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 市场经济的载体——市场体系>>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1.市场体系的含义及类型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是各方面交换关系及其交换活动的总和。市场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系统的统一整体,包含着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内容。
由于研究的问题不同,采用划分标准不同,对市场包括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市场的空间结构看,市场可分为国际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区域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以地区为活动空间的市场。区域市场作为商品交换自身运动的结果,是以社会劳动的地域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它是依照商品经济原则,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等不同条件,根据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产销联系,根据不同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以及由此产生的供求关系,根据商品的流通范围和相应的流通组织形式而建立起来的。全国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以全国范围为活动空间的市场。国际市场作为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延伸,其交易活动不再被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超越了国界,买卖双方为不同国家的法人与自然人。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不像在国内那样自由而充分。各国的主权政府都以各种方式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施加自己的影响。
从商品交换者之间的关系看,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由供求双方的竞争决定,个别卖者和个别买者都只是这一价格的接受者。完全垄断市场又称独占性市场,是指完全由一家企业所控制的市场。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只有一家卖主,因而这一卖主就可以操纵价格。操纵价格必然高于竞争价格。因为垄断企业作为价格的制定者,它知道每多售出一单位的产品都将导致价格的下降,这会使它通过限制产量来控制价格,从而把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以获取最大利润。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在于,这个市场既存在有限度的垄断,又存在着不完全的竞争。这一特点表现在价格方面,就是价格的差异。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所垄断的市场。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每家厂商的产量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从而每一厂商对整个行业的价格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每家厂商在作出价格与产量的决策时,不但要考虑到本身的成本与收益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到该决策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其它厂商可能作出的反应。
经济学的理想实验——完全竞争市场 |
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如果还有些印象,也许能想起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小球从一个斜面上由静止状态滚动下来,并爬上另一个斜面,假设没有摩擦力,它就会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逐渐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并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会沿着这个平面以均匀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而且在最后,物理老师还会来一笔“画龙点睛”:这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因为在现实中无法彻底消除摩擦力,所以是无法做到的,但是这种“理想实验”的方法却非常重要,因为它忽略了次要,抓住了关键。
在经济学中,也有类似物理的“理想实验”。在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完全竞争市场”。严格地说,这种市场是一种“理想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购买者和销售者的买卖行为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它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二、同一种产品都是同质的,没有差别;
三、市场资源是完全自由流通的;
四、所有人都掌握着关于市场的全部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对这四个特征作一些补充说明。既然市场上有大量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那么其中任何一个人买与不买,或卖与不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既然产品都是一样的,那么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厂商的商品都是一样的;既然信息是非常充分的,那么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畅可能产生的市场同时存在几种价格的情况,价格只能是一种,否则顾客当然会去挑最便宜的商品。
在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里,商品的价格将彻底地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并且,每一种商品都会在最后形成一种均衡价格,也就是当市场供需相等时的价格。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固然无法完全付诸实施,但还是可以利用小球和木板进行相对的模仿。完全竞争市场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和其相似的市场来。比如鸡蛋市场,我们用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特征来进行分析。
如果多逛逛农贸市场,你很快就会发现,作为生活必备食品,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提个袋子或篮子去买鸡蛋,而且,卖鸡蛋的摊位也实在是很多。如果我们“理想”一下,就可以认为鸡蛋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个摊点的鸡蛋都大同小异,只要不是碎的、坏的,一般没有人会去较真,硬要比较不同摊位的鸡蛋有什么区别,否则,那就真成了“鸡蛋里挑骨头”了。所以,可以看做所有的鸡蛋完全同质。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其他两个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买方和卖方都能自由选择进入还是退出(也就是鸡蛋买卖完全自由),至于鸡蛋市场的信息,并没有多少值得掌握,所以也可以看做人们全部了解相关信息。在这个鸡蛋市场里,各个摊位的价格都一样,而且是由供需决定的均衡价格。通过鸡蛋市场,我们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完全竞争市场——实际上,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基本上都和完全竞争市场近似。
那么,这里还有问题,在完全竞争市场或者近似的市场里,因为同质同价,卖方究竟怎样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呢?难道只能靠运气的青睐吗?的确,在这样的市场里,卖方完全受到市场支配,竞争激烈,在产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卖方就不得不在降低成本上大做文章(比如降低运费、减少商业开支等)。除此,卖主还要进行价格外的营销竞争,比如要热情周到地服务,把鸡蛋装进盒子便于顾客提携,给鸡蛋贴上商标等,都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我们已经知道,现实中并不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但是就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一样,现实中能否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种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并对之进行分析,我们就有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就可以很好地加深对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解。
从市场供求关系带来经济关系的变化来看,市场又可以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就是价格及其他交易条件主要决定于买方的市场。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卖者之间展开竞争,为了减少自己的过剩存货,他们不得不接受较低的价格。这样就出现了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买方起支配作用的现象。买方市场的存在决定了生产和价格长期运动的方向,预示着生产或价格的下降或两者同时下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供求关系在某种价格水平上重新相对平衡为止。卖方市场就是价格及其他交易条件主要决定于卖方的市场。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买方之间展开竞争,卖方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去,从而出现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卖方起支配作用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供给远小于需求,也可能是因为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导致某种产品的短缺。这种提价可以一直进行到供求关系在某种价格水平上重新达到平衡为止。
从交易方式看,市场可以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现货交易市场是指出售商品收取现金即时成交的交易方式而形成的市场。这种当面成交,银货两清的交易方式也叫现买现卖,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市场主体间的权利让渡和交易对象的空间移位是同时进行的。现货交易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交易方式,其他交易方式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货交易货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易所内进行期货合同买卖的交易方式所构成的市场。这种“成交在先,交割在后”的交易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交换主体的权利让渡和交换客体的空间移位在时间上是分离的。现货交易是商品实物的交收,而期货交易则是对一纸统一的远期交货合同的买卖。在标准合同中虽写明某指定数目的商品须在所规定的未来某一日期中交货,但期货交易成交后并没有真正移交货品的所有权,而且这种合同无需任何人同意,就可以自由买卖,通过对销,即先买后卖或先卖后买,就可了结履约的义务。所以,无论是否拥有某种商品,都可以进行这种商品的期货交易。
从进入商品流通的商品属性划分,市场可以区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人们通常采用按照市场上商品属性来分析市场体系的构成。一般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除生产资料外,还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
2.市场体系的特征
完善的市场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整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是市场体系发展运行的共同要求,体现市场体系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特征。
完整性是指市场体系结构的完整。市场体系的完整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完整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等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各个市场都有特定的功能,都是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类市场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市场体系完整,各类市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统一性是指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市场,商品交换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规则进行。市场体系的统一性要求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在全国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自由的流动,而不受区域和部门的限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生产者的平等竞争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化大生产越发展,分工合作关系越发达,就越要求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当然,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并不排斥发展区域市场,而恰恰是以区域市场的大力发展和开放为前提和基础的。
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仅要对内开放,而且要对外开放。市场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系统,开放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打破一切人为的行业、部门和区域间的封锁,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而且也要求打破国界的局限,走向世界,实现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当然,市场体系的开放性不仅表现为市场活动空间范围不受地区、部门和国界限制的开放,而且表现为市场体系中各种市场相互关系的开放。各种市场虽因分工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职能,但并不因此而自我封闭、相互割裂和相互封锁,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水乳交融,融会贯通的统一体。
竞争性是指市场应成为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舞台和场所。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市场价值的形成,包括个别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及市场价值的确定,市场价格的运行都必须借助于市场竞争,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市场竞争迫使经济主体必须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竞争的市场是无效率的,也是无法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竞争性市场体系要求只能以市场竞争来判断企业的优劣,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而且要求防止垄断的产生,强调保护公平竞争。
有序性是指市场体系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秩序化。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没有竞争,经济主体就没有动力和活力,就没有效率和效益。但是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运行。无序的市场不可避免的滋生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哄抬物价甚至垄断市场等等扰乱市场,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市场无序的状态下、市场经济就无法规范运作,市场机制就不能正常的发挥调节作用,这不仅会损害经济运行的效率,且容易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无政府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的有序性包括实现和保持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化,市场交易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市场有序地运行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有一个健全是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市场体系,这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市场机制主要是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等的作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机制要能真正发挥作用,其前提在于必须具备完整、规范的市场体系。没有健全的市场体系,供给、需求以及价格等信息均可能是扭曲的反映,市场机制就不可能产生健全的调节功能。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存在一个完整健全的市场体系,才能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只有建立起完备的市场体系,才能通过市场供求变化来决定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价格,并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引导,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才能有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对商品供求的调节,资本市场的利率机制对资金供求的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对劳动力供求的调节,从而引导资源在部门、地区、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实现各种市场上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必要条件。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要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前提,而且要以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为条件。这是因为一个完整健全的市场体系是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必要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产权改革,为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拥有资产经营权、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销售权、收益分配权等一系列权利提供了所需的制度条件。而市场体系是否健全,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则直接相关到这些权利能否实现。只有存在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企业才能面向市场,以市场为中心来开展经营活动,根据市场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决策,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只有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才能从市场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生产资料、技术、劳动者,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只有存在完整的市场体系,企业才能通过市场销售产品,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实现商品价值,完成惊险的一跳。总之,只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是企业的资产经营权、商品销售权、收入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各项自主权才能获得实现的场所和条件,否则,上述权力则会因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失去其活动的空间和平台。
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国家实行间接调控的必要纽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重新构造宏观调控体系,要由过去对经济的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即调节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通过市场从经济利益上影响和诱导企业的经济行为,间接地促进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如果没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或者市场体系残缺不全,国家会因失去了调控的对象,而无法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容易出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宏观经济失控。因此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也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否则没有市场体系这个中介环节,也就无法使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