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一、名词解释
1.耶拿派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在德国。1798年,史雷格尔兄弟纠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在耶拿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首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鼓吹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这就是耶拿派。代表作家是理论家史雷格尔。耶拿派的代表诗人是诺瓦利斯。
2.“拜伦式英雄”
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了一系列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蔑视“文明”社会,并同它对抗;追求自由爱情和个人幸福,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特点;脱离社会,脱离群众,斗争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失败告终。这种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反抗色彩的英雄,就是所谓“拜伦式英雄”。代表人物是《海盗》中的康拉德。
3.湖畔派
英国真正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都曾经在英国西北部山地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隐居过,且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故而得名。代表作是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出版的《抒情歌谣集》。
4.多余人
出现在19世纪初俄国贵族青年中的一种典型,他们性格的基本特点是:他们厌恶上流社会,却又无力反抗;渴望自由,却又盲目,没有目标;幻想有所作为,又严重脱离人民,因此,他们成了社会上的“多余人”。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二、简答题
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a.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是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在这场文学运动中,不仅抒情诗,就是小说和戏剧,也都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b.浪漫主义继承了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纲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构成浪漫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他们把大自然的美同现实社会的丑相对照,突出对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厌恶,寄托理想,抒发感情。
c.浪漫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鄙弃民间文学的贵族态度,表现了对民间文学的极大热情。
d.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摧毁了古典主义的桎梏,使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进一步获得了解放。
e.以离奇的情节、对照的手法、斑斓的色调,描写非凡的事件,塑造超凡、孤独的叛逆人物形象。
2.哈洛尔德形象。
哈洛尔德是一个英国贵族青年,对本阶级十分反感,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他是一个忧郁、孤独、悲观失望的漂泊者。他厌倦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也痛恨英国冷酷的“文明”和“腐败”的恶习,独自漂泊在欧洲各地。虽然他与现实生活不相调和,但他没有与现实生活公开冲突,他一直处在忧郁、孤独的个人主义和悲观情绪中。这一形象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代表了诗人思想的消极方面,反映出拜伦早期创作的消极倾向。
3.《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如何体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对浪漫主义基本特征的体现。《游记》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社会对立的个人在诗中十分突出,即诗人的主观抒情在诗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游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鲜明的对比方法。
此外,《游记》中有许多主人公所到之处自然风景的精彩描写。诗人要用大自然的壮美突现出社会现实的丑恶与贫困,表现诗人对现实的鄙视与不满。
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题名的寓意。
对浪漫主义基本特征的体现。《游记》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社会对立的个人在诗中十分突出,即诗人的主观抒情在诗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游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鲜明的对比方法。
此外,《游记》中有许多主人公所到之处自然风景的精彩描写。诗人要用大自然的壮美突现出社会现实的丑恶与贫困,表现诗人对现实的鄙视与不满。
5.《草叶集》的思想内容。
惠特曼的《草叶集》是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一部诗集。它真实记录了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的美利坚前进的历史步伐,热情歌颂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赞美了大自然和辛勤劳动、开拓的伟大的人民。首先,《草叶集》赞美肯定了“自我”,这个“自我”既有肉体又有灵魂,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实际上,这个“自我”就是自由、平等与民主精神的化身,代表了当时的美国精神。如《我歌唱带电的肉体》;其次,《草叶集》也是劳动之歌和自然之歌,如《斧头之歌》。第三,《草叶集》歌颂了为民主献身的美利坚人,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
三、分析题
1.《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
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雨果以前作品中已经多次出现的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如果说,他的人道主义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为对天主教黑暗势力和封建统治者的揭露,那么,在《悲惨世界》中,他的人道主义就已经发展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批判了。
首先,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冉阿让、芳汀、珂赛特是不幸者的代表,他们受尽痛苦,遭到无情的迫害。雨果在描写他们的不幸命运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的鸿沟。《悲惨世界》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在那个社会里穷苦人注定要过悲惨的生活,在于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就是反对穷人的。
其次,雨果在揭露贫苦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的同时,又常把一个尖锐的阶级矛盾问题看成是道德问题。他认为,世间存在着两中法律,一种是高级的,一种是低级的。前者的代表是米里哀主教,后者的代表是警察沙威。雨果以冉阿让为例,企图说明世俗法律的无用。统治者以刑法惩治他,他反而变得凶狠,更加容易犯罪。可是当米里哀主教用仁慈感化他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充满博爱精神的人。从这里我们看到,小说的思想基础,就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它是雨果揭露社会罪恶的出发点。在描写冉阿让对待自己的死敌沙威的问题上,同样体现着作家的道德感化思想。沙威的自杀,实际上,实际上体现的是忠于职守与道德感化冲突中道德的胜利。
第三,小说还生动描写了共和主义英雄们反抗路易·菲力普王朝的斗争。雨果塑造了一系列共和主义者的英雄形象。雨果用最动人的词句歌颂革命起义,赞美起义者的英雄行为。但他又认为革命和战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道主义理想。
2.比较分析雨果各时期小说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
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表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揭露了中世纪教会和贵族统治阶级的罪恶,通过爱斯美拉尔达被摧残的事实,批判教会和专制制度反人道的本质。
雨果在小说中宣扬了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以仁爱精神为原则,同情下层人民的命运,也力图证明“仁爱”可以创造人间奇迹。作者由此宣扬仁爱万能的思想。
《悲惨世界》集中表现了雨果以前作品中已经多次出现的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如果说,他的人道主义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为对天主教黑暗势力和封建统治者的揭露,那么,在《悲惨世界》中,他的人道主义就已经发展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批判了。
首先,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其次,雨果在揭露贫苦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的同时,又常把一个尖锐的阶级矛盾问题看成是道德问题。雨果以冉阿让为例,企图说明世俗法律的无用。统治者以刑法惩治他,他反而变得凶狠,更加容易犯罪。可是当米里哀主教用仁慈感化他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充满博爱精神的人。总之,雨果在《悲惨世界》里,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下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遭遇以及资产阶级法律与人民为敌的本质。但作家又把“仁慈”、“博爱”当作一种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充分表明了雨果人道主义的内在矛盾。
雨果最后一部重要的作品是长篇小说《九三年》。雨果的人道主义也走向极致。一方面,雨果正确评价了雅各宾党专政时期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另一方面他要表现堪称人道主义范例的事迹。雨果批判了只讲暴力,不讲人道,只知盲目执行,不会灵活处置的革命者。但他未能妥善解决革命与人道的关系,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在革命尚未取得最终胜利的紧要关头,不可能也不应该实施宽大无边的绝对的人道主义。
3.分析《悲惨世界》中人道主义思想的矛盾性。
《悲惨世界》集中表现了雨果以前作品中已经多次出现的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如果说,他的人道主义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为对天主教黑暗势力和封建统治者的揭露,那么,在《悲惨世界》中,他的人道主义就已经发展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批判了。
首先,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悲惨世界》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在那个社会里穷苦人注定要过悲惨的生活,在于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就是反对穷人的。
其次,雨果在揭露贫苦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的同时,又常把一个尖锐的阶级矛盾问题看成是道德问题。他认为,世间存在着两中法律,一种是高级的,一种是低级的。前者的代表是米里哀主教,后者的代表是警察沙威。雨果以冉阿让为例,企图说明世俗法律的无用。统治者以刑法惩治他,他反而变得凶狠,更加容易犯罪。可是当米里哀主教用仁慈感化他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充满博爱精神的人。从这里我们看到,小说的思想基础,就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它是雨果揭露社会罪恶的出发点。
总之,雨果在《悲惨世界》里,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下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遭遇以及资产阶级法律与人民为敌的本质。但作家又把“仁慈”、“博爱” 当作一种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充分表明了雨果人道主义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