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商品世界的两极>>学习内容>>知识点四
我们通过上述视频深入了解了货币流通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1.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在完成一次交换媒介以后,接着又去充当另一次媒介,不断地由买者手中转到卖者手中,始终停留在流通领域的运动称作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
2.货币流通的规律。那么在一定的时期内,流通领域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呢?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所谓货币流通规律就是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市场上待售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3.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这种现象就叫通货膨胀。当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也会带来通货紧缩。这个时候货币升值,物价下跌。不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不适应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
学习了货币流通规律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问题导入的例子:
这个例子没有给出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货币流通次数为1,那么货币流通量=2+2+2+2=8元
如果货币流通次数为2,也就是说小李拿着小王付的早餐钱4元去李王那里购买大米和黄豆,那么货币流通量=(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