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电子教案>>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3.生物多样性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主持编写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Global Biodiversity Assessment)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这是生物多样性较简单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公认生物多样性具有三个主要层次,即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其中,物种多样性又是三个层次中最明显、最容易测定的。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 species richness )来表示。所谓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

遗传多样性代表有机体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使人类能够选育和提炼携带有适合于人类要求性状的个体和种群,因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前者包括陆地不同的生态系统;后者即一个生态系统内其群落由不同的种类组成,它们的结构关系多样,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也各异。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巨大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例如,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于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已达1万种以上,新近发现银杏叶中含有白果素(bilobetin)能降血清胆固醇,可用来治疗心绞痛等等。至于多样性的生物作为人类旅游观赏的对象,则丰富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更是世人皆知的事实。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间接地支持和保护经济活动和财产的环境调节功能(通常又称作生态功能)。当前生物多样性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等等。潜在价值即生物为后代人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种,它们的价值目前尚不够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灭绝,人类就将再没有机会利用或在各种可能性中加以选择,因此,必须注重保护。例如,包含在各种生物中的遗传信息,无论从商业、科学和教育的角度看,都是十分宝贵的,不能任其遗失。

表2-1-1 主要景观地带分析

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琴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3-44.

4.生态系统的保护

陆地上各类生态系统都是历史的产物,均为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自然界的物种既在不断地产生,又在不断地灭绝。灭绝的原因一方面有自然的,如生物之间的竞争、病虫害的流行和地质灾变等,大约发生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例;另一方面,也有人类活动引起的。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科学家认为,现在的生物种至少以1000倍于自然灭绝的速度在世界范围消失。另据F. D. M.Smith和R. M. May等人的研究,自1600年以来,全球海岛已有367种动物和219种植物灭绝,大陆则有124种动物和380种植物灭绝。

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其中直接原因包括狩猎、捕捞、采集和残害等。据国外资料,自17世纪以来地球上灭绝的脊椎动物至少有1/6是由于狩猎、捕捞和残害造成的。间接原因包括采伐森林、开垦农田、修筑道路以及建设水利工程等导致生境的破坏等。科学家认为,新近脊椎动物的灭绝至少有1/5归因于生境的破坏。

物种的灭绝、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瓦解,都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为了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地利用其组分,林业、农业、旅游业和土地管理等部门必须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规划,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历史纪念地、动物园、植物园等,特别是对生态系统具有控制性影响的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的保护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此外,加强立法、执法,广泛开展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进入知识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