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意义
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
3.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特点
1.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更加强调将感知,思维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3.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途径与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更加重视整体的高效性。
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具体可分为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方法和传授体育技术与技能的方法。这里主要阐述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技术与技能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和矫正法。
(一)语言法
语言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法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问答法、默念和自我暗示等。
1.讲解
讲解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要领、做法及其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讲解的要求: (1)讲解要目的明确,并具有教育意义。 (2)讲解要通俗易懂,精炼生动。 (3)讲解要富有启发性。 (4)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2.口令和指示
(1)口令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挥与组织学生完成集体活动与练习的一种方法。口令要求准确、宏亮、节奏分明、富有力度,达到有效地组织与控制学生进行练习的目的。
(2)指示。指示是运用较简明的语言,用比较平和而区别于口令的一种指令性方式及指导教学的方法。指示方式要求教师语言要清晰、坚定。注意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即时提出准确的指示。教师应提高语言素养及应变能力。
3.口头评定成绩。口头评定成绩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动作的规范标准,教师以简短的语言,以口头方式,及时评价学生成绩的一种方法。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也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4.问答法。问答法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和自己对动作的体检,简明扼要的分析说明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这也是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能力的一种方法。
5.默念和自我暗示。默念和自我暗示是通过学生的无声语言(思维)来控制与强化身体练习的一种特殊方法。默念和自我暗示可以在头脑中激起有意识的活动,提高对动作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准确地调节活动。
(二)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时间与空间特征等,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演示、电影和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以及定向和领先等。
1.动作示范。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指定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动作示范的一般要求: (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 (3)要选择好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通过挂图、图表、照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所进行的一种直观再现动作的方式。演示直观教具和模型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程序,以提高教具和模型的直观演示效果。
3.电影和电视录像。电影和电视录像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于电化教学的视听工具可以完整的、准确的再现和重复动作,同时对一些复杂的动作,可以调节控制速度,还可中途停下来分析某一动作环节。
4.助力和阻力。助力和阻力是借助外力的帮助和对抗的阻碍,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直接体会动作的要领,辨别动作的时间、空间特点,从而形成正确动作概念的一种直观方法。
5.定向和领先。定向是指以具体的或形象的方向标志物,给学生指示动作的方向、幅度、轨迹和用力点等;领先主要是利用超前的信号和某种视听手段。
(三)完整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地传授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不致破坏动作技术的结构和动作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缺点是不易很快地掌握动作技术中较为困难的要素和环节。
对于不同动作,运用完整法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在教授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动作技术。
②在学习复杂、较难的完整动作技术过程中,可以突出重点,先掌握动作技术的基本部分,再逐步掌握细节部分。
③降低练习的难度和强度。
④广泛采用各种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体会动作的重点与关键。逐步引导和过渡到掌握完整动作技术。
(四)分解法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分解法的运用可以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从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它的缺点是容易割裂动作技术,破坏动作技术的结构,因而影响动作技能的形成。
运用分解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划分动作技术的部分时,应考虑动作技术内在的有机联系,防止改变动作技术结构或破坏动作技术的完整性。
2.使学生明确动作技术分解的各部分,在完整动作技术中的序列与位置。
3.完整的动作技术分解后,各部分的教学先后程序可按实际情况而定。
4.运用分解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因此,分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应与完整法结合运用。
(五)矫正法
矫正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及时矫正错误动作的一种方法。为了预防和矫正错误,首先要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常产生错误的主要因素有教育心理因素、运动生物力学因素、生理功能方面因素、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因素、教师的素质与组织教法因素等。
针对上述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教师应采取相应的防止与矫正错误的对策与措施,并把矫正法贯穿于体育教学整个过程之中(每个教学阶段、环节)。因此,在实施矫正法时,可遵循下列程序,即:预测可能产生的错误→观察与发现各种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检查与验证矫正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六)游戏法与比赛法
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
(七)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情趣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