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
案例1、大跃进:“一天等于20年” 理解经济规律客观性
1957年毛泽东主席多次严厉批评了反冒进。《人民日报》11月13日发表社论,号召批判“像蜗牛一样爬行”的保守思想,要求“发动全民,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从而最早吹响了“大跃进”的号角。1958年5月,中共中央又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
    确定“二五”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0%,到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7.5亿吨。各地在沿着总路线创造惊人成就的压力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下,都表现出不甘落后和争创奇迹的决心,这毕竟是“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
    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用通栏大标题发表署名文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文章宣称:山东省寿张县“提5000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1000-2000斤,根本没有提了。”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
第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违反了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能够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上述案例反映了人们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但没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办事。
案例2、兰州拉面限价事件
2007年6月16日一大早,西固区市民发现,以前每碗2.5元的大碗牛肉面已悄然涨到了3元,小碗也从每碗2.3元涨到了2.8元。虽然只涨了5角,但是对于以牛肉面为早餐的普通百姓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
    6月26日,针对一些牛肉面经营者跟风涨价的行为,兰州市物价局联合工商、卫生、质监、兰州牛肉面行业协会出台“限价令”,将兰州市的拉面馆(店)根据经营环境、技术力量等,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普通级四个级别,分别限制了每个级别的最高售价。其中,普通级大碗不得超过2.50元,小碗不超过2.30元;二级可在普通级的基础上加价8%;特级、一级由经营企业按当地餐饮业关于毛利率和加价率的规定自行确定。
    政府限价遭到各方质疑。结果,据调查市民普遍感觉到限价后兰州拉面分量少、吃不饱。
案例评析
兰州拉面限价行为违背了价值规律,政府试图改变规律本身,而不是改变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案例3、猪肉涨价后的政府行为
2007年6月,猪肉涨价了,以国家总理为首调动各级政府部门的力量进行关注,动用了国家储备猪来加大投放,很快市场中的肉价下降了。
    商务部的解释是肉价的上涨是因为上年或前期的肉价过低,养猪亏本,因此农民不再养猪致使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求大于供所以肉价开始“物以稀为贵”疯狂的上涨了,二十天之内暴涨了30%以上。当市场动用了储备加大了供给之后,很快肉价就下降且平稳了。
案例评析
政府投放储备猪肉,增加猪肉供给的行为,是改变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条件,而不是改变经济规律本身,因此,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列举你身边遵循经济规律 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事件,并加以评论。
想一想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改 经济规律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