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四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十四章  领导者修养



知识点二:自处与自尊


一、自控的含义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自控的反面是失控。自控不等于凡事都无动于衷,该喜不喜,该悲不悲,该露不露,没有脾气个性,那是麻木不仁。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对于被领导者的情感、行为能够产生较强的导向作用,也是一种感染力和驱动力。问题在于这种喜怒哀乐要围绕和服从于组织目标,并且适度,不因此而丧失理性。

良好的自控力是领导者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衡量领导者的涵养气度的尺度。作为中层和基层的领导者,也要时时处处注意自控,否则不仅自毁形象,还会把事情搞糟。长于自控有气质、性格上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实践、修养的结果,与德性、气量、才识均有关系。见多识广,看通看透,理性清明,再加上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和有容乃大的胸襟,自然处乱不惊,处惊不乱,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善待常人难待之人。气量恢宏,是领导者成功的秘诀,自控的根基。德性、气量、才识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二、自控的内容

领导者的自控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主要阐明几点:

1.危机时保持冷静。

危机可以锻炼人,也可以毁灭人。工作中的危机和个人的危机,都是对领导者的考验。而且越是在危机中,政敌往往也就出现了,因此更是慌乱不得。尽晓危难于心,袒露镇静于态,这是危机中需要的领导品格。

从一定意义上说,危机正是给领导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危机中恰恰包含着转机。在困境和逆境中,镇定自若,沉着应对,稳健的处理问题,才能稳住阵脚,掌握时机,保持主动,适时化劣势为优势。如果领导者显露惊慌失措或悲观失望,情绪就会像疾病一样迅速传染他人,局面愈发不可收拾。

2.不为内耗所干扰

领导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事情之一是内耗。内耗原是专业技术术语,指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后被引用来说明人际群体处于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下,指系统内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抑制和冲突,从而使有用力量减损和抵消的现象。换言之,内耗是一种无组织力量,它瓦解群体的内部结构、削弱群体的外部功能。群体内的争权夺利、争斗不休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的领导者不得不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考虑如何应付复杂的派系关系。有的被闲言碎语束缚,被他人左右,被内耗“耗”得的心灰意冷,难以施其才、达其志,失去了工作的进取心和锐气,失去了自我。内耗是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其中可能有原则性争论,不能回避。但既为内耗,大量都是无关大局、摆不到桌面上的无原则纠纷,或兼有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因处置不当,才演变为内耗,及至把领导者自身也牵连进去。因此,对这类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正常的组织途径、组织生活来解决,另一方面要善于自控。

调查发现,很多领导者,特别是有成就的领导者都曾受到内耗的困扰。他们信奉的信条和喜爱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们把这种干扰看作推动自己工作的动力,郑板桥有诗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应该成为领导者长于自控、坚韧不拔的写照。

在现代社会,人们从修养的角度,也可以有褒意的理解,即应在小事上谦让忍耐,不要因计较鸡毛蒜皮而而影响大局。在人民内部、同志之间,应提倡有气量、想大事、顾大局,以团结和工作为重。

3.尽快摆脱坏情绪

专家认为,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前景,短则几小时、几天,长则几周、几个月。好情绪一般对人是大有帮助的,如乐观和自信使人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心像磁石一样吸引人,把人引向成功。而悲伤、焦虑、失望、愤怒等坏情绪,其影响就是消极负面的了。它消耗人的精力,使人陷入泥潭,裹足不前。领导者要善于控制情绪,调节自己,尽快摆脱坏情绪,不要被坏情绪支配。

尽快摆脱坏情绪,还要依赖当事人自己。在不良情绪侵袭时,理智的分析不良情绪形成的原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最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如果与不良情绪相联系的实际问题不存在了,不良情绪自然也就消失了。此外,也可通过适当的交谈、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变心境。

4.发怒得当,善于制怒

这是领导工作中最普通和常见的问题。在一些讨论领导者修养的书籍中,人们总是认为领导者应该永远的端庄稳重,这样才算有修养。其实这和动辄发怒一样,都会贻误工作,损害领导者的形象。领导者不应当凭个人一起发火,但为真理、正义发怒却是理所当然必不可少的。在原则问题上,在事关重大的紧迫问题上,在部属失职、渎职等问题上,领导者发怒对当事人具有刺激性和震撼力,对旁观者也有警戒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推动工作的进展。这类动怒是领导者忠于职守的表现;适当宣泄自己的情绪,也不能算是失控。在很多部门和工作岗位上,如果领导者没脾气,反而倒不了好领导。当然,这和骄横、刚愎、暴躁是两回事儿。

但是,领导者还有个制怒的问题。一是要慎用发怒。发怒对其对象来说具有批评、惩戒功能,是偶一为之的。经常对部属发脾气,就会失去其威力,造成承受者的疲倦和麻木感,甚至成为笑柄。二是发怒要亲疏有别。对熟悉亲近的同志和下属人员发怒,因为比较了解,容易谅解;反之就容易破坏相互间正常的人际关系,使对方产生不平等的感觉。三是发怒要轻重适度。人在发怒时,由于神经紧张、情绪激动,容易在语言和行为上出现出格现象。四十发怒后要注意补救。领导者发怒后,或多或少的给相关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因此要及时利用各种机会向有关人员进行解释或者表示歉意,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恢复心理平衡。

制怒的有效方式是预防。作为一位领导者,要明白你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赞许,任何时候都会有人反抗。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的挫折,有了这种思想准备,就能应付不如意、预料不到的事情,不会轻易发怒。如果意识到自己要发脾气,就要努力推迟愤怒,比如推迟15秒,然后再发作,等到下一次又要发脾气时则推迟30秒。这样多次的延长就是最好的控制,逐渐把不必要的发怒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日常工作中容易引起某些领导气恼的事情上看,领导者要注意心平气和的对待工作中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意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怎样评价员工取得的绩效等,有不同看法。另一类是公开、正式场合直截了当给领导提意见,或者用间接的方式提意见,侧面流露不满等,后者更易使领导者面子上挂不住。总之,不是顺耳之言,而是逆耳之言。对于这些要允许人家讲话,更要让人把话讲完,做到不仅表面不露,内心也确实不糯,要拿得起放得下,睡得着,当然不是不重视,不思索。这就是修养的问题。

工作中有不同意见,哪怕是针锋相对的意见,也都是正常现象。领导者听到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就坐不住,或拍案而起,激烈反击,或是耿耿于怀,不仅做不好工作,还失去了领导者的气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各陈己见,相互讨论,尽可能求得一致或者求大同、存小异,当场不能解决的争论或问题,亦不必强求,不妨暂放一放,事缓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