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 亚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地理概述


一、亚洲自然地理分区及各区的综合特征

辽阔的空间范围、复杂的地形结构,形成了亚洲自然地理环境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根据亚洲地理环境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特征,可将亚洲划分为6大自然地理单元,并且根据各大区的内部差异,进一步划分为21个自然地理亚区。

(一) 北亚大区

北亚大区包括亚洲北部的广大地区。高纬的位置、广大的面积以及围绕北亚水体的不对称性,使北亚具有强烈大陆性的寒湿气候和广阔的永冻现象。在永冻范围内,地形、水文、植被等均受永冻层分布的影响。河流主要属北冰洋水系,植被具有耐寒性和典型的纬向地带性,动物界的特征鲜明。由于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亚大区又进一步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山地区等3个亚区。

1.西西伯利亚平原区

位于乌拉尔山脉和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南接哈萨克丘陵,北濒喀拉海,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属过渡性的大陆性气候,河流属北冰洋水系,地表径流缓慢,为典型的平原型河流,湖泊沼泽广布。由于地势低平,水体较对称,形成了典型的纬度气候带,进而导致典型的纬度自然带结构,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苔原带、森林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2.中西伯利亚高原区

是亚洲大陆向北伸展最远的自然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仅北西伯利亚和内雅库特等地为平原低地。气候属强烈的大陆性寒湿气候,永冻现象广布,位于本区东北的奥依米亚康和上扬斯克,冬季绝对最低温分别达-71℃和-68℃,有“寒极的两个女儿”之称。水系北流,水流湍急,为典型的山地河流,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与西西伯利亚相比,植被和土壤的纬度地带性不够典型,在泰加林带的南部缺少连续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带,但垂直地带性比较明显。

3.俄罗斯远东山地区

濒太平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和山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4。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地处环太洋火山地震带上,故多火山地震。河流和气候均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苔原带广布,自然景观复杂多样,垂直结构显著。

(二) 中亚大区

中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多为山脉环绕的高原、盆地与低地,因此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内陆流域及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景观。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具有高山气候和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在中亚内部,由于地形类型不同和受其影响而导致降水量分布不均。根据自然景观的内部差异,具体可分为5个亚区。

1.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区

位于西西伯利亚以南,是西西伯利亚典型纬度自然带的南延区。地势平坦而单调,哈萨克丘陵主要是浅丘和低山地块,土兰平原是一辽阔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在50~200m。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内流区和无流区广布,植被主要为草原、半荒漠和荒漠。

图7.1.1 亚洲自然地理区划略图

2.帕米尔高原区

位于亚洲中部,东邻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西接中亚平原,南以兴都库什山、喷赤河为界,北到准噶尔—阿赖依山。地势险峻,平均海拔为4 000m以上,同青藏高原同称世界屋脊。气候属高山寒漠气候,南部为亚热带高山气候,北部为温带高山气候,气候和景观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本区分布着许多高山湖泊和冰川,是中亚许多内陆河流的发源地。

3.蒙古高原区

位于中亚的东北部,四周环山,距海遥远,是一个广大的多山内陆高原。高原表面波状起伏,大部分地区海拔1 100~2 000m,主要为山地和高平原。气候属于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和干燥性,因而在水文、土壤和植被方面都表现出极端大陆性干燥高原的特征。河网稀疏,分布不均,地表径流缺乏;地带性植被和土壤均以草原和半荒漠为主,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自北向南分布着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

4.内蒙古新疆高原区

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南以祁连山、昆仑山为界。地表结构为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由于深居内陆,四周又有高山阻隔,受海洋影响很小,遂形成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河流除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外,均为内陆流域。植被大部分为温带、暖温带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

进入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