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四章  领导体制与领导集体



知识点二:领导体制的演进与类型


一、领导体制的演进

领导体制是随着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领导体制的雏形,如原始氏族、部落中的议事会。这种简单的领导体制形式,适应了当时社会集体劳动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要求。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领导活动日益复杂起来,领导体制也相应变得复杂和精致。

1.君主政体下的家长制

家长制原指家长拥有统治权的家庭制度,这种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庭,家长居于最高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包括财产所有权、对子女的人身统治权等。到了中世纪,有些封建主义思想家主张国家是由家族扩大而成的,国王的权力来自家长对家族的权力,主张用家长制模式建立国家领导体制,以维护国王专制政体。

历史上一次攻击的封建王朝大都是家天下、朕即国家、父母官的领导体制。资产阶级革命后,这种家长制的领导体制在国家政体中逐步铲除,代之以立宪制、共和制议会制度、领导体制,开近代领导体制的先河。

2.民主共和政体下的议会制

19世纪以来,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各国的政治机构虽然呈现各种类型,但都是以议会制为出发点的。大多数政治家认为,18世纪哲学为欧美带来一种新的思潮,它一旦被应用于政治思想领域,就形成了用理性和正义的原理来改造近代社会的强大动力,除了能够变革世界的酵母菌。这些理论原理,一面征服着大多数人的精神,一面又由于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付诸实施。从此就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巨大传播力量,浸透到欧美大多数国家,使这些国家的宪法沿着同一方向,以同样的形式受到改造。于是,一个象征近代自由的原理和制度的共同基础并创造出来,这就是欧美宪法的原理。他们普遍认为十九世纪议会制度的各种原理,不是十八世纪思辨哲学发展的产物,就是英国宪法史发展的产物。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国民主权、权利分立、代议制、两院制和议院内阁制等形式。

3.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巴黎公社和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的继续和发展。首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党的委员会构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权力体系,成为其他一切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的基础,是人民主权的直接体现者,其他国家机关都向它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实行议行合一的制度。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其代表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并向选民或选举单位负责。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各民族平等原则,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建立起一系列具体的领导体制。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领导体制从纵向上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从静态上剥离它的政治属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或沉淀下来的是领导体制的框架。对这些框架进行分类、比较,将有助于对领导体制的研究,并使每个领导者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其发挥领导才智的舞台。

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体制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机能制、完整制和分离制、集权制和分权制。这些类型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并发挥作用,并引起了不同的争论和分歧。

1.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一长制即为单一领导体制。在行政学中,是指行政机关把法定的决策权力完全集中于一位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又称独任制。

委员会制在行政学中是指行政机关的决策权力是由两人以上来行使的领导体制,又称合议制。

一长制和委员会制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利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政治体制下,均发挥过特殊的功能,成为人们选择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一长制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效率较高;其不足之处在于过分依赖于领导者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容易导致独断主义。委员会制易于使领导活动集思广益,在决策上考虑周详,但行动迟缓、效率较低、权力分散、责任不明。对于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以至于有人回避体制,只谈领导者个人的行为,认为体制是由人制定的,人可以制定它,也可以违反它。

实际上,体制是客观的,只要有了较科学的体制,就可以较大的发挥领导的功能。我国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一长制和委员会制各有所长,是互相补充的。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着重提出,领导体制可以实行决策委员会制和执行分工负责制。首先,严格实行决策委员会制,重大的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决定,严格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其次,严格实行执行中的分工负责制。最后,加强监督,健全法制,保证法制的严格实行。

2.层次制和机能制

在领导体制内部按职权性质和范围划分,包括层次制和机能制。层次制是指一个系统从纵向上分为若干层次,每一个下级层次对上一级层次负责,各个层次的领导者所管的业务相同,只是管辖的范围随着层次降低而缩小,又称层级制。机能制是指一个系统内平行的设置若干部门,每一个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均以全机关为对象,只是管辖的内容不同的领导体制,又称分职制。层次制与机能制矛盾的焦点在于各级领导机构的合理化、科学化设置问题,表现为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容易造成条块分割,在理论上涉及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

在横向上看,这属于管理幅度问题。管理幅度问题早在《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中就出现了。那时带动耶路撒冷人走出埃及的摩西,每天从早到晚忙于同他的追随者商讨问题,下面的人排着长队等着与他解决问题。摩西的岳父建议他,每十个人中指定一个长老,以十进制组成不同的层次。现在领导系统的管理幅度,要复杂、综合得多,不可能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一般以行政区划为参照系,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管理对象确定较为合理的管理幅度。

从纵向上来看,管理层次越多,问题越大,往往会造成信息传递失真,但应以多少层次为宜,只能根据所管理对象的情况而定。

从横向和纵向上的关系来看,现代社会的领导体制应摆脱层次幅度之争,趋于统一,建立双道命令系统的矩阵式领导体制,把传统的纵向机能组织与横向大型任务组织,通过纵横的矩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中枢,并配以先进的办公自动化技术,以提高领导效能。

3.完整制和分离制

完整制是指同一层次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构成单位所受到的上级的指挥、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个行政首长或单一机关的领导体制,又称集约制,及即一元化领导。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不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机关的领导体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化领导。完整制与分离制实际上是涉及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和传统习惯等众多因素的问题。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分离制国家,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实行分离,州以下实行全民普选机制,权力在于选举的选民,目的是使政府的事权分散,防止政府专制,各部门互相竞争,提高效率,但由于政出多门,中央政府控制不力,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行政方面的失效。

我国是典型的完整制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地方政府下属各层级、各部门一统到底,实行行政管理手段,按文件办事,一级决策。从财政体制到行政体制都是沿用完整制建立的,使人们从心理上、传统上认识到,没有上级的指示,则失去行政动力,官僚主义严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也正在进行改革。

4.集权制和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只能根据上级的决定、法令和指示办事的领导体制。分权制是指上级机关只做某些重大方针原则方面的指示和规定,下级机关在自己的职权管辖范围内,有权自主的决定问题,对下级权力范围内的事不必干预的领导体制。集权与分权是同一权力使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关键是掌握权力集中与分散的尺度。目前世界上有两种趋势。美国等分权型国家为分权过大而大伤脑筋,正积极向集权化过渡;而集权制国家普遍提出简政放权,扩大地方、部门、企业的自主权。

不同的领导体制各有利弊,关键是掌握分权的程度。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管理目标,确定权力的层次,统中有分,分中有统,建立一套科学化的领导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