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原则应如何有效的运用呢?
一、自觉性积极性原则的运用
教师应反复强调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身体好与学习好、工作好的辩证关系,启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自 觉性。同时注意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合理规划每阶段和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
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教学任务和具体条件,正确地提出阶段任务和每次课 的任务,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法。
二、直观性原则在的运用
(1)动作示范
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方式,正确的示范是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而要求教师必须要正确,轻松,优美地做动作示范,使学生通过感官一目了然。
(2)巧用道具,如使用图片、模型教具、幻灯、电影、录像等
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演示动作的全部过程或某一技术细节的关键和要领时,这些道具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另外,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信号,手势和标志物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直观作用。
三、系统性原则的运用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次序和教法步骤
这既要考虑各项目本身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各项目间相似动作结构之间的关系,将其排成最佳次序,促进技术动作的提高。
(2)注意节课、项目、学期间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衔接,逐步提高
同时,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全面系统并连贯和有组织地安排教学过程,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提高认识能力,发展身体
(3)要有节奏地逐步提高运动负荷。
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是循序渐进地有节奏逐步加大,并有节奏地交替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质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从实际出发原则的运用
①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兴趣爱好,思想状况,组织纪律性,体育基础,知识水平,身体发展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确定教学任务,选择与安排教材内容,组织教法以及运动量的分配。
②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组织教法以及运动量要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量由小到大等系统性原则的要求,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巩固提高性原则的运用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整个教材串起来一步一步地加以巩固和提高。
①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技能、技术的正确概念,切实明确动作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同时,加强教学计划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反复练习,经常复习。
②采用提问、测验、考查和考试等方法,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是巩固与提高知识、技能、技术的一种方法。同时,还可通过各种竞赛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技术,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六、安全原则的运用
为了确保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首先应思想重视,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方法。
①教师要认真、熟练和准确地运用各种保护方法。但要强调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求胆大心细,防止轻举妄动。
②加强对学生预防创伤事故的教育,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并开展群众性的医务监督 。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体育教学原则,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全面贯彻各个教学原则,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对学习困惑的解答
你是否掌握了体育教学目标概述的基本知识?
下面我们进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