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一章  领导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知识点二:领导经验、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领导科学的产生过程

关于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还要从领导经验和理论的历史积累及当代的发展,特别是管理学领导科学的产生方面论证。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哪里有实践,哪里就有产生理论的土壤和源泉,就会产生对该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如前所述,领导工作是人类自觉的实践活动,而且是永恒的、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因此,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人们形成了某些相关的观念、相关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形成了某些固有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这些逐渐积淀起来,就构成领导经验。领导经验经过专家、学者、政治家、领导人加工概括,上升为理论,就成为指导人们领导实践的理性知识。古往今来,有大量关于领导经验和理论的历史积累,这些经验和积累成为人们世代传承和修习的东西,成为领导实践不断进步的理论阶梯。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领导实践自古即有之,关于领导实践的智慧、经验、理论观点也自古即有之。这就是说,自古以来,人类对领导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探索。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生动地说明了领导者率先垂范的重要性。纵观各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在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都包含领导工作方面的内容。

当然,这些并不是学科意义上的管理学、领导科学,既未形成相对独立的专门学说,更不构成逻辑的理论体系,而是散见在各种文化典籍之中。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对领导实践的深入见解,驾驭领导实践活动的本领、方法和艺术,其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不亚于甚至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今天我们把领导工作视为一门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从事领导工作,仍能从古代领导实例中汲取营养和获得启示。

一门理论学说要臻于完善和成熟,要依赖于实践的成熟,依赖于相应的科学条件和手段。学科意义上的领导科学,是领导工作全面的理论表现,是从近代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任何学科的形成都有其理论渊源和历史发展过程,领导科学也不例外。领导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有价值的领导经验和思想,构成了领导科学的间接理论来源;而近代蓬勃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管理学,则是领导科学赖以脱颖而出的直接母体。这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说的管理虽然主要是近百年来的产物,但学科意义上的领导科学却是从管理学中产生的。这进一步说明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根据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现代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按照公认的说法,其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等。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探讨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1911年,机械工程师泰勒在美国正式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并于次年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就泰勒制,和其他工厂的管理制作了证词发言。这标志着经验管理时代的终结,科学管理时代的开始。在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就包含着科学领导的原则和方法,如“管理的例外原则”。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其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的梅奥、美国的罗特利斯伯尔,以及后来的马斯洛、麦格雷格戈,卢因等。其主要任务是探讨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对人的本性和需要、动机和行为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研究者梅奥1927-1932年领导的霍桑实验具有开创意义,梅奥因此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有些研究者认为领导科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指霍桑实验和这本书而言。因为他们当时所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领导和下属、领导和群体的关系,而如何激发和引导人的行为,以及领导者自身的行为问题,恰恰是领导问题。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为主的现代西方管理理论阶段,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巴纳德、西蒙、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德鲁克、孔茨、韦里克等。这一阶段在吸收现代科学发展新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管理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各个领域和行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乃至整个社会在内的全面的社会管理理论,诞生了现代管理学,因此,二十世纪被称为“管理的世纪”。

管理科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领导科学理论,管理学中孕育着领导科学。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研究管理学必须研究管理中的领导问题,因此,随着管理学的丰富,领导科学也日益丰富起来。很多管理学家,特别是那些著名的管理学家的管理学著作中,都包含着大量领导科学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和学术群体专门研究管理中的领导问题,领导科学逐渐从管理学中分化出来,日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都有领导科学研究中心或相应的学术群体,开设领导科学课程,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研究中心就是一个有较大影响的领导科学研究机构,是美国领导理论发展的一个代表。他在二十世纪40到60年代提出的领导行为学,七十年代倡导的权变学说等都曾风行一时,至今在领导学理论方面仍有很大影响。另外,还有很多学者致力于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研究领导科学,使领导科学的内容日益丰富。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领导科学的教学、科研、出版物、学术机构的发展都呈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在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中,都包含着领导科学的内容和领导科学的课程。

从中国来看,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但又实践广阔、文化悠久,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从历史上看,西方体制、程序方面的文化比较发达,而中国人文思想、人学、官学思想发达,由于注重人治,更讲究为官之道。从现实来看,我们党在长期领导,我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在前所未有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总结概括出了一系列科学领导的原则、原理和方法,如领导班子和组织建设的理论,领导体制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选拔、培养、使用干部和人才的理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理论,领导作风和勤政、廉政建设的理论,调查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理论等,特别是贯穿在其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的宗旨,很多都已成为领导科学宝库中极其宝贵的财富、极其重要的内容。

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发展、繁荣起来,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2年10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把领导科学作为党政干部必须学习的共同业务基础课之一。1983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领导科学著作,即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合著的《领导科学基础》,四年之内连续再版七次,印数达七十多万册。1986年10月,时任上海市领导的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上海市的“领导科学系列讲座”开讲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当时报名听讲的有五千多人。到目前为止,国内出版的有关领导科学的专著、译著、教材、杂志等已达数百种,领导科学不但进入了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成为各级干部培训的课程,而且已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学习的课程。上述情况印证了马克思的名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在于有其特有的研究对象,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要从根本上回答的问题。

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确立,毛泽东有一段名言:“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领导亦及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是社会生活的特殊领域,有特殊的本质、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规律性。江泽民同志指出:什么是领导科学?我认为领导科学就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因此,简而言之,领导科学就是研究领导活动的规律及特点的科学。

领导活动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没有领导者的领导活动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追随者就谈不上领导者,领导者和追随者之所以结合起来,是由于他们处在共同的特定的领导环境之中,需要改造这个领导环境。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相互结合,构成领导活动。所以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这三个要素组成的复杂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领导活动(领导)=F(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中特有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个是领导环境中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领导者与追随者共同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与被改造的客体领导环境之间的矛盾。由这两对基本矛盾又派生出一系列其他矛盾,如领导者之间的矛盾、追求者之间的矛盾、领导者主观指导与领导环境之间的矛盾、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矛盾的交叉等。从上述意义上可以说,领导科学就是研究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之间的关系。关系就是规律,他们三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领导活动的规律。

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领导活动。所谓领导活动,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率领和协调追随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共同作用于领导环境的一种行为过程。领导活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领导活动具有自然属性。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因此具有不同社会制度下共同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只要有人类的共同活动,有社会分工协作,就有领导活动,就有人类领导活动共同的属性和发展规律,这就是领导活动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领导活动更具有社会属性。领导活动总是在具体的社会形态中进行的,因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领导活动又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殊的发展规律。要看到,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一个国家及其各级组织的领导者,根本上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领导活动,都必然反映着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领导权力的阶级集团的利益和愿望。领导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也受到这种社会关系的直接制约。这些都规定了领导活动的社会性质,也就是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从而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领导活动区别开来。领导活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任何领导活动都具有的,但二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社会属性居主导地位,决定和体现着领导的本质。

认识和把握领导活动的二重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看不到领导活动自然属性的一面,就无法认识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否认一切领导活动的共性,就会忽视或拒绝吸收以往社会和其他国家积累的领导经验。如果看不到领导活动社会属性的一面,就无法认清领导的本质,把各种社会性质的领导活动混为一谈,抹杀他们之间的原则区别和界限;就会完全照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领导方式和经验。因此,把握领导活动的二重性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综上可见,领导科学是关于领导理论、方法、艺术的知识体系,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科学。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领导问题,并因此而形成新的知识。它通过传播领导科学的知识,指导领导工作,开发领导能力,提高领导活动的自觉性、创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