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电子教案>>知识点四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域形态
地域形态首先是世界经济发展在地域上表现出来的格局,是一种态势;其次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形式,其表现方式如中心地、条带、轴、边缘区等。
“南北关系”是世界经济发展地域格局的最重要的内容。由于工业化国家中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都分布在北半球,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要么属于南半球,要么在北半球的“南方”,所以南北关系实际上是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地理概括。
另外的一种地理概括是,北半球北纬40~60°之间,几乎是等距离地分布着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即西欧、日本和美国。这种分布强化了南北关系格局中的北方的主导地位。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地理学的概括并不等于地理学的解释,并不说明地理学认为国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决定它的发展历程、发展水平。惟一可以用地理学解释的事实是:北半球是陆半球而南半球是水半球,陆半球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土地和人类可以大规模利用的陆地矿物、生物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在空间上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地理不平衡、地理集聚、地理扩散和它们的空间表现形式。
南北关系和三大中心的形成都是地理不平衡。发达国家拥有着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大部分资源,其中不仅有它们国土上所赋存着的铁矿、煤炭、石油、天然气、农业用地、水力等,还集中着世界上最多的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
在地区内部,资源的集中分布使一些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表现为巨大的城市地带、工业区。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自波士顿向南,到巴尔的摩、纽约、新泽西州、华盛顿(即“波士华”带),美国五大湖沿岸的以芝加哥、底特律为核心的城市群,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自西雅图南下到旧金山、洛杉矶的城市带,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工业地带,东亚(除日本外)包括韩国的京(汉城)釜(釜山)地带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地带,欧洲大陆上从俄罗斯的西部一直延伸到西欧的巨大的工业—城市地带等。
经济核心地的一个基本的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对外扩散。扩散总是沿着交通运输的通道进行的,这样在走廊附近就形成了经济比较发达的轴带。世界上比较典型的经济轴带包括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国的长江干流沿岸和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大连铁路沿线、韩国的京釜铁路沿线、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两岸、欧洲的莱茵河沿岸和多瑙河沿岸等,它们都是由若干中心城市和工业区组成,且地区农业也较发达。
由于存在着经济在地理上的扩散过程,因此对于一些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国内地理条件的差异必然会使地理扩散产生具有梯度性质的地带。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俄罗斯。中国的梯度方向是自东向西,俄罗斯的梯度方向是自西向东,方向的不同是由于经济核心地在国土格局中位置的差异所致。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和美国都不同程度上形成了相应的地带性。
扩散总有尽头,总会遇到吸收条件(自然条件、人口的素质条件和交通通讯条件等)的障碍,这两个原因都会使有些地区成为边缘地区。对于扩散的“尽头”来说,边缘地区是地理位置过于偏远所造成的,因为地理距离对于经济活动毕竟会增加成本。但是有些地区却是因为存在着吸收障碍而成为边缘地区的,如严酷的自然条件使经济发展必须承担很高的成本,人口文化素质很低无法理解先进的事物,没有交通通讯手段得不到物流和信息。一般意义上的边缘地区是贫困地区,在国家内部,相对落后的地区也称之为边缘地区。
相对于北半球的发达国家,非洲大陆就是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美洲的边缘地区。
在中国的西部存在着较大面积的边缘地区。巴西的西部和北部、亚洲中南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南部、俄罗斯亚洲地区的北部等都属于边缘地区。
区域性的中心地(区别于城市中心地)的本质是形成了高级的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和从而具有强大的对外作用功能。
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地最早起源于16世纪之前的地中海地区,当时的南部欧洲国家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经济中心。到了16世纪和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相继成为世界区域性中心,尤其是17世纪的荷兰对外贸易业十分发达,其强大的商船队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之称。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扩散,英国、法国、德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大国,其所在的中、西欧地区也成为世界性的区域中心地,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是继欧洲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性区域中心地。美国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它独立后效仿英国,工业化、自由贸易、霸占和掠夺世界市场及两次世界大战为其提供“世界军需厂”的机遇等支持了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战后其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和深化市场及推动高消费等手段更加巩固了它的政治经济地位。目前,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中心地;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是后起的第三个世界性的区域中心地。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后的对外扩张和工业化政策,尤其是二战后的经济快速复苏,使其一跃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目前,日本与后起的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和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共同支撑着东亚这个世界性的区域中心地。
(一)欧洲经济中心地
从工业革命以来这里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功能十分强大。自18世纪中叶开始,这个中心地先后发明了纺织机、蒸汽机、火车与铁路、内燃机、轮船、汽车与高速公路等等,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器大工业,开创了工厂式的工业化生产,创建了银行、股票交易、保险、期货、报纸等,诞生了大学、近现代科学(包括地理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科学)、公民教育制度,实行了社会保障体制,作为工会运动的源地形成了劳资关系的协调体制,……,工业社会几乎所有的产业部门以及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与规划等)都是由这个经济中心地所创造出来的。
20世纪初期以前,这个中心地是世界上惟一的世界性的中心地,世界上所有的创新都发源在这里,之后才向外面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