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盾型高原: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东部,包括北美拉布拉多、劳伦辛低高原和南美的圭亚那、巴西及巴塔哥尼亚三大高原等。它们在构造上大部分属古陆台中的地盾,基底岩系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组成。因地壳长期上升,久经侵蚀,古老的结晶岩等多出露地表。地盾区矿藏组成的基本特点是缺乏燃料矿物,而金属矿物则极其丰富。
2.地台型平原:即北美中部平原,介于阿巴拉契亚山和落基山之间,南起墨西哥湾,北达哈得孙湾,纵贯北美中部,是个广大的平原区。它在构造上属中部地台,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缓慢升降运动中,并以沉降为主,屡遭海侵,遂在前寒武纪结晶岩基底上覆盖了深厚的后期沉积。
3.火山湖:火山喷发后,喷火口内,因大量浮石被喷出来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颈部塌陷形成漏斗状洼地,即火山口。后来,由于降雨、积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渐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
4.所谓“阳光带”泛指美国本土北纬370以南的地带,以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而闻名。确切地说,新崛起的地区主要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南部两大部分。如果把东南部和西南部加以比较,则西南部所占比重偏大。
5.南方共同体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在巴西的倡议下,成立了南方共同体市场(南共市)。该联盟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组成,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
1.简述美国经济发展历程
(一)高速发展期:“美国式经济”
1776年独立
1850-1900年工业化
1884年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1931年工业占世界38%
1945年工业占世界50%
(二)缓慢波动发展期(1945-1990年)
历经九次衰退
1980年工业占世界21%
1985年世界最大债务国(1万亿美元)
(三)新经济时期(1990年以来)
产业结构的升级:
1960年代美国的经济支柱:底特律的汽车、芝加哥的钢铁和华尔街的金融
1980年代美国的经济支柱:华尔街的金融、底特律的汽车和好来坞的娱乐
19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支柱:硅谷的电子、华尔街的金融、底特律的汽车和好来坞的娱乐
经济地域结构的调整:东海岸向加勒比海沿岸、西海岸的跳跃式发展。
2.请简述美国农业的专门化地带
乳酪带:东北部和滨湖
玉米带:牧草乳酪区以南,在北纬40°~45°之间
小麦带:中部平原的西部(大平原)
棉花带:东南部
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
太平洋沿岸北部小麦和林牧业区
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混合农业带即综合农业经营区烟草与综合农业经营区
亚热带作物区 位于墨西哥湾沿岸
3.请简述美国农业生产特点
规模化:生产规模:世界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高效的资本主义大农业。多种农产品产量世界前列,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出口400亿$,谷物、肉类、棉花、牛奶产量世界第二,大豆、原木世界第一,花生世界第三,水产世界第五,蔗糖世界第十,甜菜世界第四;
经营规模:农场数从1930-1990S,由600万递减到200万个,10%的农场生产60%的产品。
现代化:机械化、生物良种化
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地区专业化)
社会化:资本主义大农业,农场式管理,农工商一体化。
高效农业:农产品商品率﹥99%。
解答: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美国是发达国家,巴西是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类型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2)观察甲图中美国和加拿大国界线西段(图中A所示).其划分依据是纬线;
(3)巴西钢铁、汽车、造船等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那里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等;
(4)图中B地区所示农业带(区)是乳畜带,该地区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5)由右图表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
(6)解决巴西能源短缺问题;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大力发展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
故答案为:(1)南北对话;(2)纬线;(3)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等;(4)乳畜带;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城市和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5)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6)解决巴西能源短缺问题;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大力发展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