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三章 海洋及海洋人类活动>>电子教案>>知识点二
2.海洋生活与生产空间开发
20世纪后半叶,海洋空间开发开始走向多功能、综合化开发方式。海上空间的开发不再仅限于航运空间的开发,而是加强了生产或生活空间的综合开发,包括海上城市、海上工厂以及海上娱乐设施的建设等。从60年代开始,日本就开始建设人工岛,目前日本是世界上人工岛建设最多的国家。人工岛除了用作建码头和海上机场等运输设施外,还广泛用于工业、商业、科研、居住、娱乐等,这就是海上城市。如日本的神户人工岛就兼有港口和生产与生活设施,是具有海上城市功能的人工建筑群。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因此在向海上拓展,发展海上城市方面显得更加紧迫并且做得也最有成效,如东京的迪士尼乐园就是填海造陆修建的。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沿海城市通过填海造城的方式,来扩大城区范围,如印尼的孟买市通过填海造陆增加了200多平方千米的城市土地。
利用海上空间进行海洋资源开发,从事海上生产性活动,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种海上工厂具有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小、距离原料进、方便运输以及便于建造和管理等优点。目前世界上正在兴建的还海上工厂主要有发电厂、液化天然气厂、炼油厂、海水淡化厂、造纸厂和垃圾处理厂等。
在海上进行娱乐性开发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从海滨游览胜地开发到海洋公园以及海底观光旅游开发等,充分利用了海洋对人类的综合性服务功能。
3.储藏和倾废空间开发
海洋储藏基地是指在海中储藏石油、矿物、粮食、核燃料等物资的设施。目前兴建的各种设施中以储藏石油的居多,如挪威在北海油田建造了一个储藏16×104m3的世界最大的储油罐。此外,美国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聚苯乙烯混凝土制液化气贮藏基地。日本正在研究海上储煤的方法及液化石油气技术,并提出了建造海底仓库的方案。
海洋不仅提供了浩大的空间资源,同时还有很大的环境自净能力。海洋倾废就是利用海洋所具有的这两方面的特带你,来处理各种垃圾。美国是最早利用海洋来处理垃圾的国家。美国在1973年就划定了118处海洋倾废厂,其中3处为有毒倾废区,每年向海洋中倾倒垃圾6700多万吨。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采用了海洋倾废,倾倒的废物已从疏浚物、下水道污泥发展到各种工业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核废料等,在不少海区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海洋污染。此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家正在制定有关海洋倾废的立法,并加强了管理措施。
除了上述的海洋空间开发形式之外,用于军事目的的海洋空间爱你开发也是很重要。现代海底军事基地一般指建于海底的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反潜基地、作战指挥中心和水下武器试验场等。海底军事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隐蔽性。由于现代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陆地上的军事基地很难逃脱卫星的“眼睛”。但由于电磁波在水下的传播衰减,卫星遥感很难到达深海区。
(二)世界海运业发展现状
海洋运输是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传统领域,同时也是现代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国际贸易运输量(以吨计)70%左右和货运周转量(以吨公里计)的90%以上都是通过和海洋运输完成的。1999年,世界海上贸易运输量为52.3×108t,创造了连续14个增长年的记录。海上贸易运输周转量已达21.5亿吨海里。
世界航运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集装箱运输规模的迅速扩大。从1975-1995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每年增长10.5%。1996-1998年平均增长约7.6%左右。这是因为集装箱运输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可以降低保险费用;集装箱装卸快,缩短了码头占用时间,加之集装箱可以层叠堆放,节约储藏空间,提高码头和船舱的利用效率。但集装箱运输业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设备投资水平高和在往返货物不平衡时出现空箱运输的现象等。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活跃,使得东亚地区成为世界集装箱运输最主要的货源地。从1980年1995年,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集装箱的港口吞吐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5%增加到41%。目前全球前20为的集装箱港口中,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港口吞吐量所占比重达到78.52%。由于目前北美、欧洲的大型船舶公司纷纷涉足亚太地区集装箱航运市场,可以预料,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亚太集装箱航运市场将是世界航运业争夺的主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