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它是人们通过努力,为在一定时期内,期望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结构理论,目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条件目标、过程目标、效果目标等三个部分组成。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同样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三方面组成。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学校体育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在学校体育总目标下,国绕总目标,并根据各项体育工作特点与要求,可以分解成下一个层次的目标,如体育教学目标、课外体育锻炼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学校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目标、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等。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通常是指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这里阐述的学校体育目标是指效果目标,也是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一) 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它集中体现在对培养人的规格、质量要求上。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中国经济振兴做出贡献。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普及和提高的基础。因此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认真贯彻我国体育方针,在重视搞好学校体育普及的同时,也要重视把有体育才能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课余体育训练,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体育骨干,这也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学校体育的理论论述,党和政府的法令、方针、决议,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和概括,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和立法依据。
(二)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是学校体育内部特性的反映,是学校体育过程中,学生所要获得体育教育的结果。随着教育的、体育改革的深化,学校体育的功能已发展到多功能,主要有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竞技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等。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实践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的学习、生活等具体条件。因此,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生理、心理依据,它反映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作为学校体育主体的客观需要。只有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确定起来的学校体育目标,其目标才是科学的,并能指导实践,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章前面已阐述,在此从略。
此外,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还要考虑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既不可超越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又要反映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要认真吸取外国学校体育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传统。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反映了我国社会、教育、体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体育主体的需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全过程。但该目标具有阶段性。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效果目标是:
(一) 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 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通过各种体育途径,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意义,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体育运动中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保健、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等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要结合体育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锻炼身体,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等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体育作风,以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体验运动的乐趣。除了重视优良思想品德和美的情操外,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念和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坚持锻炼身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主动性。
(四)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学校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并有一定运动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课余体育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他们成为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骨干,同时也为优秀运动员队伍输送后备力量,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这四个方面,也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教育、体育的方针、政策、决议,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要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结合实际,组织与开展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开创新局面。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进行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