帝国诸子订凡尔登跳跃,帝国分裂为三。
AD844河东(山西太原)都将杨弁逐节度使李石,榆社驻军回击,斩杨弁。 昭义(山西长治)兵马使郭谊斩刘稹,屠其族,出降。河中(山西永济)节度使石雄入潞州(山西长治),执郭谊送长安,亦斩之。
AD845唐帝武宗李炎笃奉道教,恶僧尼,下令毁佛,仅长安、洛阳各留两寺,节度使治所及同(陕西大荔)、华(陕西华县)、商(陕西商州)、汝(河南汝州)等州各留一寺,寺僧不得过二十人。全国毁寺四千六百余,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佛教三武之祸三)。
AD846唐宣宗李忱唐帝武宗李炎卒,宦官密于宫中定策,迎立光王李忱,是为宣宗。
AD849卢龙(北京)节度使张仲武卒,子张直方继任节度使。张直方残虐,兵将变,张直方知之,托言出猎,举族逃归长安。军中立牙将周綝为节度使。武宁(江苏徐州)兵变,逐节度使李廓。吐蕃内乱,秦(甘肃秦安)、原(宁夏固原)、威(宁夏中卫)三州降唐。
AD850卢龙(北京)节度使周綝卒,军中立押牙张允伸为节度使。爱尔兰王国建。
AD851张义潮略定河湟十一州归降唐。
AD855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元逵卒,子王绍鼎继任节度使。浙东(浙江绍兴)兵变,逐观察使李讷。
AD857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绍鼎卒,弟王绍懿继任节度使。岭南容管(广西容县)兵变,逐经略使王球。
AD858湖南(湖南长沙)观察使韩琮待将士不以礼,兵变,逐韩琮。江西(江西南昌)兵变,都将毛鹤逐观察使郑宪。宣歙(安徽宣州)兵变,都将康全泰逐观察使郑薰。日本清和天皇即位,年九岁。
AD859唐懿宗李漼武宁(江苏徐州)节度使康季荣不卹士卒,兵变,逐之。唐帝宣宗李忱卒,遗诏立三子夔王李滋,宦官王宗实废李滋,迎立长子郓王李漼,是为懿宗。浙东民裘甫起兵叛,攻陷象山。南诏王酋龙改国号大礼,称帝。
AD860浙东(浙江绍兴)观察使王式击裘甫,擒送长安,斩之。俄罗斯人第一次出现君士坦丁堡。
AD861大礼攻陷邕州(广西南宁),大掠。
AD862武宁(江苏徐州)兵素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和之,节度使即自后门逃走。今年又兵变,逐节度使温璋。唐政府命浙东(浙江绍兴)观察使王式任节度使,视事三日,飨两镇将士。越州(浙江绍兴)兵围徐州骄兵,尽屠之,杀数千人。 岭南西道(广西南宁)节度使蔡京,为政惨苛,设炮烙之刑,兵变,蔡京逃窜。东欧洲东斯拉夫人迎立北方瓦伦吉安部落酋长罗瑞克为首领,罗瑞克遂进入俄罗斯,称罗瑞克王朝,俄国自此出现。
AD863大礼攻安南(越南),陷交趾(越南河内),安南都护蔡袭战死。
AD866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绍懿卒,侄王景崇继任节度使。 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何弘敬卒,子何全皞继任节度使。 安南(越南河内)都护高骈击南诏,克交趾城。唐政府改安南都护为静海军,任高骈为节度使。
AD868徐泗(江苏徐州)观察使崔彦曾性严刻,徐泗士卒远戍桂州(广西桂林)击南诏(云南大理)者,已经六年,距乡万里,屡求代还,都押牙尹戡言于崔彦曾,以发兵费多,更留戍卒一年,兵遂变,推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武库兵器,迳行北返,所过剽掠,转战至徐州,陷之,杀崔彦曾,执尹戡,剖其腹,尽屠其族。唐政府命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讨伐,康承训率沙陀三部落使朱邪赤心自随。
AD869康承训击斩庞勋,捕戍桂州卒亲族,悉斩之。唐帝懿宗李漼改朱邪赤心为李国昌,用为(山西)大同节度使。 陕虢(河南三门峡)观察使崔荛倨傲,民诉旱,崔荛指庭树曰:「此尚有叶,何旱之有。」杖之。民遂变,崔荛逃民舍,渴甚求饮,民灌以尿。 南诏攻西川(四川成都),连陷(四川)犍为、嘉州(四川乐山)。阿拉伯帝国「奴隶起义」,众三十万人,十五年始败。
AD870南诏攻成都,不能克,引还。 唐帝懿宗李漼女同昌公主卒,李漼痛悼不已,杀医官韩宗劭等二十余人,收捕其亲族三百余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刘瞻谏,贬刘瞻驩州(越南荣市)司户。 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何全皞年少,骄暴好杀,兵变,何全皞单骑逃,追杀之,变兵立大将韩君雄为节度使。 光州(河南潢川)民变,逐刺史李弱翁。罗塞尔王国子嗣绝,东西法兰克王国签订茂森条约瓜分之。东法兰克王国以所属民皆操日耳曼语,又称日耳曼王国,亦称德意志王国。
AD872卢龙(北京)节度使张允伸卒,平州(河北卢龙)刺史张公素率军奔丧,乘机逐张允伸子,自任节度使。
AD873唐僖宗李俨唐帝懿宗李漼卒,子僖宗李俨嗣位。
AD874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韩君雄卒,子韩简继任节度使。 唐王朝自八○六年以来,皇帝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潼关以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骗,人民或流离或饿死,无所申诉,乃相聚起兵,劫掠维生。今年(河南)濮阳王仙芝聚众数千,起于(河南)长垣。
AD875唐帝僖宗李俨年方十四,专肆游戏,任宦官小马坊使田令孜为神策军中尉,呼之为阿父,政事悉以委之。狼山(江苏南通境)镇遏使王郢等有战功,浙西(浙江绍兴)节度使赵隐不给衣粮,王郢申诉,又不获理,遂叛。 冤句(山东荷泽)人黄巢起兵应王仙芝。 卢龙(北京)节度使张公素暴戾,大将李茂勳逐之,自任节度使。 全国大蝗,自西而东,蔽日,赤地千里,京兆(陕西西安)尹杨知至上奏李俨,云蝗入京畿,不食稼禾,皆抱荆棘而死。宰相皆贺。法兰克秃头查理继位皇帝。
AD876卢龙(北京)节度使李茂勳,传位于其子李可举。原州(宁夏固原)刺史史怀操贪暴,兵变,逃走。王仙芝陷(河南)汝州、郢州(湖北锺祥)、蕲州(湖北蕲春),与黄巢分军为二。日本阳成天皇即位,年九岁。日耳曼国王路易三世卒,三子瓜分国土。
AD877陕虢(河南三门峡)兵变,逐观察使崔碣。 盐州(陕西定边)兵变,逐刺史王承颜。 河中(山西永济)兵变,逐节度使刘侔。 招讨副都监杨复光,遣人招降王仙芝,王仙芝遣其将尚君长等趋杨复光营洽降,平卢(山东青州)节度使宋威,忌杨复光功,中途劫尚君长,云係战场生擒,送长安斩之。王仙芝怒,复叛。法兰克皇帝秃头查理卒,虚位四年。
AD878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减军士衣米,用法严苛,沙陀兵马使李克用执之,令军士割而食其肉,自任防御使。李克用父李国昌时为振武(内蒙和林格尔)节度使,父子二人,分据两镇。 招讨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湖北)黄梅,斩之。时黄巢正攻(安徽)亳州,余众悉归之,黄巢遂称冲天大将军。
AD879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崔季康讨李国昌,军至静乐,兵变,崔季康奔还,变兵追入太原,杀之。 黄巢陷潭州(湖南长沙),攻江陵。荆南(湖北江陵)节度使王铎留其将刘汉宏守江陵,自率兵奔襄阳(湖北襄樊)。刘汉宏遂叛,大掠江陵,焚荡殆尽,殭尸满路。波斯王弟阿姆耳登极。
AD880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康传圭专事刑威,多复怨仇,兵变,杀之。 静海(越南河内)兵变,逐节度使曾衮。 卢龙(北京)节度使李可举与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合击李国昌父子,李国昌父子大败,北奔鞑靼。 黄巢至信州(江西上饶),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高骈遣大将马璘击之,大败,被杀。高骈惧,乞援兵。唐帝僖宗李俨及大臣方倚高骈,至是人情震动。黄巢继续西进,连陷洛阳、潼关。李俨奔兴元(陕西汉中)。黄巢入长安,称帝,国号齐。日本高岳亲王赴天竺中途逝世。东西法兰克王联军攻称王的伯艮地公爵。
AD881李俨再奔成都。(陕西)凤翔节度使行营都统郑畋攻长安,齐帝黄巢率众东走。唐行营司马唐弘夫、泾原(甘肃泾川)节度使程宗楚,恐人争功,不报诸将,自入长安,士卒大掠金帛妇女,黄巢侦知,引兵还击,自诸门分入,大战长安城中,唐军士负重不能走,遂溃。唐弘夫、程宗楚皆被杀。诸道兵各还本镇。 唐帝僖宗李俨无策,不得已,赦李国昌父子罪,命击黄巢。李克用引兵而南,遇雨不进,陷忻(山西忻州)、代(山西代县)二州居之。 感化(江苏徐州)节度使支详遣牙将时溥西行击黄巢,时溥回军杀支详,自任节度使。 凤翔兵变,行军司马李昌言逐节度使郑畋,自任节度使。教皇约翰八世为胖子查理加冕为法兰克皇帝。
AD882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铎任行营都统,率诸道兵击黄巢,逼长安、屯灵感寺。大饥,齐军卖人于唐军,唐军亦卖人于齐军,烹而充食,每人值数钱,以肥瘦论价。 齐同州(陕西大荔)防御使朱全忠举州降于唐河中(山西永济)王重荣,唐政府即授朱全忠为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 唐平卢(山东青州)大将王敬武逐节度使安师儒,自任节度使。 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韩简东略地,天平(山东东平)节度使曹存晸逆战,败死。都将朱瑄收余众登郓州城(山东东平)固守,韩简攻之不能克。唐政府即命朱瑄为天平节度使。 唐帝僖宗李俨授李克用为雁门(山西代县)节度使,使击齐,李克用始率军南下。俄罗斯罗瑞克之子伊戈,攻陷基辅,建基辅公国,为俄国最早的国家组织。
AD883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景崇卒,子王鎔继任节度使。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韩简攻郓州(山东东平)不克,解围西攻河阳(河南孟县),大败,其属澶州(河南内黄东南)刺史乐彦祯引军先归,入魏州(河北大名)以拒韩简,韩简为部下所杀,乐彦祯自任节度使。雁门(山西代县)节度使李克用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诸道兵继之,遂克长安,齐帝黄巢焚宫室东走,围陈州(河南淮阳)。诸道兵既入长安,暴掠,无异盗贼,长安屋室居民,所存无几。 忠武(河南许昌)大将鹿晏弘大掠(河南)邓州、洋州(陕西洋县),所过屠灭,陷兴元(陕西汉中),逐节度使牛勗,自任山南西道(陕西汉中)节度使。阿拉伯击平桑格变民军。丹麦王戈尔姆严止基督教传播。
AD884黄巢攻陈州(河南淮阳)几三百日不能克,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击之,黄巢解围去,北攻汴州(河南开封),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告急于李克用,李克用救之,战于中牟王满渡,黄巢众大溃。朱全忠置酒宴李克用,伏兵夜起,李克用血战得脱,至其军欲反攻汴州,其妻刘氏止之,二镇自是交恶。而藩镇亦自是互相吞噬,唯力是视,全国所在溷战,唐政府不能复制。 黄巢走至泰山东南狼虎谷(山东莱芜西南),势穷,命其甥斩己首出降,遇沙陀军,复斩其甥。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杨师立起兵攻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陈敬瑄,眉州(四川眉山)防御使高仁厚击斩杨师立。山南西道(陕西汉中)节度使鹿晏弘弃兴元(陕西汉中)东走,陷许州(河南许昌),逐忠武(河南许昌)节度使周岌,自任节度使。 蔡州(河南汝南)刺史秦宗权攻掠邻境,所至屠杀焚烧,民无孑遗,行军不带粮,载人尸以从,饥则食之,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极目千里,无复烟火。日本阳成天皇被藤原基经所迫,让位给光孝天皇。
AD885秦宗权于蔡州称帝,陷洛阳,大掠而去,城中寂无鸡犬。李俨由成都返长安,唐政府政令所及,唯河西、山南、岭南、剑南数十州。 卢龙(北京)节度使李可举遣其将李全忠攻义武(河北定州)所属易州(河北易县),败还,恐获罪,反攻幽州,李可举全族自焚死,李全忠自任节度使。 宦官田令孜恶河中(山西永济)节度使王重荣,迁为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王重荣拒命,唐政府命诸道讨之,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李克用救王重荣,大败诸道兵,进逼长安,田令孜挟唐帝僖宗李俨奔凤翔。李克用不入长安,还军河中。阿拉伯人自意大利半岛被逐出。诺曼第人围攻巴黎。
AD886秦宗权陷河阳(河南孟县)。天平(山东东平)牙将朱瑾袭(山东)兖州,逐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齐克让,自任节度使。静难(陕西彬县)节度使朱玫、(陕西)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及李克用、王重荣,皆上奏唐帝僖宗李俨,请诛田令孜。田令孜挟李俨再奔兴元(陕西汉中)。朱玫立襄王李熅为帝,入长安。李俨命诸道兵讨朱玫,朱玫将王行瑜出战数败,惧诛,引兵还长安,斩朱玫。田令孜自知不为全国所容,乃自求出任西川(四川成都)监军使,往依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陈敬瑄。拜占庭皇帝巴细尔逝世,子李奥六世继位。
AD887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高骈昏暴,用方士吕用之为巡察使,吕用之淫虐尤甚,欲夺人财货妇女,即诬以谋反,所破者数百家。兵马使毕师铎不自安,起兵执高骈,与其子弟甥侄,无少长悉斩之。吕用之奔庐州(安徽合肥)刺史杨行密,杨行密讨毕师铎,围(江苏)扬州,城中饿死者泰半,草根木实皆尽,以菫泥为饼食之,又腹胀而死,军士掠人贩卖,驱缚屠割如猪羊,讫无一声。城陷,毕师铎奔秦宗权将孙儒(明年,孙儒斩毕师铎。杨行密腰斩吕用之)。 山南西道(陕西汉中)节度使杨守亮,恶利州(四川广元)刺史王建,屡召之,王建不敢往。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顾彦朗与之相结,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陈敬瑄恐顾王二人图己,请宦官监军使田令孜召之,王建为田令孜义子,得召大喜,率众往投。陈敬瑄寻悔,闭城相拒,王建羞怒,遂攻成都。 护国(山西永济)节度使王重荣用法严苛,晚年尤甚,兵变,被杀。
AD888唐昭宗李晔唐帝僖宗李俨返长安,寻暴卒,诸宦官立寿王李晔为帝,是为昭宗。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乐彦祯,骄暴,其子乐从训尤凶险,聚亡命为亲兵,牙兵恨之,将变,乐彦祯惧,出家为僧。军中推牙将罗弘信任节度使,击斩乐从训,并斩乐彦祯。秦宗权将申丛内叛,执秦宗权,拆其足而囚之,降于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明年,送秦宗权于长安,斩于独柳之下)。胖子查理卒。法兰克帝国再分裂东(日耳曼)、西(法兰西)。
AD889平卢(山东青州)节度使王敬武卒,子王师范继任节度使。
AD890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李克用攻云州(山西大同),不克。(山西)大同防御使赫连铎、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上奏请讨李克用。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濬,曾为李克用所轻,素衔之,复欲倚外势以排宦官,乃力主讨伐。唐帝昭宗李晔命张濬出任都招讨使,发诸道兵击李克用,军至晋州(山西临汾),诸道军先后败回本镇,张濬所率兵望风自溃,撤民屋渡黄河而返,士卒失亡殆尽。
AD891利州(四川广元)刺史王建陷成都,自任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迁故节度使陈敬瑄、宦官监军使田令孜于新津(八九三年,诬以谋反,悉杀之)。宦官观军容使杨复恭专横,唐帝昭宗李晔不能堪,命退休,寻有人告其谋反,杨复恭奔兴元(陕西汉中),与其义子龙剑(四川平武)节度使杨守贞、武定(陕西洋县)节度使杨守忠、山南西道(陕西汉中)节度使杨守亮、绵州(四川绵阳)刺史杨守厚,同起兵叛。犹太人始把割阉过的奴隶运到西班牙出售。
AD892(陕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杨复恭,陷兴元(陕西汉中),杨复恭及诸义子奔阆州(四川阆中)。新罗边将甄萱起兵叛。
AD893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陷徐州,感化(江苏徐州)节度使时溥举族自焚死。保加利亚国王改称「沙皇」。
AD894(陕西)凤翔军陷阆州,杨复恭及诸义子突围走,欲奔太原,至华州(陕西华县)被获,送长安,斩于独柳之下。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李克用攻幽州(北京),卢龙(北京)节度使李匡筹奔(河北)沧州。义昌(河北沧州)节度使卢彦威利其家财妓妾,杀李匡筹。李克用遂并幽州。
AD895义胜(浙江绍兴)节度使董昌称帝,国号罗平。李克用任其将刘仁恭为卢龙(北京)节度使。(陕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静难(陕西彬县)节度使王行瑜、镇国(陕西华县)节度使韩建,各率精兵数千人入长安,杀司徒韦昭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谿,各留兵二千还镇。李克用大举南下讨三镇,陷邠州(陕西彬县),王行瑜出奔,为其下所杀。李茂贞、韩建大惧,上表请罪,李晔下诏赦之,封李克用为晋王。俟李克用军还,李茂贞、韩建骄横如故。
AD896镇海(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鏐击罗平帝董昌,围越州(浙江绍兴),董昌出降,执送至杭州,并其家属三百余口俱斩之。 武安(湖南长沙)节度使刘建锋嗜酒不亲政事,长直兵陈瞻妻美,刘建锋私之,陈瞻杀刘建锋。诸将又杀陈瞻,立都将马殷为节度使。 (陕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起兵攻长安,唐帝昭宗李晔奔华州,依镇国(陕西华县)节度使韩建。
AD897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将庞师古陷郓州(山东东平),擒天平(山东东平)节度使朱瑄,斩于汴州(河南开封)。 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朱瑾奔扬州,投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杨行密。 镇国(陕西华县)节度使韩建忌亲王掌兵,皆诬以谋反,与宦官刘季述发兵围十六宅,诸亲王或攀牆,或升屋,呼「宅家(皇帝)救儿。」士卒逮十一亲王至石隄谷,悉斩之。 卢龙(北京)节度使刘仁恭叛晋王李克用,李克用攻之,不能克。 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王建陷梓州(四川三台),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顾彦晖自杀。日本宇多天皇让位给醍醐天皇。
AD898唐帝昭宗李晔由华州(陕西华县)返长安。魏博(河北大名)节度使罗弘信卒,子罗绍威继任节度使。
AD899卢龙(北京)节度使刘仁恭攻魏州(河北大名),大败而还。 保义(河南三门峡)节度使王拱性猜忌,虽妻子亦不自保。兵变,为部下所杀。众立都将李璠为留后,都将朱简又杀李璠,自任节度使,附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朱全忠收朱简为义子,改名朱友谦。
AD900唐帝昭宗李晔纵酒,喜怒无常,左右人人自危。猎于苑中,夜归,手杀黄门、侍女数人。宦官遂发难,左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右神策军中尉王仲先,囚李晔于少阳院,立太子李裕为帝。新罗边将甄萱建后百济王国,遣使通钱鏐。
AD901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超起兵杀刘季述、王仲先,迎唐帝昭宗李晔复位。封(陕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岐王。李晔复用宦官韩全诲、张彦弘任左右神策军中尉。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胤欲尽诛宦官,密与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结,宦官亦密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结。崔胤致书朱全忠,称受密诏,请出兵迎李晔赴洛阳,朱全忠得书,即自大梁(河南开封)起兵西上。宦官大惧,劫李晔奔凤翔。朱全忠遂入潼关,围凤翔。
AD902朱全忠围(陕西)凤翔,穿蚰蜒壕,设犬舖、铃架,以绝内外。李茂贞数出击均大败。冬,大雪,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或卧未死即为人所割,市中卖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每斤值五百钱。十六宅诸亲王以下,冻死者日有数百。封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镇海(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鏐为越王。
AD903凤翔不能支,李茂贞遣兵捕宦官韩全诲、张弘训等七十余人斩之,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迎李晔返长安,发兵驱宦官于内侍省,尽屠之,冤号之声,彻于内外。其出使各镇者,诏书所在。悉斩。只留幼弱者三十人以供洒扫。朱全忠寻还汴州(河南开封)。封朱全忠为梁王,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王建为蜀王。日本禁止私购中国货物。
AD904唐哀帝李柷正月,梁王朱全忠诬司徒崔胤谋反,杀之。遣兵劫唐帝昭宗李晔迁都洛阳,驱徙士民,号泣满路,喊骂:「崔胤召朱全忠倾覆社稷。」朱全忠命悉毁宫室民宅,长安自此遂成废墟。四月,李晔抵洛阳。八月,朱全忠遣枢密使蒋玄晖、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夜率兵入宫,杀李晔。立辉王李柷为帝,是为哀帝。十月,朱全忠杀朱友恭、氏叔琮以塞谤。十世纪初,君士坦丁堡为欧洲第一大城。
AD905梁王朱全忠命蒋玄晖邀李晔诸子德王李裕等,置酒宴于九曲池(洛阳城内),悉缢杀之,投尸池中。右谏议大夫同平章事柳璨,曲意事朱全忠,恣为威福,会长星竟天,因书素所不快者于朱全忠,遂据以贬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独孤损、裴枢、崔远等凡三十余大臣,聚之于白马驿(河南滑县东),一夕尽杀之,投尸于黄河。朱全忠急于称帝,恶蒋玄晖及柳璨迟缓,乃诬以谋反,悉杀之。又诬唐哀帝李柷生母何太后与蒋玄晖私通,复杀何太后。吴王杨行密卒,子杨渥继位为弘农王。
AD906梁王朱全忠攻(河北)沧州,卢龙(北京)节度使刘仁恭悉发境内男丁十五以上,七十以下,黥其面曰:「定霸都」,知识分子则黥其臂曰:「一心事主。」然畏梁兵之强,不敢救,乃向晋王李克用求和,李克用遂南攻,陷潞州(山西长治),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丁会降李克用,朱全忠始解沧州围。
AD907唐朝亡卢龙(北京)节度使刘仁恭贪暴,其子刘守光囚之,自任节度使,贪暴尤甚于其父。唐哀帝李柷让位于梁王朱全忠,唐亡,立国276年。朱全忠称帝,是为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封越王钱鏐为吴越王、武安(湖南长沙)节度使马殷为楚王,史称南楚。晋王(山西太原)李克用、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弘农王杨渥、岐王(陕西凤翔)李茂贞,仍用唐天祐年号,敌对如昔,与梁征伐不息。吴越王(浙江杭州)钱鏐、楚王(湖南长沙)马殷、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审知,虽用梁年号,但仅如此,割据亦如昔,互相攻杀,无人能制。蜀王(四川成都)王建寻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中国分裂,五代十一国时代始。后梁帝太祖朱全忠遣(安徽)亳州刺史李思安攻晋潞州(山西长治),于城下筑重城,内防突围,外拒援兵,谓之「夹寨」。晋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李嗣昭固守,不时出击,排牆填堑,一昼夜百数十发,后梁兵疲于奔命,闭夹寨。
AD908晋王李克用卒,子李存勗嗣位,率军救潞州,雾中抵夹寨,急攻,后梁夹寨溃。淮南(江苏扬州)弘农王杨渥骄奢日甚,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共杀杨渥。徐温寻又杀张颢,立杨渥弟杨隆演为弘农王。
AD909后梁自大梁(河南开封)迁都洛阳。封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卢龙(北京)节度使刘守光为燕王。后梁帝朱全忠怒佑国(陕西西安)节度使王重师贡奉不丰,诬以谋反,屠其族。忠武(陕西大荔)节度使刘知俊以朱全忠猜忌日甚,内不自安,起兵降岐,岐王李茂贞用为中书令。燕王刘守光攻其兄义昌(河北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于阵擒之,围沧州,节度判官吕兖固守,城中食尽,民食蓳泥,军士食人,吕兖选男女瘦弱者,饲以麴麵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明年,城陷)。黑衣大食穆罕默德女法提玛后裔,陷北非突尼斯,建萨拉森王国,称法提玛王朝,中国称绿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分裂为三。新罗僧弓裔起兵,建后高丽王国。
AD910淮南(江苏扬州)弘农王杨隆演称吴王。史称南吴。后梁帝朱全忠疑赵王(河北正定)王鎔私与晋通,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发兵袭之,事泄,王鎔向晋求救,晋王李存勗东出,与后梁军相峙(河北)柏乡。
AD911后梁与晋于(河北)柏乡会战,转斗至(河北)高邑野河南,晋军呐喊猛攻,后梁军大溃,死二万余人,自野河至柏乡,死尸蔽野。燕王刘守光狂虐,每刑人必先置于铁笼,以火烤之,又作铁刷,以刷人面,眼鼻俱落。闻后梁败于柏乡,乃称帝,建都幽州(北京),国号燕,史称桀燕。诺尔曼族建丹麦王国。卡罗林王朝绝,国王改为诸侯选举。
AD912后梁帝朱全忠奇淫,诸子在外,悉召诸子妇入宫侍寝。今年,朱全忠病笃,命博王朱友文之妻王氏召朱友文,欲托后事。郢王朱友珪妻张氏知之,以告朱友珪。会命朱友珪出任(山东)莱州刺史,时迁官者皆于中途被杀,朱友珪惧,乃夜入宫,刀刺朱全忠腹,刃出于背而死。朱友珪嗣位,诬朱友文谋反,斩之。
AD913后梁均王朱友贞起兵讨朱友珪,斩之,朱友贞即帝位,是为末帝。迁都大梁(河南开封)。前蜀少保唐道袭诬太子王元膺谋反,王元膺发兵斩唐道袭,王元膺亦为其下所杀。晋王李存勗大举攻桀燕,陷幽州(北京),擒桀燕帝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桀燕亡,立国3年。
AD914晋王李存勗自临监斩刘守光,刘守光至死号泣哀祈不已。复械刘仁恭至代州(山西代县),刺其心,以血祭先王李克用墓,然后斩之。
AD915后梁天雄(河北大名)节度使杨师厚卒,梁帝朱友贞以魏博(河北大名)地广兵众,故割据二百余年。乃分相州(河南安阳)、澶州(河南内黄南)、卫州(河南卫辉),另置昭德军。任贺德伦为天雄(河北大名)节度使、张筠为昭德(河南安阳)节度使,另遣开封尹刘鄩率兵临其境以慑之。魏兵皆父子相承,族姻盘结,不愿分徙,遂变,囚贺德伦,逼之求救于晋。晋王李存勗遂入魏州(河北大名),兼天雄节度使。刘鄩以晋精兵悉在魏州,太原必虚,潜引兵西进。李存勗急发骑倍道赴太原。刘鄩至乐平(山西昔阳),粮尽,又知太原有备,乃退屯(山东)莘县。英国剑桥大学创立。
AD916刘鄩自莘县复潜引军还袭魏州(河北大名),至故元城西,晋追兵大集,四方环攻,后梁军溃,步卒七万,杀溺殆尽,刘鄩收残众奔滑州(河南滑县)。后梁匡国(河南许昌)节度使王檀乘虚袭太原,昼夜猛攻,城几陷者数四,晋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李嗣昭率军救太原,内外夹击,后梁军死伤十之二三,王檀引兵大掠而退。契丹王耶律阿保机称帝,于塞北开国,建都西楼城(后改称临潢府),称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
AD917前蜀改国号为汉。契丹围幽州(北京)凡三百日,晋安国(河北邢台)节度使李嗣源救之,契丹大败,解围去。后梁清海(广东广州)节度使刘岩称帝,建都广州,国号越。晋王李存勗刘夫人,其父以医卜为业,往投之,刘夫人耻其父家寒微,云已死,命笞其父于宫门,逐之。
AD918前蜀复国号为蜀,前蜀帝高祖王建卒,子王宗衍嗣位。越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晋王李存勗自杨浏(山东东阿北)渡黄河,直趋大梁(河南开封)。后梁行营招讨使贺??弃营追之,至胡柳陂(山东鄄城西南),晋兵大败,卢龙(北京)节度使周德威父子战死。李存勗退屯土山,向晚,反攻,后梁军溃,死三万人。梁晋各丧士卒三分之二,皆不能振。朝鲜半岛泰封国王弓裔暴虐被杀,部将王建即位,改国号高丽,史称王氏王朝。
AD919晋内外马步总管李存审,于德胜(河南濮阳)南北筑两城,驻兵守之。后梁招讨使贺??攻南城,败还。吴越王钱鏐遣其子钱传瓘攻南吴,南吴舒州刺史彭彦章大败,自杀。钱传瓘进至(江苏)常州,南吴左仆射徐温迎击,大败吴越军,钱传瓘遁走。徐温尽归所俘与吴越,吴越亦遣使求和。从此二十年间,二国之间无战争,民得稍安。萨克森公国大公亨利一世被选为日耳曼国王,史称萨克森王朝。
AD920南吴宣王杨隆演卒,弟丹阳公杨溥嗣位。赵王(河北正定)王鎔富贵久,不恤政事,宦官石希蒙以谄媚得宠,弄权中外。王鎔出游西山,数月不返,士卒苦之,宦官李弘规谏,不听。李弘规乃使都将苏汉衡斩石希蒙。王鎔怒且惧,急回镇州(河北正定),遣其子王昭祚杀李弘规及苏汉衡等数十家,复捕其党,穷治反状,亲军震恐。
AD921镇州(河北正定)兵变,斩王鎔,焚其府第,立防城使张文礼为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尽屠王氏家族。晋任赵将符习为成德节度留后,击张文礼,张文礼惊惧而卒,其子张处瑾固守。义武(河北定州)新军使王都,囚义父节度使王处直,尽杀王处直子孙在(河北)定州者,自任节度使,降于晋。
AD922王处直子王郁引契丹兵攻定州,晋王李存勗救定州,与契丹战于望都(河北望都),契丹败走。晋攻镇州(河北正定)经年,相州(河南安阳)刺史史建瑭、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李嗣昭均战死。今年,城陷,屠张处瑾族党。
AD923晋王李存勗于魏州(河北大名)称帝,是为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后梁帝朱友贞任段凝为招讨使,渡黄河而北,掠澶州(河南内黄南)诸县,屯于临河(河南濮阳西)县南。后唐帝李存勗大军自杨浏(山东东阿北)渡黄河,绕道郓州(山东东平),乘虚袭大梁(河南开封),后梁军迭溃,朱友贞自杀,段凝率军降后唐。后梁亡,立国十七年。后唐建都(河南)洛阳。
AD924后唐帝庄宗李存勗立刘夫人为皇后,刘皇后专务蓄财,宝货山积,而政府乏钱劳军,士卒始怨。李存勗复用宦官为诸道监军,凌忽主帅,仗势争权,诸将无不愤怒。又宠诸伶人,命伶人陈俊任景州(河北东光)刺史、储德源任宪州(山西娄火)刺史,而亲军有从李存勗百战未得一官者,众心乃离。岐王李茂贞向后唐称臣,改封秦王,寻卒,后唐政府授其子李继俨为(陕西)凤翔节度使,岐亡,立国十八年。后唐封荆南(湖北江陵)节度使高季昌为南平王,南平建国。
AD925后唐政府命魏王李继岌任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任行营都招讨使,大举攻前蜀。前蜀帝王宗衍发成都,将游秦州(甘肃秦安),边将告急,尚以为沮己,在道与群臣赋诗不辍。及后唐军深入,王宗衍始仓卒返成都,后唐军继至,王宗衍乃出降。前蜀亡,立国19年。宦官李从袭侍李继岌,以都统府牙门冷落,而前蜀之贵臣大将,日以宝货妓乐送郭崇韬,深耻且妒。后唐帝庄宗李存勗遣宦官向延嗣赴成都促郭崇韬还军,郭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向延嗣怒,遂与李从袭共诬郭崇韬谋反,归语李存勗,李存勗命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倍道赴任察之。宦官又语刘皇后,刘皇后迳下令杀郭崇韬。
AD926后唐魏王李继岌得刘皇后令,召郭崇韬,以铁锤挝碎其首。后唐帝庄宗李存勗下令暴其罪状,悉杀其诸子,朝野骇惋,群议纷然。天雄(河北大名)兵卒皇甫晖因人心不安,遂叛,杀节度使杨仁晟,劫指挥使杨在礼任节度使,发兵四掠。李存勗遣内外马步军总管李嗣源讨之,李嗣源部下兵亦变,逼李嗣源与兴唐府(河北大名)兵合,引军南陷大梁(河南开封)。李存勗欲亲攻李嗣源,整军将发,伶人直指挥使郭从谏叛,李存勗中流矢卒。李嗣源遂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尽诛宦官。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延翰称闽王,淫虐,建州(福建建瓯)刺史王延禀杀之,立(福建)泉州刺史王延钧为节度使。契丹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卒,次子太宗耶律德光嗣位。契丹帝耶律阿保机攻勃海王国,陷上京龙泉府(黑龙江宁安东京城),勃海亡(立国228年)。耶律阿保机改勃海为东丹国(东契丹),封其长子耶律突欲为东丹王。
AD927后唐遣客省使李俨任西川(四川成都)都监,以监西川军,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诬以诈宣敕,斩之。后唐遣兴唐府(河北大名)兵三千五百人驻防芦台(河北青县),时芦台军帅为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房知温,诏书命(河北)冀州刺史乌震代之,房知温怨,诱兴唐府兵叛,杀乌震。马军指挥使安审通脱身走,房知温恐事不成,乘乱奔安审通,骑兵纵击,杀三千五百兵殆尽。唐帝明宗李嗣源命乱兵家属全门处斩,兴唐府驱三千五百家,凡万余人,屠之,永济渠为之变赤。后唐枢密使安重诲诬太子少保任图谋反,杀之。南吴大丞相徐温卒,吴王杨溥称帝,是为让帝。
AD928南楚水军攻南汉,围封州(广东封开),南汉左右街使苏章率战舰百艘驰救,南楚大败。南吴右雄武军使苗璘攻南楚,至君山(洞庭湖中),南楚右丞相许德勳以战舰千艘迎击,大败南吴军,擒苗璘。后唐义武(河北定州)节度使王都叛,以重贿求救于奚,奚酋长秃馁率万骑入定州助守。后唐政府命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晏球讨之,契丹遣大将惕隐助定州,王晏球逆战,擒惕隐,契丹大败北走。后唐大梁(河南开封)民有私酿酒者,东都(河南洛阳)留守孔循屠其族。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向南吴称藩,高季兴寻卒,子文成王高从诲嗣位。
AD929后唐王晏球陷(河北)定州,王都举族自焚死,王晏球擒秃馁送大梁,斩王晏球于市。南平王高从诲改向后唐称藩。南楚武穆王马殷子马希声诬都军判官高郁谋反,尽杀其族党。
AD930后唐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联兵叛。后唐政府命天雄节度使石敬瑭任都招讨使击两川,数战无功。枢密使安重诲亲往前方督战。南楚武穆王马殷卒,子衡阳王马希声嗣位。
AD931后唐(陕西)凤翔节度使朱弘昭以谄事枢密使安重诲,而连得大镇,安重诲赴两川督战,过凤翔,朱弘昭亲迎马前,延入寝室,妻子罗拜。安重诲既去,朱弘昭即诬安重诲谋反,告密。立贬安重诲为护国(山西永济)节度使,寻命其退休。寻又遣洋王李从璋挝杀之。唐帝明宗李嗣源以两川之叛,归罪于安重诲,命石敬瑭率军还。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上表谢罪,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以家已被屠,不服。
AD932后唐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大军袭成都,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迎战,斩之,从此并有两川。吴越武肃王钱鏐卒,子文穆王钱传瓘嗣位。南楚衡阳王马希声卒,弟文昭王马希范嗣位。
AD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是为惠宗,建都长乐府(福建福州),国号闽。任薛文杰为国计使,阴求富民之罪,没其家财,被榜掠者,胸背均受,复以铜斗火熨之。诬枢密使吴勗谋反,杀之,举国愤怨。后唐封孟知祥为蜀王。后唐帝明宗李嗣源疾笃,子秦王李从荣起兵欲攻皇宫,皇城使安从益斩之。李嗣源寻卒,子闵帝李从厚嗣位。
AD934南吴信州(江西上饶)节度使蒋延徽攻闽,围建州(福建建瓯),闽帝惠宗王延钧遣骠骑大将军王延宗驰救,军至中途不进,曰:「不得薛文杰,不能讨贼。」王延钧不得已,命送薛文杰往。薛文杰初以槛车广阔,更製狭者,形如木柜,以铁钉向内,动则触之,车方成,适用以载己。至军,军士脔食之。南吴兵闻闽救至,引退。蜀王孟知祥称帝,是为高祖,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寻卒,子孟昶嗣位。后唐枢密使同平章事朱弘昭,同中书门下二品冯贇用事,忌(陕西)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调之为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李从珂愤惧,遂叛。军抵洛阳,朱弘昭投井死,京师巡检使安重进斩冯贇,屠其族。闵帝李从厚奔卫州(河南卫辉),卫州刺史王弘贽缢杀之。李从珂入洛阳,嗣位,是为末帝。
AD935闽帝惠宗王延钧卧疾,皇城使李倣认为其必死,使壮丁杀嬖倖百工院使李可殷。王延钧少痊,临朝诘李可殷死状,李倣大惧,引兵入宫,王延钧匿九龙帐下,乱兵刺之出,王延钧婉转哀号不能绝,宫人不忍其苦,斩杀之。子康宗王继鹏嗣位。新罗王金傅以疆土日缩,召开「和白会议」举国归附高丽,新罗亡。
AD936后唐末帝李从珂调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石敬瑭为天平(山东东平)节度使,石敬瑭不受命,起兵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向契丹称臣乞兵,南攻洛阳,李从珂举族自焚死。后唐亡,立国14年。石敬瑭入洛阳,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中原北边洞开。后唐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董温琪贪暴,积财巨万,以牙内都虞候秘琼为腹心。董温琪引军北上攻石敬瑭时,为契丹所拘,秘琼遂尽屠董温琪家,埋于一塚,悉没其财,自任节度使。高丽王王建灭后百济(立国45年),统一朝鲜半岛(第二次统一)。
附注:石敬瑭所割之燕云十六州:幽州(北京)、蓟州(天津蓟县)、瀛州(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涿州(河北涿州)、檀州(北京密云)、顺州(北京顺义)、新州(河北涿鹿)、妫州(河北怀来)、儒州(北京延庆)、武州(河北宣化)、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州东)、朔州(山西朔州)、蔚州(河北蔚县)。
AD937后晋迁都大梁(河南开封)。后晋天雄(河北大名)节度使范延光叛,侍卫使杨光远任都部署,东都(河南开封)巡检使张作宾任副署讨之。而张作宾亦叛,义成(河南滑县)节度使符彦饶续叛。奉国右厢指挥使卢顺密击斩符彦饶,昭义节度使杜重威击斩张作宾。杨光远进围晋昌府(河北大名)。南吴让帝杨溥让位于齐王徐知诰,南吴亡,立国二十八年。徐知诰即帝位,是为烈祖。建都江宁(江苏南京),国号唐,史称南唐。契丹改国号为辽。
AD938后晋帝高祖石敬瑭尊辽帝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今年,耶律德光年三十七,石敬瑭年四十七。后晋杨光远围晋昌府久不下,石敬瑭命赦范延光罪,范延光始出降。
AD939南唐帝烈祖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闽帝康宗王继鹏猜忌,屡行屠戮。拱宸控鹤军使连重遇杀之,叔景宗王延羲嗣位。
AD940闽帝景宗王延羲骄淫苛暴,其弟建州(福建建瓯)刺史王延政屡谏,王延羲大怒,遣亲信邺翘往监其军,王延政遂起兵叛。
AD941闽帝景宗王延羲与建州(福建建瓯)刺史王延政言和,封王延政为富沙王。既而又相攻,长乐府(福建福州)建州之间,暴尸如莽。后晋山南东道(湖北襄樊)节度使安从进叛,西京(河南洛阳)留守高行周讨之。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安重荣继叛,天平(山东东平)节度使杜重威讨之。吴越文穆王钱传瓘卒,子忠献王钱弘佐嗣位。
AD942后晋镇州(河北正定)兵内叛,杜重威入城,斩安重荣。杀军民二万余人。高行周陷襄州(湖北襄樊),安从进举族自焚死。后晋帝高祖石敬瑭卒,侄出帝石重贵嗣位。用同平章事景延广议,向辽告哀,称孙不称臣。辽卢龙(北京)节度使赵延寿久欲代后晋于中国称帝,从中构隙,辽帝太宗耶律德光遂有攻中国之志。南汉帝高祖刘岩卒,子秦王刘弘度嗣位,是为殇帝。南汉(广东)博罗县民张遇贤起兵,陷循州(广东龙川)。
AD943南唐帝烈祖李昪卒,子元宗李璟嗣位。闽富沙王王延政称帝,建都建州(福建建瓯),国号殷。用杨思恭为仆射录军国事,聚敛苛刻,国人谓之杨剥皮。南汉殇帝刘弘度骄暴,左右忤意即杀,无敢谏者,晋王刘弘熙乘其醉杀之,即位,是为中宗。后晋旱蝗,大饥,南自长江,北至长城,原野山谷,城郭庐舍,蝗虫皆满,竹木叶俱尽。国用不足,后晋政府遣使者六十余人,分赴各道刮民穀,督责严急,不留民食,匿穀之民处死,民饿死者数十万,流亡者不可胜数。顺国(河北正定)节度使杜重威刮民穀二百万斛,奏缴三十万斛,余尽入私。
AD944辽卢龙(北京)节度使赵德钧攻陷后晋贝州(河北清河),屠万余人。辽帝太南唐保大二年南楚宗耶律德光分掠沧(河北沧州)、德(山东陵县)、深(河北深州)、莫(河北任丘)四州,所过烧杀,方广千里,民物殆尽。后晋平卢(山东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叛,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李守贞讨之,辽遣大将耶律麻荅援杨光远,至马家口,后晋兵迎击,辽大败,溺死数千人,斩俘数千人。后晋军遂围青州。城中食尽,杨光远子杨承勳执其父出降。闽帝景宗王延羲日益猜忌虐杀,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不自安,杀王延羲,尽屠王氏皇族。南廊承旨林仁翰复杀朱文进,降于殷。后晋内外用兵,国用益竭,再遣使者三十六人分道刮民财,封剑授之,使者从吏卒,携锁械刀杖入民家,小大惊惧,求死无地。
AD945辽大举攻后晋,直入邢(河北邢台)、洺(河北永年)、磁(河北磁县)三州,杀掠殆尽。后晋义成(河南滑县)节度使皇甫遇败之于相州(河南安阳)榆林店。后晋出帝石重贵命顺国节度使杜重威为都招讨,统诸道兵乘胜北攻,陷辽泰州(河北保定)。辽帝耶律德光回击,后晋军退,至白团卫村(河北望都境),辽兵围之数重。后晋马步左右厢指挥使符彦卿、皇甫遇,逆风出战,辽兵大溃,势如山崩,杜重威不敢追,退屯(河北)定州。殷帝王延政改国号为闽,遣其侄王继昌镇长乐府(福建福州),元从指挥使李仁达杀王继昌,立雪峰寺僧卓岩明为帝,寻杀之,奉表称藩于南唐。时长乐府兵戍建州(福建建瓯)者八千人,王延政悉屠之,以其肉为脯。南唐枢密副史查文徽攻闽,围建州,陷之,王延政降,闽亡,立国十三年。南唐兵大掠,焚宫室庐舍殆尽,民多冻死。
AD946南唐征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李仁达入朝,李仁达遂叛,南唐遣永安节度使王崇文讨之,李仁达奉表降后晋,复奉表降吴越,乞救兵。吴越遣统军张筠水陆两道救福州。后晋出帝石重贵,以连年屡胜,遂大举攻辽,任天雄(河北大名)节度使杜重威为都指挥使,下诏曰:「专发大军,往平黠虏,先取瀛莫,次复幽燕,有擒虏主者,用为上镇节度使。」辽帝太宗耶律德光闻之,起兵迎战,直入恒州(河北正定),围杜重威于中度桥,水洩不通,许立杜重威为帝,杜重威遂举军降,士卒奉命解甲,皆恸哭。辽遣降将彰德节度使张彦泽率骑兵星夜袭大梁(河南开封),斩关而入。石重贵欲自焚,为人所救,乃脱黄袍,换素衫,奉表出降,张彦泽囚之于开封府,后晋亡,立国十一年。张彦泽纵兵杀掠,其旗帜皆题:「忠心为主」,大梁为之一空。
AD947辽帝太宗耶律德光入大梁(河南开封),封后晋出帝石重贵为负义侯,举族迁之于黄龙府(吉林农安)。大臣请筹军粮,耶律德光曰:「吾国无此法。」纵兵四出剽掠,谓之「打草穀」,中国丁壮毙于锋刃,老弱死于沟壑,民变纷起,耶律德光曰:「我不知中国人难治如此。」乃留萧翰任宣武节度使,镇大梁,己则席捲宝货返国,至杀胡林(河北栾城境)病卒。侄世宗耶律兀欲嗣位。述律太后闻之,发兵拒其入国,军败,耶律兀欲囚述律太后于太祖耶律阿保机墓园。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于(山西)太原称帝,是为高祖。引兵南下,辽萧翰北奔。刘知远入大梁,国号汉,史称后汉。吴越兵入福州,大破南唐军,杀二万余人,南唐国库为之耗竭。南楚文昭王马希范卒,弟马希广嗣位。吴越忠献王钱弘佐卒,弟钱弘倧嗣位,刚严喜杀,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囚之,立其弟钱弘俶为吴越王。南平王高从诲攻后汉襄州(湖北襄樊)、郢州(湖北锺祥),不克,乃向南唐称藩。南平自一任王高季兴时,即所向臣服,利其赐予,诸道入贡过境者,多掠其货币,以兵加之,复归还,毫不为愧。诸国贱之,称为「高无赖」。
AD948后汉帝高祖刘知远卒,子隐帝刘承祐嗣位。后汉晋昌(陕西西安)节度使赵匡赞入朝,征其牙兵赴大梁,军校赵思绾率众叛,镇宁节度使郭从义讨之。护国节度使李守贞据河中(山西永济)亦叛,保义(河南三门峡)节度使白文珂讨之。(陕西)凤翔巡检使王景崇据凤翔亦叛,凤翔节度使赵晖讨之。均久无功,后汉政府命枢密使郭威任招慰安抚使,统诸道兵,总讨三叛。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既与后汉绝,北方商旅不至,境内贫乏,乃再向后汉称藩。寻卒,子贞懿王高保融嗣位。
AD949后汉赵思绾据长安,好食人肝,面剖人腹,取肝烹饪,食已尽而人尚未死。悉取妇女儿童为军粮,每犒军则屠数百人,如屠猪羊。围城既久,不知所为,遂出降,复又思叛,被执,并其父兄部曲三百人,尽屠于市。李守贞据河中(山西永济),城中食尽,民饿死者十之五六,李守贞举家自焚死。王景崇据(陕西)凤翔,闻二镇已败,亦举家自焚死。三叛悉平(明年,后汉政府遣使臣往河中、凤翔收葬战死及饿死者遗骸,时有僧已先收葬二十万具)。南楚武平(湖南常德)节度使马希萼以己为兄而不得立,起兵攻长沙,败还。
AD950南楚马希萼向南唐称藩,诱辰州(湖南沅陵)蛮,再攻长沙,城陷,杀其弟楚南楚王杨希广,自立,是为恭孝王。后汉隐帝刘承祐,年益壮(是岁,年二十),厌为辅政大臣所制,武德使李业、枢密承旨聂文进,亦因不迁官怨辅政大臣,乃共谋诛杀。伺右仆射同平章事杨邠、中书令史弘肇、三司使同平章事王章等入朝,悉斩之于东庑下。复密命杀邺都(河北大名)留守郭威。郭威遂叛,起兵南下,刘承祐出战兵败,奔至赵村,为乱兵所杀。郭威入大梁(河南开封),李太后临朝,以高祖刘知远弟刘崇子刘贇,时任武宁(江苏徐州)节度使,可承大统,遣太师冯道往迎。 辽南侵,陷(河北)内丘、(河北)饶阳,李太后命郭威击之,至澶州(河南濮阳),兵变,拥郭威为帝,返军南行。刘贇至宋州(河南商丘),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囚之。
AD951郭威入大梁(河南开封),称帝,是为高祖,国号周,史称后周。遣使杀刘贇于宋州。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于(山西)太原称帝,是为世祖,亦称北汉,五道攻晋州(山西临汾)、隰州(山西隰县),均不能克,引去。刘崇向辽称臣,尊辽帝世宗耶律兀欲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并请兵相助,耶律兀欲统军援之,诸部皆不欲行,至新州(河北涿鹿),燕王耶律述轧作乱,杀耶律兀欲。太宗耶律德光子耶律述律嗣位,是为穆宗。南楚恭孝王马希萼,多寻旧怨,杀戮无度,马步都指挥使徐威起兵囚之,立其弟马希崇为楚王。马希崇纵酒荒淫,徐威见其所为,知必无成,恐一朝丧败,仍难免祸,欲杀之以自解。马希崇微觉之,大惧,密遣使向南唐请兵。南唐信州(江西上饶)刺史边镐入长沙,尽迁马氏宗族于江宁(江苏南京),千余人号哭上道。南楚亡,立国45年。
AD952后周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以与后汉高祖刘知远异父同母,不自安,起兵叛。昭武节度使曹英讨之,久不能克。周帝太祖郭威亲征,慕容彦超投井死。曹英入兖州(山东兖州),纵兵大掠,城中死者逾万人。南唐武安(湖南长沙)节度使边镐昏懦无断,会南唐政府召武平(湖南常德)节度使刘言入朝,刘言遂叛,起兵陷长沙,边镐奔金陵(江苏南京)。刘言尽复南楚故地,向后周称藩,实则独立为政。
AD953武安(湖南长沙)节度使王逵袭朗州(湖南常德),执武平(湖南常德)节度使刘言,诬以谋反,杀之。
AD954后周帝太祖郭威卒,子世宗郭荣嗣位。后汉帝世祖刘崇闻郭威卒,甚喜,辽复援以兵,刘崇亲统大军攻后周,后周帝郭荣亦亲统大军拒之,战于高平(山西高平),后周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率骑兵先遁,右军溃,步兵千余人解甲呼万岁,降后汉。郭荣自引亲兵,犯箭石督战,后汉大败,刘崇自举赤旗收兵,兵不为止,薄暮方收其余众。郭荣再击之,后汉军溃散,僵尸满山谷。刘崇率百骑昼夜北奔,仅入太原。郭荣乘胜入后汉境,攻太原,不克,引还。刘崇寻卒,子睿宗刘承钧嗣位。
AD955后周(陕西)凤翔节度使王景攻后蜀,后蜀保宁(四川阆中)节度使李廷珪拒之,战于黄花(陕西凤县北),后蜀军大败。后周连取秦(甘肃秦安)、成(甘肃成县)、阶(甘肃武都)、凤(陕西凤县)四州。马札尔部落建匈牙利王国。
AD956后周帝世宗郭荣大举攻南唐,南唐神武统军刘彦贞任都部署拒之,战于正阳东,南唐军大败,刘彦贞被杀,死万余人,伏尸三十里。后周连陷滁(安徽滁州)、舒(安徽潜山)、扬(江苏扬州)、和(安徽和县)等州,进攻寿州(安徽寿县),久不能克,因悉弃所陷诸州,并力围寿州。南唐齐王李景达救寿州,军政悉出于倖臣兵部侍郎陈觉。南唐军屡败,南唐帝元宗李璟遣园苑使尹延范赴(江苏)泰州,迁南吴故让帝杨溥之族于润州(江苏镇江),尹延范悉斩杨氏男子凡六十人。武平(湖南常德)节度使王逵攻南唐鄂州(湖北武汉),引兵过岳州(湖南岳阳),岳州团练使潘叔嗣奉迎甚恭,而王逵左右求取无厌,不满意者,诬其谋反,王逵怒形于色,潘叔嗣恐,袭王逵杀之。
AD957南唐寿州(安徽寿县)城中食尽,齐王李景达命永安(福建建瓯)节度使许文镇由淮水逆流而上,屯于八公山,筑甬道抵寿州,欲运军粮。后周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邀击,大破之。后周帝世宗郭荣亲征,复大破紫金山寨,杀获万余人,穷追南唐兵,又杀溺四万余人。李景达奔江宁(江苏南京),寿州不能支,降于后周。
AD958南唐帝元宗李璟闻后周兵已临长江,大惧,上表称藩,去帝号,复去年号,用后周年号。时长江以北尚余庐(安徽合肥)、舒(安徽潜山)、蕲(湖北蕲春)、黄(湖北黄州)四州为南唐固守,悉割于后周。南汉帝中宗刘弘熙卒,子刘继兴嗣位。
AD959后周帝世宗郭荣大举攻辽,连陷莫(河北任丘)、瀛(河北河间)、雄(河北雄县)、霸(河北霸州)诸州,复欲攻幽州(北京),会有疾,引军还大梁(河南开封),寻卒,子恭帝郭宗训嗣位,年方七岁。南汉宦官诬中书舍人锺允章谋反,杀之。南汉帝刘继兴暴虐,群臣中有才能,或进士第一人,或僧,或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处以宫刑,亦有自宫而进,或为免死而自宫者。全国宦官凡二万人,悉据要津,谓知识分子为「门外人」,不得预政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