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二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二:学校体育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


学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指在学校学习的青少年儿童。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学校体育要取得好的效益,必须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由于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因此,本单元内容侧重阐述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的主要特征。

一、学生生理的主要特征

(一)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学生生理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等三个方面。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的特点。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因此肌肉的支撑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现象。

(二)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1.神经系统。中小学学生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分化抑制能力较差。

2.骨骼肌肉系统。青少年儿童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 而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3.呼吸系统。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增强。小学和初中学生的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

4.心血管系统。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

(三)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身体素质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翅、稳定期和下降期。在身体素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一般说来,在身体形态突增期l一2年后,即出现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生心理的主要特征

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

(一)认识发展的特点

1.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其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这一时期模仿能力较强。到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增加,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感知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目的性均有较大的提高,他们能逐渐精确地分析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并能比较全面地感知事物。学生的运动知觉能力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有意注意水平不高,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中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显著,稳定性提高,注意范围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发展,自觉性和灵活性也有所增强。

3.记忆。记忆是个体在人脑中积累、保存和再现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生的记忆是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4.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小学生的想象富于模仿性、再现性,想象的内窖一般是事物形象的重现。中学生的想象有所发展。

(二)情感和意志发展的主要特点

1.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小学和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力不够强。

2.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控性都比较差,他们常依靠外部影响来完成某一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以后,学生意志的独立性和坚持性都迅速发展,果断自控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 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含卡个性心埋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因素组成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气质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与一个人的神经类型关系密切,但它也是能够改变的,只不过变化较难、较慢;性格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二者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能力是人们解决问题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个性倾向性。个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在成年人中,世界观是个性意识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性心理的核心,但对中、小学生来说,动机和兴趣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