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四章  体育课程标准简介



知识点三: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习成绩评定的建议


一、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

(一)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各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另外,由于《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比较具体,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标准》的精神,理解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全面地贯彻《标准》的精神。

(二)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三)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体育与健康的课时,1~2年级相当于每周4学时,3~6年级和7~9年级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1~3年级相当于每周2学时。但《标准》没有规定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时数比例,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1)实践性原则

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一定时数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2)灵活性原则

应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

(3)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以保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可采用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特别在1~6年级的低、中年级,主要是打好体能的基础,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7年级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集中时间,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 高中阶段的单元教学时数可更长一些,如专项选择课可以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个教学单元,也可考虑按校运动会或校内联赛的周期来安排教学。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一)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采用什么分组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

(二)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7年级以上的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评价的目标 

2.选择评价的方法

3.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4.依据标准进行评价

(一)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价的重点

本《标准》的目标、内容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变化,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有所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

(1)不太强调比较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

(2)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3)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4)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仅评价最终成绩

(5)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6)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2)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建议

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应有所差异。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4)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建议

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 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评价的目的

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评价的内容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1)教师专业素质评价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2)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注重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组织和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的质与量、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教师教学评价既可用于对某一堂课的即时性评价,也可用于进行阶段性课程或整个课程的评价。

评价时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同时,教学评价不但应注意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还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学习前后变化的评价。

3.评价的形式

教师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同时也可采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时可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针对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制定适当的量表,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的组织实施

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本人进行,同时采用同行评价的形式。一般可每学年进行一次。

(三)课程建设评价

1.评价的目的

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

2.评价的内容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对以下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1)是否制定了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以及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程度;

(2)是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

(3)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完善程度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4)教材建设评价,包括教材建设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学生和学科专家对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反应等;

(5)课程实施保障状况,包括合格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的保障状况等;

(6)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3.评价方法与组织

《标准》是评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课程建设评价,由教育部组织进行。地、市、县级行政区的课程建设评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学校的课程建设评价由市、县及县级行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在进行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评价时,首先由被评地区和单位组织自评,然后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检查验收。被评地区、单位应写出自评结论和整改意见,评价部门应提出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并及时反馈给被评地区和单位,以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包括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评价意见,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特别是家长的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