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发展

教师讲解

二、美学学科如何能够成立
  一个学科的建立,不仅取决于这个学科所要研究的对象的自身发展,而且还取决于人的思维的发展水平。一个学科要成立,必须具备这些条件:1、必须有确定的研究领域,这个研究领域必须在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居于不可缺少的地位;2、在这个认知体系中要求有着自己的特殊的任务,并因此形成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领域;3、还必须形成与这项研究领域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能够去解决其问题。
  美学学科成立所须的这些条件,在18世纪的欧洲形成了。
  欧洲的18世纪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第二次崛起的时代。欧洲人经过漫长的宗教统治后,开始从宗教的梦中醒过来,重新把一切决断的权能交给人的理性思维。这种觉醒和思考产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要求:一切都应该接受理性的裁决,并在理性的法庭接受审判,以申辩自己存在的权力或者放弃自己存在的权力。这就是启蒙运动的要求。启蒙哲学坚信理性思维不仅要分析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中存在着秩序,而且还相信思维能够产生这种秩序。因此,它的伟大的工作,就是按照不同的本质划清不同的领域的界限,按照逻辑的秩序把它们安排成系统。他们首先划分出了科学的领域、信仰(宗教)领域、道德的领域以及诸如思维的领域,对应于这些领域的是哲学、宗教、伦理学、逻辑学等学科。但他们发现,有一个领域却无法归类,这就是包括艺术活动在内的丰富的诗意活动的世界,没有一个学科对应这一领域。他们还发现,人的心智中有三种能力,一是知,一是意,一是情。与知的心智能力相应的是哲学,与意的心智能力效应的是伦理学,但却发现没有一个学科对应着情的心智能力。正是在这样的分类、排序的逻辑工作中,一个巨大的领域显露了出来,并要求在整个人类的认知体系中居于一定的地位。
  在这样的要求下,西方的启蒙哲学家们开始探讨了这一领域所积累的所有材料和所有线索,看看这个领域是什么性质的领域,应该归之于哪个学科,如果需要这个学科,那么这个学科是否能够成立。
  所以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材料一个材料,一个观点一个观点进行锤炼的过程。在这种锤炼中,有一个观念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在审美的经验中,有这样一种品质,它无法单凭概念去认识,也不能通过一堆个别的经验进行归纳加以把握,而是只能直接去体验,去直觉地加以理解,这就是审美活动的直觉品质。另外一个重要的见解就是,我们不应该在物质的对象上去寻找美,也不应该在我们的主观心理中去找美,而应该在创造的过程中发现美的存在中心。这样就揭示了审美世界的真正深度。无论是缓慢地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的推理思维,还是对特定现象进行敏锐耐心的观察,都无法达到这个深度。只有一种直觉悟性能达到这个深度,这个悟性不是从部分到整体,而是从整体到部分。这就是审美活动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关键。
  这些研究的线索首先被当时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抓到了,他提出,相对于逻辑推断的智慧,人类还有一种智慧,它比逻辑推理的智慧要更源始、更根本、也更重要,这就一种“诗性的智慧”。他因此提出应该建立一种相对于逻辑学、哲学的“新科学”,来把握这“诗性智慧”。但他没说这就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