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章 遥感概述>>电子教案>>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1.1 遥感的定义

遥感一词的英文为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Evelyn Pruitt提出。从广义理解上,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理探测的范畴,电磁波探测则属于遥感的范畴。狭义的遥感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影仪、扫描仪、雷达等),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获取目标地物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图10-1)。

图10-1 遥感的示意图

1.2 遥感过程

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当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图10-2为遥感过程示意图。

图10-2 遥感过程

1.3 遥感的基本内容

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解决获取地球表层信息的手段问题,涉及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传感器的扫描姿态,数据传输以及原始数据的预处理等。

2.遥感理论

遥感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将遥感数据(传感器所提供的可测参数值)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即可被人类理解的关于地球表层的某种物理的、几何的、生物学的及化学的参数。

3. 遥感应用

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知识是对地球表层系统的物理过程及内在变化规律的认识和表达是遥感应用的任务。

进入知识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