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三章 市场无形的手——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学习内容>>知识点二
同学们,请运用你学到的知识,尝试分析案例《京山“惠农公司”覆灭记》,惠农公司使得永隆镇的市场成为哪种类型?这种市场类型有什么特点?
案例:京山“惠农公司”覆灭记
2005年7月,一家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民营公司在京山永隆镇成立。这家名为“惠农工贸实业有限公司”的组织,老板是生于1974年的余义平。
余义平成立公司后,立即授意或亲自领导手下开始聚敛钱财的扩张之路。永隆镇的农药、化肥及部分棉花市场遭到了滋扰、暴力威胁。上述市场很快被“惠农”公司控制和垄断。
2005年7月,永隆镇上的农资经销户和农资代理商接到“惠农”公司通知:以后经营农药、化肥,必须经过“惠农”公司准许,如不通过该公司供货,则必须交纳管理费。
不久,“惠农”公司的巡逻队出现在集镇上。10多名壮汉开着面包车、轿车,在永隆镇街至王宝、曾口街等主要道路口和拖市渡口、青年渡口处日夜设卡巡逻,不少经销户、经营商及运送农资的汽车司机均遭到拦截、威胁、殴打。永隆镇的农药、化肥供货渠道被切断,除了“惠农”公司的货物均进入不了。“巡逻队”经常闯进街上的农资经营店内巡查,经营者们的行踪也遭到监视。“巡逻队”一旦发现经营者有悄悄外出采购农资的迹象,即进行威胁,甚至还进行人身伤害。当农资经营户们屈服地去购买“惠农”公司的货物时,却发现价格比外地高了一大截。
接着,“惠农”公司老板余义平又将目光对准了棉花市场,派人设点收购棉花。其作风与垄断农资市场一样,“巡逻队”开始在农村巡逻、设卡。棉农们发现,棉花不能拖到村外销售了,必须卖给“惠农”公司。一些准备以高价收购棉花的商贩们发现,永隆成了禁地,他们无法进入收购棉花。“惠农”公司收购到棉花,还是要卖出去的。其员工常某等人找到一些个体棉花经销公司,强行以高价出售。这些公司知晓了“惠农”公司的大名,不敢得罪,只得以高价买下。短短两三个月内,“惠农”公司就因垄断棉花市场,获利8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