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为什么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为什么能在其他各种势力和主义都失败的情况下,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能一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什么能走出“山沟沟”、走向全国执政?这一个又一个“为什么能”的答案,就蕴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中。

问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教师解析

1 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