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及性质



同学们,请运用你学到的知识,学习下面的案例

案例

2013年3月5日上午9点,在川大附小多功能厅举行了武侯区体育学科“深读课标 研制学标”教研活动,全区约200名小学体育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怎么用宏观的《课标》引领微观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及怎么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活动由川大附小体育教研组长王聪主讲,他以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背景,对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作了详细的解读,让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有了一定的认识。

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总体特点,王聪老师以川大附小水平一二年级立定跳远教材为例对宏观的课程目标到微观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然后又以课例从微观的课时评价到宏观的课程评价(课时评价——单元评价——年级评价——水平评价——课程评价)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五级目标体系和五级评价体系在与会的体育教师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与会体育教师认识到目标引领内容这一理念,体会到课程目标到课时目标是由面到点,由宏观到的一种递进关系;课时评价道课程评价是由微观到宏观,由点到面的回归关系,五级目标体系和五级评价体系呈楔形状。与会教师较深刻的理解了五级目标和五级评价得制定,为他们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标提供了范例和参考。

整个活动中,各体育教师始终专注倾听,认真做好笔记,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提升教师切实教育教学水平。随后全区体育教师在区教研员范翔的带领下,分九个片区进行讨论,个别教师在会后还与王聪老师和范翔老师就《新课标》进行了互动交流。

教师解析

从本案例中可经看出,《课标》不仅仅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同时也体现在每一个课程细节上。对于《课标》,我们要做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细细揣摩,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将理论用于实践,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良性循环。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你是否对《课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下面我们进入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