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欧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三
(四)经济地域体系分析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的不均衡,俄罗斯形成了东、西两大经济地带(图7.3.10)
1. 西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指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它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俄罗斯最早就是在西部地区发展起来的。苏联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已有的经济基础和资源潜力,重点进行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近年来,西部地带的工农业生产能力、交通线路长度和国民生产总值等均占俄罗斯4/5左右。这里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发达,是俄罗斯经济建设基地。但西部地带也存在环境问题,建设用地、工业用水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和原材料自给率不断下降。西部经济地带主要包括中央区和乌拉尔区。 中央区。中央区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以莫斯科为中心,面积占全国2.8%,人口占全国20%,城市人口占80%以上。
中央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区,以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为最主要。机械工业部门齐全,产品繁多,从手表、光学仪器到飞机、冶金设备等应有尽有,工厂主要分布在本区中部、南部和北部的伏尔加河沿岸。化学工业生产酸类、化肥、染料、合成树脂、塑料、药品、纤维、橡胶。本区纺织工业发达,除棉纺织工业外,还有毛纺织、丝纺织和针织工业。
资料来源: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P206
中央区农业也很发达,南部种植小麦、大麻、甜菜等,北部和西部种植亚麻和饲料作物,饲养乳牛。中央区的牛奶、肉类、马铃薯、蔬菜和亚麻产量都居全国第一位,但农产品不能满足本区需要,需从外地输入。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铁路网稠密。莫斯科河、奥卡河、伏尔加和莫斯科河构成环形水路,莫斯科是本区也是全国的交通枢纽,11条电气化铁路和13条公路四通八达,方便的交通运输为本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乌拉尔区。乌拉尔区面积82.40万km²,人口2 100万。乌拉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是黑色和有色金属,此外,钾盐、硫铁矿、磷钙石也具有重要意义。乌拉尔有一半面积被针叶林覆盖,出产珍贵木材。乌拉尔山脉西坡水资源较为充足,东坡水资源缺乏。
乌拉尔区的经济规模仅次于中央区、西北区、居俄罗斯第三位。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钢铁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乌拉尔由于有多种合金矿,是俄罗斯特殊钢和优质钢主要产区。有色金属工业中以炼铜和炼铝工业最为发达。机械工业主要生产重型、动力、运输和农业机械。乌拉尔是俄罗斯主要化学工业区之一,基本化学工业占主导地位,主要生产碱、硫酸和化肥。
农业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北部寒冷不宜耕作。本区主要种植春小麦,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马为主。农产品主要满足区内需要,输入畜产品、蔬菜、水果和砂糖。
2. 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是指俄罗斯亚洲地区,是17世纪以来沙俄向外扩张所取得的领土,虽然进行了一些移民垦殖,但经济仍十分落后。东部地带资源丰富,各种燃料动力资源、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森林资源储量大,这对东部地区本身的经济建设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巨大的支撑力。50年代在东部地带首先大规模地开发大型水电站,并以其水力发电的优势,带动有色冶金、电化学、石油化工等大耗电量工业部门发展,继而开发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区的森林资源,现在东部地带已成为西部地带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原料基地。现以西伯利亚区为例来说明。
西西伯利亚区。西西伯利亚区面积243万km²,占全国14.2%,绝大部分属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仅南部为山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硬煤、金属、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等矿藏,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储量占俄罗斯第一位。西伯利亚专门化部门是燃料工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秋明油田石油的远景储量估计为400亿t,其中探明储量约40亿t,20世纪60年代开发秋明油田,70年代开采天然气,70年代末本区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第一位,库兹巴斯是重要的煤炭基地,库兹涅斯克是重要钢铁基地,重型机械分布在克麦罗沃州各城市、新西伯利亚和巴尔瑙尔。
西西伯利亚南部是俄罗斯重要粮食基地,主要种植春小麦,库伦达草原是著名的小麦产区。本区畜牧业发达,饲养乳牛、肉牛、羊、猪等,出产肉类、动物油、黄油、奶酪、羊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