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 美洲>>电子教案>>知识点四
马瑙斯是亚马孙州首府,是一座热带丛林中的现代化河港城市。1967年2月被辟为自由经济区。如今马瑙斯已发展成北部地区经济中心,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彩色电视机、摩托车、钟表等产品绝大部分来自于该自由经济区,商业和旅游业也很活跃。
2.南部地区
包括巴西高原上的21个州(区),面积占全国的58%,人口却集中了94%强,人口较稠密,开发历史早,一直以来就是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依据区内差异,又划分出四个地区。
(1)东北部。开发历史最早,曾经是巴西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巴西传统文化的故乡。萨尔瓦多在1549~1763年曾是殖民地总督驻地。由于18世纪东南部采金热,使东北部经济走向衰退。根据经济活动内容,这里可分为北部沿海甘蔗地带、南部沿岸可可地带以及内陆干燥畜牧区。其中,圣弗朗西斯科河中游地带被称为“新加利福尼亚”。工业以非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为主,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批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中心。
(2)东南部。包括米纳斯吉拉斯、圣埃斯坎图里、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四州。面积仅占全国的11%,却集中了全国44%的人口,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巴西经济发展史上的几次重大高潮曾掀起于该地区。1763年总督府迁至里约热内卢,成为巴西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标志。战后的工业化也是以该地区为中心开展的,这里集中了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等全国最大的三个城市,以这三大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区集聚了巴西工业的精华。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以集约化的混合农业为其特色。商品性的咖啡、甘蔗、可可、柑橘等的生产主要集中于该区。
圣保罗为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在咖啡繁荣时期,曾是全国最重要的咖啡集散地。在战前的工业基础上,战后集中发展了钢铁、汽车、机械、电子、石油化学等工业,从单纯的商业性城市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大圣保罗”都市区人口超过2 000万。
里约热内卢是著名的天然良港。1763年起作为总督府所在地成为殖民地政治中心,1822年巴西独立后成为共和国首都,1960年首都迁至巴西利亚后,成为州府。为巴西最大的金融、文教中心以及全国第二大工业中心和最大的商港。市区人口800多万,若加上郊区为人口超1 000万的特大城市。
(3)中西部。包括联邦区、戈亚斯州、马托格罗索州、南马托格罗索州等。面积占全国1/5强,未开拓土地辽阔。1960年迁都后,中西部在全国的地位显著提高,首都巴西利亚成为巴西国土开发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基地。巴西利亚是在巴西高原中部草原上兴起的新型城市。在全国位置适中,气候凉爽,四季如春。巴西人习惯将里约热内卢称为“古都”,而把巴西利亚称为“新都”。随着新都的建设,巴西新的现代文化从海岸文化向内陆文化转移。
(4)南部。包括南部三州,这里是19世纪起靠欧洲移民建成的农业区,称为巴西的白人区域。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移民多定居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波兰人主要来到巴拉那州。三州种植的农作物各有特色:巴拉那州主要种植咖啡、棉花、亚麻、烟草等经济作物;圣卡塔琳纳州出产玉米、稻米等;最南端的南里奥格兰德州是小麦的主要产区,玉米、豆类、烟草和葡萄的生产也居全国重要地位。欧洲移民还发展了葡萄酒、金属加工、皮革、纺织等工业。阿雷格里港是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人口约130万,是全国第四大商港。城市具有浓厚的欧洲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