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六章  体育课



知识点三: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是指为了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所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与手段。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体育课堂常规、安排学生的队形与调动队伍、布置场地器材、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一、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建立和严格执行体育教学常规,对于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严密教学组织、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懂礼貌的优良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常规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灵活性、一贯性和教育性。体育教学常规一般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课前常规

教师要提前制定学年、学期体育教学计划,课前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布置与检查场地器材,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学生要准备好体育服装和鞋,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帮助准备场地器材。

(二)课中常规

准时集合,检查上课人数,作好记录,并检查着装;学生因伤病不能上课应事先请假,见习生应随堂听课;学生应穿轻便服装;师生应爱护公物,自觉爱护场地器材;课中应提出安全要求,学生要服从教师的统一指挥;学生应主动参与布置和收回器材;认真进行课的小结,有组织地结束课。

(三)课后常规

师生应及时收回器材;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并及时时行课后小结。

二、学生队伍的安排与调动

合理运用各种练习队形和调动队伍,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又强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创造良好的学习与观察条件。由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各不相同,安排与调动学生队伍并无一个固定不变的、适应于所有条件的模式。在体育课中合理安排与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是:

(一)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

学生队伍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看得清“示范”、“演示”,听得清教师的指导,学生尽可能背阳光、背风沙、背干扰站立;队伍的站立应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帮助、指导、调控;有利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互相观察与帮助;学习与练习队形应符合安全与卫生的基本要求;练习队形的站立应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

(二)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

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的布局,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调动学生队伍;要尽量缩短不同的练习场地之间的距离,节省调动队伍的时间要通盘考虑一节课学生队伍的调动,注意有组织地调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

三、场地器材的布置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教学特有的组织教学工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充分利用和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有利于保证安全,增加练习密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从实际出发,方便指导与学生练习。

场地器材的布置应符合安全、卫生原则,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健康;不同的练习场地距离得当,可动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有利于练习转换时的调动队伍,节省调动队伍和分发器材的时间。

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场地器材等因素,合理选择与正确运用教学组织结构方式。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次。

(一)相对固定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

1.自然班教学组织形式

它是以自然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课。其优点:形式固定,组织方便,学生相互了解。缺点是学生之间或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健康差异难以区别对待;不便于对好、差生的两边照顾。

2.合班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即将同年级几个班重新编班分组,由若干体育教师分别进行教学的相对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按性别分组、按体质健康水平分组,按体育基础水平分组,按专项能力爱好分组等。其优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调控生理负荷,能充分调动学习与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缺点是给课程安排增加难度,老师人数少,场地器材不足的学校难以进行。

此外,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可以实行临时分组进行教学。

(二)课内教学组织形式

课内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全班教学、班内分组教学。

1.全班教学:是指全班同学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同时或依次地完成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便于统一调动指挥,全面照顾学生,有较高的练习密度;缺点是不利于区别对待,个别辅导。

2.班内分组教学:它是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分组不轮换与分组轮换两种形式。

(1)分组不轮换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学习内容基本相同,各自独立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便于教师的统一指导,全面照顾教材顺序,较合理地安排生理负荷。缺点在于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场地小、器材少,受场地器材限制较大的教材情况下,运用时有一定的困难。

(2)分组轮换 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较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在班级人数较多、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可能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实际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密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互帮互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其不足之处是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不能使各组的运动负荷达到逐步上升的要求。分组轮换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形式。

A.两组一次轮换;B.三组两次轮换;C.先合(分)后分(合)组

具体选择教学分组的形式。在运用教学分组时应注意:

(1)确定课内教学分组的具体形式。

(2)在场地器材许可的条件下,尽量不采用分组轮换形式。

(3)有计划地培养和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

(4)体育教师都要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

(5)在运用分组轮换是时,安排教材顺序和生理负荷要适当照顾女生组、体弱组。

3.班内个别指导

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单个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去完成。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区别对待,但难以顾及很多学生,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完全的个别指导非常困难,因此,这种方式通常是教学过程中辅助的方式。

以上三种课教学组织形式各有自己运用的条件,通常在体育课中上述三种方式都是综合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