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美活动的本性
(一)审美活动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
作为审美活动的直觉活动,既不是人的单方面的能力所为,也不是事物本性的的单方面呈现,而是在人自身去成为什么的存在性展开中,所形成的一种双重呈现活动。作为呈现活动,直觉活动不单呈现了人自身,也呈现了事物;而且在这种呈现中,人和事物还并不是分离的、分裂的,而是结合为一个整体,即在人呈现自身的同时,使事物或对象得以完美地被呈现。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呈现中,人并不是一个静态存在物,他也不是依据自身固有的能力或品质来呈现,而是在他自身的存在性展开中来呈现,即在人“去成为什么”的“去”中进行呈现,就使得这呈现是一种历史性的和动态的活动,在这种历史性的和动态的呈现中,人自身的“去”的展开、事物的完美地被给予状态是在这个“去”中结合为一个整体而呈现的。这样的呈现就是一种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及其呈现。
因此,作为直觉活动的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或呈现活动。所谓“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就是人在其存在性展开中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存在性关系所形成的境域以及对此“境域”所做的直接呈现。这里的“存在性关系”,既非认知关系,也非某个被称做主体的人对客体的主观把握的关系,而是人的存在性地“去”与事物之间的“交互呈现”中形成的关系。这里所谓“境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历史性,它是以人自身的存在性的展开中的“去”为根基,并在这个“去成为什么”的“去”中不断开启和不断变化的。二是它的关系性,它不可能由任何一方面单独构成或达成,而是人在天、地、事物之间所形成的交互呈现的“场”或“氛围”。 就这种“存在性境域的呈现活动”而言,其所达成的意蕴,或是物我之间契合无间的美,或是失败的悲剧,或是斗争和超越构成的崇高,或是自身存在的非理性状态的丑……
无论是其历史性,还是其关系性,都意味着审美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的,同时也意味着每一种存在性境域的显现都是不同的创造,这种创造的每一顷刻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因为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展开是不可重复的时间过程。
(二)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审美活动的特征
作为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审美活动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第一,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是非认知的、与利害无关的,它是一种纯粹的呈现活动,即人与事物交互呈现中所形成的存在性境域的凝聚和聚集。
第二,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所达到的“澄明的敞开显身”,即人和事物、以及人的存在性展开的真理,在其中无遮蔽的表达,因此,它所显示的是一种存在的真理,而不是认知的概念。
第三,在存在性境域的显现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未分化的、非隔离的存在性关系,即一种在人自身的历史性展开融合为一个整体。因此,它也就是一种在存在的意义上的切实的生命关系,它既不是认知关系,也不是利害关系。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还有其它方式,这些其它活动方式就会对这种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构成遮蔽和掩盖,以至于人们不能很容易地体会到这种状态。因此,在审美活动中就存在着一种运动,即对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夺取,以便进入到这样的“澄明的敞开显身”状态。我们前面所引的宗炳的话“贤人澄怀味象”中的“澄怀”,就表达了在审美活动中对这种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争夺,即返回到存在性境域显现活动所具有的“澄明的显身敞开”的状态。所谓“澄怀”就是消除掉所有认知的、利害的和道德的考虑,而以澄明之心来显现人的存在性境域。老庄思想中所说的“心斋”、“坐忘”、“虚静其心”等,都是为了获得存在性境域的显现的“澄明的敞开显身”而做的心理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