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将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静止的一次生产过程研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分析,揭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源泉、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一位资本家叫皮尔先生,想到澳大利亚去做生意,他投资价值5万英镑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把这些东西运到澳大利亚的阿斯旺。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还带去了3000名雇佣劳动力。可皮尔先生没有料到的是,这里到处是土地和资源,劳动力到了澳大利亚后,都有了自己的生产资料。皮尔先生甚至连一个给他铺床和打水的仆人都雇用不到了。马克思指出:“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马克思指出: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
——参见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877-878页
——参见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877-878页
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资本主义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