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五

第六章  体育课



知识点五:体育课的准备分析与评价


一.体育课前准备

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老师思想、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上好前提。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备课,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备课的形式主要有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从体育教师备课的时间顺序来看,可分为预先备课和直接备课两个阶段。根据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要求,体育课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形式。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做好理论课和实践准备工作。

(一)体育理论课的准备

1.了解情况。一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班学生基本情况。二是了解教学的实际条件。充分掌握学生和教学环境条件的情况,是做好备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钻研教材。教师备课应认真研究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做到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突出中心思想,重点与难点。

3.准备教具学具。根据每次课教材内容性质、学生情况和教法的需要,备好教具、学具,如模型、挂图、投影、幻灯、录像等,并熟悉其演示、操作的过程。

4.设计编写教案,要以课的整体与各环节的联系作通盘考虑、周密设计和编写好教案。

5.预讲。对于初上讲台的新教师,或要进行公开课,在课前应安排必要的预讲,熟悉和掌握教学的全过程,为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体育实践课的准备

1.了解学生情况。教师了解和掌握上课学生基本情况。

2.研究教材教法。教师应在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的规定,认真、深入地钻研每次课的教材内容,选定教法应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前后内在联系性,以及教法运用的合理性。

3.准备好场地器材。课前认真准备好场地器材,统筹规划,合理布置,能确保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伤害事故。

4.编写教案。在全面了解学生、教学环境条件,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教师着手设计和编写课时计划,为了确保每次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编写好每一次教案。编写教案的内容、格式、要求,以及编写步骤见第七章。

5.培养体育骨干。为了保证课的顺利进行,教师课前应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使他们能成为教师组织教学得力助手。

6.教师预练。教师在课前不仅要了解身体练习的动作要领和要求,而且要熟练掌握和示范所教的动作要领。

二、课中的工作

1.理论课堂工作。组织教学是课堂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师组织课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如提问测验、讲授、表达、比较分析、小结归纳、调控课的时间、辅导布置作业,设计板书提纲、演示教具、抓好学生纪律与提高注意力等。教师除认真细致地做好课堂各项工作外,应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合理调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实践课堂工作。教师认真做好课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是上好体育课,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检查学生,安排见习生,宣布教学目标、内容、要求。

(2)组织教学、讲解示范、演示、辅导、帮助、保护、纠正错误等。

(3)指挥和调动队伍,使队伍符合教学的需要。

(4)对学生进行思想、纪律和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安排调整场地器材,保护器材。

(6)小结、布置课外练习。

三、课后工作

一是检查收拾器材;二是及时听取学生对课的评价(反馈);三是检查学生完成课外体育锻炼作业的情况;四是对学生自练进行指导、辅导。

四、体育课的分析与评价

体育课的分析是指将体育课有条理地分成若干因素,揭示各因素的本质及相互关系,探求体育教学规律的活动。体育的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与价值尺度,对体育课的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的价值判定。体育课的分析与评价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分析是评价的前提与基础,评价是分析的发展与深化。正确分析与评价体育课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技能。

通过分析与评价体育课,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体育教学过程,掌握体育教学规律;有利于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总结经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一)体育课分析的方法

1.全面分析(综合分析)。围绕教学目标,对体育课的各个组成因素进行分析。通常是从课前准备工作;课的内容与组织教法、教师的教学、教育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师生关系;三基教学、发展身体、教育工作的实效等方面来分析。

2.专题分析。是对体育课的某些组成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如专题分析体育课的组织教法或教师的教学教育素养等。

(二)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通常采用一定指标体系构成的评分表评价,它有利于教学评价中的操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