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非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地理分区


总的看来,西非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平均垦殖指数达9.2%,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各区。但其经济在全洲处于中下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洲平均数的2/3,低于北部、南部和中部非洲。区内各国均以农业或采矿业等初级产业为主,制造业的比重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在区内各国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低相差仅3.5倍,差距比其他各区小得多。从南部沿海到北部沙漠,人口密度和生产力水平渐次降低,体现出区内基本的地域差异。从生产总量来看,尼日利亚土地面积占全区14%,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却占50%以上,堪称“西非经济巨人”。其在矿产资源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地位突出,储量均居非洲第二位,其石油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

(二)中部非洲

中部非洲包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中非、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8个国家。受自然和历史条件所限,本区人口密度仅及全洲平均数之半,在五大区域中是最低的。中部非洲东西延伸4 000多km,地形多样,起伏较大。赤道中贯,自然带向南北两侧有规律的变化,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三大地带,其中热带雨林范围最广,森林面积占非洲近半数。多数国家以森林资源丰富和出产珍贵热带木材而著称。中部非洲也是油棕、咖啡、可可、橡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就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来说,仅次于南部非洲。

本区经济在非洲属中等水平,仅及全洲平均数的2/3。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采矿业次之,制造业非常薄弱。区内各国之间差异明显,加蓬、刚果和喀麦隆多年来政局相对稳定,自然资源又比较丰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均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而其余国家或因长期动乱,或因政策失误,经济出现滑坡,在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明显下降,目前均属最不发达国家。典型的如刚果,在1965年前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同刚果和喀麦隆尚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目前相差已达4倍之遥。其实该国土地辽阔,水能、矿产、森林等资源都十分丰富,并有“中非宝石”之称,但资源优势终因社会长期动乱不定而未能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在这些国家中很有代表性。

(三)东部非洲

东部非洲是指处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布隆迪以及岛国塞舌尔等,共10国。人口平均密度在非洲各大区中是最高的,而且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东非是全洲地势最高的区域,平均高度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地区,这里有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也有全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此外,非洲所有海拔4 500m以上的山峰全部分布于此,纵贯南北的东非大裂谷使地形更加复杂化。从世界范围看,东部非洲处于邻近赤道的炎热湿润地带。但是由于这里地势高亢、地形结构复杂,加之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信风和北印度洋季风交替的影响,遂使气候带的地带性表现得不太明显。这里赤道多雨气候分布有限,相反却有相当大面积的热带干湿季气候。

东部非洲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农业比重大,区内各国一般均为农业国,农业人口比重居世界的前列。本地区所产除虫菊、丁香、剑麻、咖啡、茶叶等在世界或非洲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咖啡在乌干达、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五国中,均为首屈一指的出口商品,在肯尼亚咖啡是仅次于茶叶的出口商品,因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东非国家中除肯尼亚的工业基础稍好外,其他各国工业水平低,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同非洲其他地区相比,东非的采矿业极其薄弱。各国虽有种类不少的矿产,但储量不大。除坦桑尼亚有金刚石开采外,其他采矿业规模都很小,在国民经济中均不占重要地位。由于工矿业不发达,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居非洲各区之末,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洲平均数的2/5。除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塞舌尔外,其余各国均为最不发达国家,其中有几国多年来经济一直陷于停滞、倒退状态。

(四)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包括安哥拉、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莱索托、斯威士兰、科摩罗、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以及留尼汪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其中部凹陷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均为高原和山地。在与滨海平原接壤的外缘部分,则隆起了一些更为高峻的山脉,如德拉肯斯山脉等。滨海平原除东侧较宽,可达150—300km外,南、西两面都很狭窄,宽仅30—150km。区内气候类型较复杂,大陆东岸及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迎向信风,主要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气流翻过德拉肯斯山脉后,越往西降水越少。南非的东半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津巴布韦、马拉维和赞比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其他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只有好望角一隅属地中海式气候。东湿西干的气候特点对于人口和农业生产本区布局影响很大,东部湿润区面积占l/3,人口却占3/4以上,农业以种植业占优势。广大的中西部除好望角地区外,人口都很稀少,农业以粗放畜牧业为主。

南部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北部非洲,它有非洲规模最大的采矿业(除石油、天然气开采外)和加工工业,它的农业商品性生产在非洲也是最发达的,它还拥有非洲最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按照经济特点,可把本区划分为东、西两列。东列包括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马拉维、毛里求斯和科摩罗,除毛里求斯外,均为农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显著低于全洲平均数,其中莫桑比克居世界最下游。西列包括非洲唯一较为发达的国家南非,以及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其经济水平大大超过东列国家,不仅人均产值高,而且采矿业和重工业比较发达,许多矿产品在世界上也占有突出地位,堪称非洲的工业心脏。

南非是世界上矿物资源尤其是战略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矿种之多,储量之大,开发条件之优越,以及分布之集中,在世界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中金、铂族、钒、锰、铬、萤石等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金刚石、铀、石棉居第二位,钛、锑、铅、锌、煤、铁、磷酸盐、钍、锆、镍和稀土等亦居世界最前列,被称为“非燃料矿物的波斯湾”。一个多世纪以来,采矿业一直是南非的基础经济部门,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10以上,所产矿物80%供出口,在世界固体矿产市场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进入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