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大蒙古国(1481-1953)
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当继承汗位,但拖雷为免纷争,于是推举窝阔台继位。传说,后来拖雷因替窝阔台饮下有诅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窝阔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资格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另举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这时,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时,在合州城下去世,军队于是东还。
初期(1260-1294)
元朝建立
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结果导致四大汗国纷纷脱离,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与蒙古本土(起初还包括承认忽必烈汗位的伊儿汗国,但在忽必烈去世后也独立了)。大蒙古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是中国第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朝代,之前各朝的“大”字均为尊称。[1] 这是蒙古国家由世界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之前对中原的统治是掠夺性的殖民地式统治,只有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统一中国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兵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遂统一全中国。
之后,元军曾入侵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日本以及爪哇(今属印尼),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中期(1294-约1345)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后期(约1345-1368)
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北迁(1368-1388)
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元惠宗在明军的追击下逃离大都来到上都,随后又逃到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并组织反抗,失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继续北逃至漠北,并多次与明军交战。北迁的元君臣一直沿用“大元”这个国号,史称北元,直到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元朝的统治
蒙古人在消灭南宋前,统治者忽必烈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就已在中土开始开始行汉法,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儒臣,包括刘秉忠、姚枢、许衡等。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孔子,并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元朝的官方思想。
然而由于元朝的覆盖面积太广,除中原地区外还包括许多其它地方,不少中亚汗国君主以及蒙古王室成员都不满忽必烈行汉法的举动,故忽必烈的汉法也施行得不彻底,而忽必烈晚年也渐与儒臣疏远,因此汉法并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如科举制度终元朝也不过举行过约十届,而汉人取录的机会不但相当低,取录后也多授以不重要的官职。
元朝疆域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多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另外,元朝皇帝名义上同时又是作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的蒙古大汗,其汗国在名义上对四大汗国拥有最高的宗主权,因而其领土在某些时候被泛指为整个蒙古帝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曾一度囊括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域。不过,蒙古帝国实际上早在忽必烈时期已经分裂,各个汗国都已形成独立的国家,各自为政,甚至有时互相交战,因此蒙古大汗所在的汗国的疆域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
军政机构
* 行政机构
o 中央机构
+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 尚书省,负责执行重要政令,不过有时废除。
+ 宣政院(总制院),负责佛教及吐蕃军政事务。
+ 枢密院,执掌军事。
+ 御史台,负责督察。
o 地方行政机构
+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
# 路
* 府
o 州
+ 县
* 军事机构
o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o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o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有关元朝的争议
有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由于元朝从忽必烈即位后就开始“行汉法”,定国号大元,即位称帝,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将首都定于中原(大都,即北京),同时管辖地也主要是现在的中国的疆域,因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正面的看法。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元朝时期包括整个蒙古统治的地区,故元朝及四大汗国当时均成为了中国的领土。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上面的看法,这种观点认为,元朝(或称蒙元)是将中国南方代表中国正统的南宋地方政权灭亡,并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仅是指统治者来自汉族的中国或者中国内的地方政权,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蒙古族。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负面的看法。尤其因为他们认为元朝有歧视等级制度等政策。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见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条目。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同年进行的北伐中推翻了元朝。北迁的元政府后退居漠北,与明军对峙,史称北元。
说元朝不是中国,是因为元朝的最早起源的蒙古崛起是贝加尔湖一带并且四处扩张,而且,因为当时的中原地区(宋朝)的战斗力还算不错,不想当时西方(俄罗斯什么的)那么不堪一击,所以元朝最早建国的地方不是在中国,蒙古统治现在俄罗斯,阿富汗一代要早于中原很多年,例如金帐汗国之类都早于元朝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元朝的四等人种划分的时候那些有色人种要高于“南人”,而元朝的官吏也大多的西方人或者回回人。
这种说法最早是在清朝末年提出来的,在那时候提倡各种思潮并举,于是常常借用元朝之类的统治来说事儿,毕竟被外族统治不是件光彩的事情,而封建的愚民政策惯于使用“阿Q精神”,而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历史记载也是那个样子的,似乎最权威的《世界通史》也那样。不过元朝绝对是中国,虽然只是蒙古若干汗国的一个。
最后附一点,元朝是个混乱而短暂的时代,历史存留下的东西都认为那是个倒退的时代,战乱几乎贯穿于那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却不知道那马可波罗非要说成是太平盛世。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被落后民族征服建立全国统一政权,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清朝因为有几个比较开明的皇帝如康熙、乾隆等,积极向汉民族学习,所以一度还比较强大。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发生全面倒退,元朝统治者对待当时比较进步的汉文化采取敌视态度,在经济文化上没有任何值得一书的促进作用,唯一的好处是实现了短暂的全国统一。
至于成吉思汗创建的版图巨大的辉煌帝国,只不过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掠夺的本性罢了,版图虽大但并没有健立起完善的政治体制,很多版图只不过是军队掠夺了当地财产、将居民做为奴隶带走后留下的一片荒地罢了,根本没有中央政府派驻的行政机构及官员。
元朝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朝代?
1、政治:全面倒退的社会制度,空前严重的民族压迫;消亡了很久的奴隶制重新出现,大量非蒙古、色目人遭到掠夺性的拐卖贩卖,奴隶市场兴盛无比;政纪废弛至极,吏治腐败至极;蒙古人色目人对汉族南人进行长期的奴役及压榨及无道理的大量屠杀。(例元法中有蒙古人杀汉人只须罚交烧埋银及充军;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许还手,只可叫人指证告官;元初南人二十人编为一甲,蒙古人为甲长,汉人金帛儿女恣意侵占;元朝不止一次的有人提议对汉族进行种族灭绝等等)。
2、经济:战争使大片本来富庶的地区一片荒芜,大片良田被强占为牧场;混乱的经济财政制度 ,混乱的市场管理,财富被掠夺集中到北方,南北贫富差距悬殊;拿全国压榨的汉人南人财物也填不够巨额对皇族的岁赐,财政亏空严重;全国土地极度集中在蒙古色目贵族及寺庙手中,落后的农奴制存在严重阻碍生产,很多人过着极端贫困低下的生活……(个人认为,史有定论, 唐强宋富,宋是封建历史上最富的时代,宋之前中国总体是越来越富的,也是世界最富的,经过元朝极其野蛮的掠夺破坏,以后发展速度延缓,出现了总体趋势上的衰落期,直到被后来的英国赶上并超过,后来更出现解放初期的华夏数千年历史上也是与世界水平相比上最贫困落后的时期。)
3、军事:长年的及其野蛮的无休止战争。蒙元灭亡了四十余国,让数近以亿计的人死于战乱和屠杀(往往是整城整城的屠杀迨尽,除了一些被掠走的匠人及妇女奴隶),让数以千万平方公里计的土地的经济倒退数十乃至数百年,而且战争很明显几乎全是不义的,耗费民财无数。
4、文化:落后文明入侵的倒退不必说,而且元朝几乎没兴趣管汉文化是否发展,教育也出现了荒废及倒退,很多文化交流被阻扰(例如有不许汉人学蒙古文的规定)。
首先强调,那时入侵中国的蒙元是在当时被视为异族的外国人,而现在的内蒙古的蒙古族则是被汉文化为主体文化的中国文化同化的中国人。本文只就那时蒙元而言,且只是感于中华在宋后近800年漫长衰落历史的个人看法。
所谓统一及版图的功用,成吉思汗创建的元帝国,十分快的瓦解了,版图之大,毫无意义可言。忽必烈直接统治了中国这一部分,我们只就这部分来说,也不过维持了约50几年的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这期间仍有各地不断的起事。而且毫无疑问,整个中国远远没有金及南宋时期的富裕,中国总体上经济是倒退的。这五十几年,谈论民族融合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汉族文化向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它与落后的蒙古色目文化融合,并没得到太多的益处,相反出现了反常的倒退,而次要的蒙文化倒出现质的进步。
更重要的则是开了一个十分恶劣的头,落后文化征服先进文化以及战争和掠夺得到一种无形的怂恿及鼓励(后来的满清及日本便是明鉴);先进的汉文化发展进程第一次被最野蛮的全面打断及倒退,大肆的对外战争受阻,鉴于此等恶劣影响,后来的朝代都采取非常保守的对外政策及文化政策(满清接受汉文化是比较全面的,而且很明显处处以前朝元为借鉴榜样),实际上是后来闭关落后的根源。而汉族为代表的民族有了第一次全面被奴役的历史,开始埋下民族奴隶性的根源,在近代的最掺烈的惨遭外国蹂躏时期全面表现出来。
可以下定义,元是中国,也可以说华夏文化,也可以说国学的总体上的转折点,以后就中国当时水平与世界水平比较,再也没有汉唐那样远远强甲世界的时期,也没有宋那样超级富甲世界的时期。也可以说,如果不是中华文化超强的生命力,中国文化也会如同罗马埃及一样,伴随着外族入侵几乎彻底消亡,留下一些花俏的象形文字般的汉字及残破的斗兽场类的古迹而已……
元朝的灭亡的直接原因: 天灾
元朝的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严重的自然灾害。14世纪的严重灾害不单是在中国的元朝,而是遍布世界各地,比如冰岛,英格兰以及日本。整个世界都在承受瘟疫,饥谨,农业减产,和人口下降。整个世界没有逃脱上述的灾害,中国尤其严重,长达36年的时间里面都是严酷的冬天,创造了人类史上严寒的记录。黄河地区前所未有的发生频繁的水灾和干旱。严重的瘟疫出现在1340 和1350年代。饥荒在元朝末代皇帝统治期间几乎年年都有记载,频繁的饥荒导致大量人民饿死,为了拯救灾民,皇朝对灾民进行大量救灾援助,而这导致了元朝财政和经济的破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元朝经济垮了,政府的统治也自然解体,这才是元朝灭亡的真正的原因。
而中国的史学家们通常是把儒家那一套来解释一个朝代的灭亡或者兴盛。一个朝代被建立,就是某皇帝尊重儒家,某皇帝英明,某大臣贤良;当一个朝代灭亡,就是某皇帝残暴,某皇帝违背了儒家思想。这种儒家的陈腐历史观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对秦朝和隋朝的丑化,等等。而真实的历史是秦,隋和元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朝代,远比所谓的汉唐要强。 资料节选自《元史》的《卷五十一志第三下 》。元朝的末代皇帝是惠宗 顺帝,图干铁木耳 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 1368年, 其年号如下,至顺 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 1335年-134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节选)
--怎样看待元朝?
朱元璋大将徐达北伐,元顺帝北逃,其后历史上的元朝灭亡,但蒙古人的政权却没有灭亡,此后明朝和蒙古政权的斗争在整个明朝都存在,请问应该如何看待元朝这个朝代呢?史学界基本上是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朝代,另一种认为是一个奴役华夏的一个朝代,是一种殖民统治,并且认为前一种声音是一种意淫,请问大家怎么看?
倾向于第一种。
理由:
1、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需要看重的是文化底蕴的传承而并非是统治者民族的更迭,在忽必烈以后蒙古帝国实际上已经解体,自南宋灭亡后,元与其他蒙古帝国的汗国已经互不隶属。
2、文化上元朝用汉族(金国也是如此)的方式治理国家,一样的郡县制,一样的六部,元朝的官文一样采用汉文为主、蒙文为辅,国内的教育一样采用汉族儒家思想,私塾还是教四书五经。总之一句话,元朝还是承袭汉文化,并且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汉文化。并不是说强迫汉民学习蒙文,抵制汉文化的发展。它的措施只是维护蒙古人的统治权力。而且有清以来,外蒙也是中华版图的一部分。
3、中国封建时代对于民族纯洁性看的非常重,当然,元朝统治阶层一样这么做,分为四等民。但是汉族一样也是重视民族纯洁性的,所谓的东夷、南蛮、西羌、北胡就可见一斑。任何政权对于敌对政权的前文化都有抵触情绪,清朝也有过文字狱。这些都是统治阶层的统治手段,而并非是历史的大潮。
4、二十四史是公认接近第一历史的历史,元朝曾经接替前史进行编纂,并且元朝中央政权史官对于宋也称作前朝。里面元朝脱脱编纂有金史、辽史、宋史,明朝宋濂所编纂的元史 并经当时明朝皇帝钦定为二十一史。元朝、明朝的皇帝尚且认为元朝是中国历史朝代的一本分,更何况现在讲救民族团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时期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一次血泪史?元朝只不过恰好不是所为中华正统的汉民族统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