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实践活动
根据背景材料,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中深刻的影响因素。
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找到你们共同关心的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知识加以分析,以便更好的结合实际,掌握本章的学习内容。
1、与同学们讨论共同感兴趣的知识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1、剖析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必然性、具体表现及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2、完成案例题目并进行详细的解析。
案例: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教师解析:
1.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 16世纪,欧洲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主要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然而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