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三章 市场无形的手——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学习内容>>知识点一
我们通过上述视频深入学习了价值规律的内容。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依据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这一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从商品生产方面来看是价值量的决定规律;从商品流通方面来看是等价交换规律。在生产和流通关系上,生产是首位的,并决定流通。因此,前者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后者是价值规律的外化形式。商品价值的实现途径是市场交换。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只有进行等价交换,才能使交换双方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得到公平的补偿,使得生产和流通能够进行下去。实行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要求商品实行等价交换,而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因此,商品的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价格与价值却经常是背离的,价格与价值一致是偶然的现象。这是因为商品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它还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在市场上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降到价值以下;反之,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又会使价格涨到商品价值以上。这样,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只有在供求平衡时,商品的价格才会与商品价值的价值相等。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无论价格怎样波动,总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变动,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偏离太远。其次,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会高于会低于价值,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或从较长时期来看,同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总体上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价值规律正是通过价格的变化实现资源的配置的。
第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实现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局限性在于,由于价值规律对社会劳动的调节是通过生产的盲目扩大或缩小自发实现的,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商品生产者往往为了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通常采取对新技术的垄断和保密,这又阻碍新技术的迅速传播和推广,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