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  原始数据的搜集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统计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是在统计调查搜集到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的,统计调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统计工作的优劣,甚至影响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识,因此统计调查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和全面。

所谓准确,就是指统计调查资料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所研究的现象。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它要求统计人员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如实反映情况。

所谓及时,是指统计调查资料应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搜集完成并上报。统计调查的各项资料不但要准确,而且必须及时,否则就会降低统计资料的使用价值,犹如“雨后送伞”。及时性的要求也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一项统计任务的完成,是许多单位共同承担的,如有一个或几个单位不能按时上报调查资料,就会影响全面的综合工作。因此,每个调查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调查时间,及时上报统计调查资料。统计调查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是辩证用户统一的,及时性离不开准确性,而没有准确性及时就没有什么意义。

所谓全面,是指统计调查应按调查方案和调查表的要求,无遗漏地全面搜集统计资料。统计调查应该是能反映所研究事物全貌的完整的资料,而不应是残缺不全的资料,如果调查资料不完整将会影响到统计资料的汇总,加工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社会现象错综复杂,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调查方式和方法。我国现有的统计调查方法,按照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如下分类:

(一)按组织方式分,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两种方式

统计报表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颁发的统计调查表,各填报单位按照规定的内容定期如实填报,提供统计资料。如工业统计报表,农业统计报表,人口统计报表等。

专门调查是指相对于统计报表调查方式的另一种调查方式。为了取得某些在统计报表中不具备的统计资料,就需要组织专门调查。专门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

(二)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种方式

全面调查是指对统计总体内的每一总体单位一一进行调查。例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部人口逐个进行详细调查登记;工业固定资产普查,就是对工业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调查。

非全面调查是指相对于全面调查而言的,它主要包括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三)按调查登记的时间分,有经常性调查和临时性调查两种方式

经常性调查,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例如产品质量。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等,这些指标的数值经常变化,需及时掌握,要进行经常性登记。当然,就进行调查的单位来说,每隔一定时间才向被调查对象搜集资料,但对需要进行不间断地记录,作为原始资料,才能随时提供准确的数据。

临时性调查是间隔一定时间或不定期进行的调查。例如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6年的全国工业普查、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等,都属于临时性普查。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我国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包括:普查、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查和统计报表制度属于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一)普查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用以搜集重要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大多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所要搜集的是经常的、定期的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更为详细的资料,特别是诸如人口、国民财富等时点状况的资料、普查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间,即登记调查对象资料的统一时间,目的是避免重复或遗漏登记。如2000年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了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在这一时刻之后出生的人数就不属普查登记的范围。

(二)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指标项目、送报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又称为全面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按其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如下几种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2.按送报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3.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写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门或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它要求各基层单位有完善的原始记录、台帐和内部报表等良好的基础,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规办事,实行系统内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报表要力求精简,防止虚报、瞒报和漏报。这样,才能保证统计数字的质量。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需要研究的统计总体中选择部分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重点单位之所以在经济现象总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们的单位数量虽然较少,但其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重。通过对这些少量的重点单位的调查,就能大致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一般说来,当统计调查目的只要求了解掌握统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时,选择重点单位进行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比如,通过调查全国的铁路运输枢纽,就能大致掌握全国铁路运输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全国几家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情况,就能基本了解全国的钢铁生产总体情况。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一样,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统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从统计总体中有意识的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的调查活动,目的是认识经济现象总体的基本特征、相互关系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这里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通常是指那些比较充分、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统计总体某方面共性的单位。比如,我国股票指数的编制,就是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从所有上市股票重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样本股计算得到的。

(五)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指标进行测定并据此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或做出判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虽然都是非全面调查,但是,相比之下抽样调查确有其自身的特性:

1.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即均等原则,从总体重抽取样本单位

2.以样本指标即统计量为依据推断总体参数

3.抽样调查是运用概率估计的法

4.抽样调查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进入知识点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